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

2013-08-15◆帅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15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美育院校

◆帅 杨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语文教学也应服从于这一目标,遵循高职语文教学规律,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地区行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调整课程安排以培养出适应市场需要,就业能力强的人才。本文就当前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希望能对业内人士有所启迪。

一、当前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定位不清,教学评价机制不规范

当前,高职语文的教材编写、教学目标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虽然大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语文课程,但在职业人才的培养课程中,语文的地位却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就目前而言,高职院校对语文课程的定位大体可分为三类:

(1)技术派。语文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是教授给学生使用的语文技能,这一类型的语文教学大多专注于应用文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之后立刻就能检验出学习效果,使用高效,但其不足之处在于忽略了语文课程的审美功能,与“美育”要求还有一定差距。

(2)美育派。学生在语文课上学习经典文学作品,提倡审美教育,虽然达到了美育的目的,但学生却难以掌握实用性强的语文技能,与高职毕业生的培养目的不符。

(3)综合派。这一类型的教学既能满足语文的美育要求,又能让学生学到有用的技能。这三种类型的教学,除技术派的课程评价可进行量化外,其余两种类型的教学评价都难以量化,给教学效果的评价带来了一定的弊端。

2.教学效果显效慢

语文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外,还要重视学生的人格培养。而学生的人格修养的教育并非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这是语文教学的典型特征,也是与其他专业课的重大区别。语文课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然而,当前大多语文课课时安排都难以满足教学需求。无论是以上三种类型中的哪一种,都很难达到期望效果。同时,后两种语文教学在评价时难以进行量化,课程教学效果也难以通过简单的测试来进行,难以衡量学生的进步水平,不少高职院校难以在短时间内看到语文教学的用处,错误地认为高职语文课是可有可无的,不愿意开设高职语文课程。

3.素质培养所需时间长,与高职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相矛盾

与高等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教学也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学时既不能等同于中小学语文的教学,也不能照搬本科院校的语文教学。要实现语文教学的美育功能,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接受艺术熏陶,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与情操。然而,无论是从学制还是生源质量等因素来看,高职语文要实现美育功能,还存在大量的困难。高职院校通常为三年制教学,其中还应保留一年的实习时间,在教育上必须压缩课程,学生的学习时间少,甚至不足本科学生的一半,这就与培养人文素质所需的大量时间成了矛盾。高职院校大多入校门槛低,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能力有限,因此,在此基础上培养职业技能,培养产业工人是基础要求,而良好的人文素养需要学生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自学能力。而高等院校学生本身素质的不足,无疑也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产生了矛盾。

4.课程安排难以与岗位任务相联系,难以直接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双证书制度”是高等院校根据当前的市场需求制定的,学生在拿到毕业证的同时,还要得到相关职业的资格证书,与岗位能力证书。双证书制度对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对学生、对学校都是巨大的而诱惑。因此,许多高职院校纷纷以专业技能课程为本位,在教学项目的培养上专注于岗位技能。而高职语文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目标的教学难以直接与学生的就业有直接联系。此外,高职语文并未有相关等级证书的就业优势,难以与岗位建立直接联系,难以直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这些都导致了高职院校对语文教学不够重视。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对策

1.树立科学发展观,明确课程定位,优化评价体系

高职语文的教学,首先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扩展教学内容,在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将课程设置与学生就业相联系,敢于打破单一的课程标准。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需求,开设与之相对应的额语文课程,并逐渐优化课程评价体系,不能以一次作业、一张考卷或一次简单的活动总结来评价学生的语文技能水平。

2.注重对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改革,要建立大语文观,将语文教学从教材上解放出来,扩大语文内涵,将与语文有关的选修课程纳入到教学范畴,弥补高职语文教学课时不足的缺陷,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展开教学活动,将语文教学活动实施到学生的各项活动与日常生活中去。

3.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语文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时间,把握学生的兴趣点,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材料,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应注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时要以引导为主,避免面面俱到,将语文教学局限在教材中。

4.构建开放性的课程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体系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语文的教学集基础性、人文性、综合性、工具性和实践性与一身,难以进行完全量化,因此,其教学评价也不能采用单一、封闭的方式。高职语文的考核,要突破传统考试的束缚,将考试内容从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如平时的课堂发言、学习记录都可加分。考试方式也应打破单一的卷面方式,可采取开卷、闭卷、口试等方式相结合的形式。

三、总结

总而言之,高校语文的教学,应一就业为导向,全方位进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将学生从事行业所需的语文能力与个人素质的培养相结合,减小所学与所用的差距,完成职业教育的目标。

[1]潘荣江.当前高职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10).

[2]田素芹.当前高职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1,(2).

[3]龙升芳.高职语文教育现状及改革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9).

[4]严爱慈.高职院校应用写作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

[5]李丽明.高职院校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9,(15).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美育院校
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叙事语境建构
论公民美育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新文科背景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学改革研究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在高中语文课程改革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