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体育教学探究

2013-08-15曹丽芳

中国校外教育 2013年8期
关键词:体育器材目标体育

◆曹丽芳

(江苏省常熟市梅李中学)

随着课改的深入实施,新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作为现代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在推进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进程中的优势渐渐显露了出来,起到了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作用。因此,教师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实施分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

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就是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提高。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体育教学中,要仔细研究教材内容,熟练掌握每一节课程的具体规定,以及要求的基本技能,并对具体的速度、广度、深度、强度、类别等方面,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改变。例如,教学篮球运动的“行进中单手肩上投篮”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将这一动作细化为多项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教师要注意比较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体育素养等方面的不同,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情况将他们分为三个层次: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然后结合每个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内容,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根据体育新课标的要求,体育教学目标应分为基本目标、发展目标、创新目标。其中,基本目标属于低层次目标,指的是《新课标》中所规定的应掌握的基本内容;发展目标属于中层目标,指的是学生完成基本目标之后,能够对教师提出的拓展性内容有所了解;而创新目标则属于比较高级的目标,指的是学生在完全掌握所学技能以后,对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创新。在实施分层教学时,不但每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会不断发生变化,分层的学生也会不断发生变化,这一节课也许某位学生还是后进生,而下一节课也许就会成为中等生,甚至优秀生,这样才能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从而真正发挥分层次教学的良好效果。

二、分配学习小组,培养合作意识

小组合作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教学方式之一,也是经过教学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将不同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结合起来将远远大于学生对立思考的成果。合作学习不是标新立异,更不是摆花架子,是未来对人才的呼唤,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爱好、性格差异和基础能力的高低合理分配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自由分配职责和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发挥自己的能力和专长。例如,一个合作小组由8~10人组成,让学生分别选举组长、检查员、报告员、辅导员、教练员以及助理等职务,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共同进步。同时可以根据每个成员的专长和强项推举“助理”,比如“跳高助理”“足球助理”“篮球助理”“实心球助理”等,实行优生辅导弱生的教学方式,在互帮训练中同学之间紧密的关系会比教师指导学习更加高效,轻松融洽的氛围可以让学生快速投入训练中,互帮互助,吸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激发学生潜能,完善自我。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自由融洽的学习氛围有效地提高了学生训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三、整合教学资源,发挥器材优势

体育器材作为教学活动强有力的辅助工具,在提高学生训练水平和激发创造思维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体育器材的配置很难自足,严重影响高效体育教学的开展。因此,在无法改变客观因素前提下,就要从教学方法上入手,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挖掘场地器材的优势,从替代器械中追寻新的教学思路。例如,众所周知,单双杠等体育器材对学生的体能训练有着显著的辅助功效,但某些学校受到场地与经费的限制使器材配备无法达到要求,满足不了学生的日常训练需求,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积极去找替代器械,借助现有资源进行弥补,比如,采取俯卧撑、长跑,或者以墙壁代替单双杠进行体能训练,同样也能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另外,教师要抓住体育器材多功能性的特点,坚持一物多用,充分发挥器材的多重功能,比如,呼啦圈既可以用来锻炼身体,强化体能,同样也可以用作障碍跑的障碍物,足球场的球门,同时可以发挥师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制体育器材,既能节约经费开支,又能强化训练,一举两得。

四、重视习惯养成,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我们应不断拓展教学思路。在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点和体育设施配套情况,合理选择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规范他们在课堂和学校内外的行为和态度,通过体育锻炼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享受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大量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发现,良好运动习惯和体育意识是能促使一个人坚持锻炼的关键因素。学生只有先具备了良好的体育意识,了解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和基本要求,才能主动合理地去调整各自的运动行为,对锻炼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并最终把体育锻炼作为自已的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坚持下去。在这些体育活动中,学生的运动才能得到了充分体现,并从中获得很多技能进步所带来的快乐体验,实现了身体素质的不断增强,从而养成了良好的运动习惯,提高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所有的这些,都是在大量的体育锻炼活动和情感体验中慢慢培养起来的。在这些充足的心理准备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慢慢在脱离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主动进行体育锻炼,在日后工作之余也可以积极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我们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取缔那些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增加诸如体操、武术、球类等竞赛性、趣味性和技巧性高的内容。采用多种组织方式,如各种课外活动、社会类体育项目等,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体育习惯。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的教育,使他们能够主动参加体育活动,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总而言之,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教师要善于积累教学经验,总结创新,坚持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指导,把握学生的爱好兴趣和技能专长,从目标、方法、内容和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反思创新,积累实践智慧,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推进现代体育教学改革进程。

[1]刘洪周.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与改革[J].科学大众,2009,(5).

[2]王晨军.对体育新课程的再认识[J].成功(教育),2009,(10).

[3]张跃文.浅谈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12).

[4]郭德法,张靓.探究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完善与发展[J].安徽文学,2008,(5).

[5]毛振明.解读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体育器材目标体育
室外体育器材的维护保养研究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与保管研究
我们的“体育梦”
我国冰雪体育器材装备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中小学体育器材短缺的主要影响因素与解决对策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