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林院校应化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13-08-15陈淑伟
◆陈淑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有机化学作为农林院校各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和高等数学、大学英语一样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涉及几乎所有的专业范围,被包括在生物、制药、种子、食品、动科、植科、园艺、葡萄酒等各专业中。而应用化学是介于化学教育和化学工程的中间专业,学生毕业后既可能在学校工作,也可能进工厂或者企业,其就业方向很多与有机化学密切相关。有机化学作为应用化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如何让本专业学生在以后的学习,考研以及工作中彰显“专业”优势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也成为农林院校教学体制改革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一、传统的农林院校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端
1.课时少
随着有机化学学科的发展,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课程内容多而学时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课程设置为64+48,共112学时,以胡宏纹版有机化学为例,上、下册共31章,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也只是把书上的内容点到为止,不可能深入地讲解,更谈不上知识扩展。教师囿于教学大纲和教材,忽略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致使“教”与“学”严重脱节,教师在上面讲,学生消化不了或跟不上教师的思路,干脆玩手机或者睡觉。跟不上,没兴趣,不想学,学不好,恶性循环下去,学生只能学到肤浅的有机化学知识。万丈高楼,拔地而起,基础有机化学没学好,使学生以后学习“有机合成”“高等有机”等课程更是难上加难.
2.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陈旧
教学内容陈旧,缺少新知识新理论。教学课件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一套教学课件反复用几年,没有新知识、新理论的填充,课程内容脱节现象严重,相互之间衔接不紧,难以给学生一个完整全面的印象。教学方法陈旧、把教材搬到屏幕上,不能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及多媒体课件表述动态的化学反应过程和机理,课堂乏味。一味地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参与到教学中来,主题作用得不到发挥。
3.学生素质差距大,师资配备不合理
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目的、学习自主性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如何保质保量的完成有机化学教学任务,是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传统的有机化学教学都是一位教师独自承担所有的教学任务,包括课件制作、备课、讲课、批改作业、答疑、出卷、阅卷、成绩录入等,使教师觉得力不从心,达不到最佳的授课状态及效果。
4.理论与实验不能有效结合
有机化学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学科,现在的问题是实验内容简单,综合训练内容少,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而且重操作,轻设计,缺乏自我培养的能动性。即使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也不能应用到实验中去,理论和实验严重脱节。
5.考核方式、成绩评估方法单一
考核、考试方法单一。历年来,成绩考核是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期末成绩占70%。平时成绩的评定多数情况下以作业和出勤为准,不可避免的存在抄袭等弊端。期末成绩则是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对学生的质量评估只看分数,不看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改革方法和措施
1.保证课时数,合理选用教材
首先,将有机化学课时数增至64+64学时。其次,教材的选用,多年来我们一直选用胡宏纹版的《有机化学》,内容的编排和难易程度还是不错的,但是书中一些概念和机理讲解不是很透彻,目前应化专业本科毕业生80%以上需要考研,鉴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考研内容范围,我们以胡宏纹版《有机化学》教材为主,邢其毅版《基础有机化学》和王积涛版《有机化学》为辅。
2.精选教学内容
鉴于有机化学教学课时有限,我们自编了教学大纲,有些章节的内容作了适当取舍,如自学第九章《质谱》、第十九章《类脂、萜类和甾族化合物》、第二十九章《周环反应》等。也对一些章节进行了适当的合并和调整,如将第八章《芳烃》、第二十五章《芳环上的取代反应》和第三十一章《芳香性》、第四章《对映异构》和第二十一章《立体化学》等进行合并;将第二十四章《碳-碳重键的加成反应》调整到第七章《烯烃和二烯烃》之后。每章节末会介绍与之相应的或与有机化学相关的拓展性知识,如化学历史、绿色化学、不对称合成技术、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技术等。教学方法上弥补将教案搬到屏幕上的不足,运用动画技术使教学课件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过程,易于师生互动;重新设计教学过程、制作大量的教学动画,以直观的方式揭示化学的思想本质,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基本概念、机理的理解;重视模型在教学中的直观作用,凡能使用模型的尽量使用模型,它比单纯的语言描述更加形象、逼真、生动,无疑会提高教学效果;补充类型丰富的教学例题来增加课堂练习环节,为提高教学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增强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3.根据学生的不同素质,因材施教
将有机化学课件共享到网站上,学生可以预习课程内容,标记重、难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加强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不定时进行面对面以及创建QQ群进行讨论和辅导答疑,这种方法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并且可以及时获得疑难问题的针对性解答,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鼓励学生参加化学竞赛、创新项目及教师科研课题等。配备2~3名知识渊博、学术水平高、有科研经历及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上理论课和习题课。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任务;教师之间还可以讨论教学内容的取舍,集思广益,搜集整理大量的教学资源和备课元素,充分展现每位教师的个性化授课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邀请国内外有机化学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专家接触科学发展前沿,引导学生步入本学科知识发展的前沿,接受新事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运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演示
有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结合授课内容将生动有趣、短小精制实验的多媒体在课堂演示,比如讲卤化反应时,我们将溴代反应实验的多媒体在课堂展示,反应为何有白雾现象,滴加硝酸银溶液为何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圆底烧瓶的底部为何是褐色溶液,一下就会改变单调的课堂气氛,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又比如在醇和酚一章,介绍到醇的结构对反应速度影响时,直接把学生带到实验室亲自做Lucas试验(Lucas试剂是无水ZnCl2与浓盐酸的混合物),观察反应液产生浑浊所需的时间长短,从直接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中引出基本理论和规律,增加了真实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也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创新性能力的培养以便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在完成实验教材规定的实验外。另外,安排1~2个创新实验,即由学生自己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合成、分析结果等,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5.实施分段式教学
历来应化专业的有机化学课程都是大学二年级开设的,而这一年恰恰是学生课程最多的一年。以往都是64个学时结束后进行期末考试,多门考试压在一起,学生的学习任务重,没有过多的时间消化和理解,自然会产生重分数、轻能力的倾向,所以我们实施了分段式教学,即在学期中间增设了期中考试。通过期中考试学生把前半学期学习的内容系统复习、消化理解后有了比较扎实的基础,后半学期的内容学起来也会轻松很多;期末考试时,对于后半学期的内容复习起来也不会压力太大。另外,一百多人的课堂,不可避免的作业抄袭现象,仅以出勤和作业来评定平时成绩存在很多弊端。因此我们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除作业外,增加了课程论文设计。文献查阅、分析讨论、综述写作等工作,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不仅可以作为平时的考核,也为以后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奠定非常好的基础。
三、结语
通过上述五个方面措施的实施,我们初步构建了适合农林院校应用化学专业的有机化学教学体系,该教学课程体系可以使学生较准确的把握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对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胡宏纹.有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邢其毅,徐瑞秋,裴伟伟,裴坚等.基础有机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王积涛,王永梅,张宝申,胡青眉,庞美丽等.有机化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4]裴伟伟.基础有机化学习题解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班睿.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广州化工,2010,38(10).
[6]杨琼,张来新.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学生能力培养[J].广州化工,2010,38(10).
[7]王俊儒,马柏林,李炳奇等.有机化学实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