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和谐社会理念下新闻宣传的职能与创新路径
2013-08-15文丨刘雯雯
文丨刘雯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新闻媒体作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要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和谐舆论环境。构建和谐社会对新闻媒体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闻媒体要确立和谐社会的理念、理想,把握和谐社会的价值判断和基本特征。要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生动和谐的主流舆论。
1 构建和谐社会新闻宣传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首次完整的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概念后,我国就一直把它作为治国安邦的重大战略任务。该《决定》给新闻媒体作出了相关的要求:
1.1 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
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党管媒体,是我们根据国情、世情和党情确立的一条基本原则。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是坚持党对文化领导权尤其是对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体现和重要保证,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闻宣传工作者,必须坚定信念,与时俱进,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
1.2 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是新闻宣传工作必须长期遵循的一个基本方针。实践证明,坚持这个基本方针,新闻宣传就能保持正确的舆论方向,就能切实做到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情况,要保持正确思想舆论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主导地位,新闻媒体应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改进报刊、广播、电视的宣传,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增强吸引力、感染力。
1.3 重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积极开展舆论监督
我国是一个舆论古国和舆论大国,早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思想观念。人民群众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对社会生活和社会事件公开发表自己的认识和意见,在口口相传之中成为一段时间街谈巷议的焦点和热点。新闻媒体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要通过对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新闻报道,用实事求是的舆论积极引导似是而非、以非为是的议论,把人们单纯从个人利益、地方利益、局部利益出发的思考方式,改变为具有全局利益、国家利益和大局意识的思考方式。
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舆论监督搞好了,对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大有益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提出了“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的要求,新闻宣传应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
2 新闻宣传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职能
2.1 对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社会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仍处于转型时期,各种政治、经济、文化观念不断碰撞和发展。国际经验表明, 当人均GDP在1000美元至3000美元之间时容易出现社会动荡, 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化。现阶段在我国,既是关键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舆论环境变幻莫测,因此新闻宣传必须担负起正确引导舆论的责任,促进社会的和谐,进而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2.1.1 发挥思想整合功能
新闻宣传应该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思想,引导人民群众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进行观察、把握其规律、处理其问题。从而帮助人们抵制错误思想,在元素复杂的舆论中找到正确的主流,使和谐社会的主导价值观真正转化为广大人们群众的价值观,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思想理念。
2.1.2 营造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舆论主流
新闻媒体应该把握时代脉搏、务实求真、开拓创新,使宣传内容能够紧密结合形势需要,大力弘扬时代主题和体现进步的思想观念等。一是加强和改进形势政策宣传,着眼团结鼓劲,实现思想政治层面的和谐;二是加强和改进先进典型宣传,着眼积极向上,实现精神道德层面的和谐;三是加强和改进社会热点宣传,着眼稳定协调,实现利益关系层面的和谐。
2.2 化解矛盾、寻求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舆论引导工作是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有效手段。在好的舆论环境下,政治、文化以及经济都能得到和谐的发展,同时好的舆论环境还有推动法律的完善、制度的生成、道德的回归和社会的稳定的功效。
目前,我国仍在进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拥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和正确的舆论引导。老子云:“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历史的经验教训也一再证明,不能以高压、强权的政治来谋求稳定,而是要实现内在的、和而不同的、多元一体的真正和谐。当然,要实现这样的和谐,也必须制定强制性的法律法规,同时更应该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因为它往往能触动人们的心灵。作为联系党及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新闻媒体必须要发挥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沟通作用,把党的意志和广大群众的心声进行良好的阐释,解答疑惑,理顺情绪,化解矛盾,使党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并被其舒心接受,树立起民主法治、安定有序、诚信友爱等一些列符合构建和谐是会的观念,做到规则办事、言行一致、自觉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3 和谐社会下的新闻宣传创新路径
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闻宣传必须创新内容、形式、手段、方法、体制和机制,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紧紧围绕科学、求实、依法来展开。科学强调的是要研究和遵循规律,求实强调的是要注重效果,依法强调的是要规范有序。
3.1 健全舆论引导机制
一是在工作流程上,建立健全以舆论调控为核心的、涵盖舆论发展全过程的工作机制。建立健全舆情收集制度、舆情分析制度、舆论调控制度、舆情总结制度;二是在工作主体上,建立健全科学高效、责权分明的舆论引导的工作机制:科学制定舆论引导工作的总体规划,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工作领导问责制度、奖惩制度、通联制度,加强学术机构对舆论引导工作的理论研究;三是加强研究,促进舆论管理工作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法律手段为主转变,探索建立舆论引导工作管理的长效机制。
只有把新闻舆论宏观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才能主动把握舆论引导的方向,牢牢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从而形成舆论引导机制。
3.2 完善信息披露机制
信息时代的今天,人们都希望第一时间知悉各种信息。许多公共信息对人们群众的利益有着相当的影响,所以人们群众对这些信息应该享有知情权。作为大众传媒的新闻宣传,有责任和义务及时报道这些信息,时刻保证信息渠道的畅通,对相关的信息进行及时、客观的报道,从而发挥好其“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功效。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为新闻媒体提供了更加权威、可信的信息来源,也使新闻媒体的信息披露机制更加完善。
3.3 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传播学上的“恐惧诉求”,其实就是通过“敲警钟”的方式来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所以,建立预警机制其实就是通过“警钟长鸣”的方法,让人们能够时刻紧绷公共安全之弦,时刻高度警惕各种危机的发生,进而有备无患。舆论导向的正确与否,是促成危险向机会转化的关键。相关实践证明,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能化险为夷,最大限度地减轻危机造成的影响。例如:在SARS病毒肆虐的时候,由于新闻宣传进行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加人们对战胜SARS病毒的信心,从而避免了大面积恐慌的局面,为最终取得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所以,在发生任何重大的突发事件时,新闻宣传都必须快速反应,有条不紊地组织、协调和开展危机预警传播的活动,担当起安定民心、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安全阀”和“稳压器”。
3.4 强化舆论监督机制
一是要有说服力:舆论监督应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以理服人的方式进行;二是坚持客观性:舆论监督应有公心,客观公正,让群众自行判断事物的是非曲直;三是有始有终:对于报道的事物要进行跟踪报道,最好选择普遍存在、群众关心、政府重视的问题,或者有普遍性教育意义的典型事例;四是对方法和手段进行相应的创新,把握好舆论监督报道的总量、密度和力度,在确保舆论监督符合法律规范和国家政策的前提下,不断增强舆论监督的战斗力。
[1] 孙超.基于和谐社会视阈的新闻宣传创新路径探究[J].理论月刊,2009(7)
[2] 于为民.用新闻宣传推动构建和谐社会[J].理论与思考,2009(5)
[3] 张涛.论新闻宣传与构建和谐社会[J].科技论坛,2007(6)
[4] 雷跃杰,唐远清.论如何建立健全舆论引导工作格局和工作机制[J].新闻学与传播学,2007(2)
(北京电视台,北京 10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