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基层 做百姓贴心的媒体人

2013-08-15文丨费聿莲

中国传媒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苹果基层群众

文丨费聿莲 费 敏

近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翻看报纸、观看电视节目时,总会眼前一亮——一个个普通百姓成了新闻主角,很多文章少了匠气、多了朴实;更多的记者通过基层这个大课堂,更加懂得了如何才能写出反映基层真实状况、语言生动鲜活的好作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曾几何时会议报道、家长里短、缺少灵性的无病呻吟充斥了许多媒体,观众也产生了视觉疲劳,整天看一些无关痛痒的新闻,如同每日强行咽下多日不变的饭菜。“群众在哪里,基层就在哪里;走近群众,就是走近基层。”这是《人民日报》2011年9月6日在头版发出的呼喊,告诉新闻人基层并不遥远,如果我们能够真正走近群众的生活、真切感知群众的内心,我们也就走到了基层。中央电视台率先推出了记者走基层专栏,来自基层的最真实的报道带给了我们深深的震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基层中国》专栏中播出《竺大爷的幸福晚年》、《“低保户”周素艳搬家》等报道,反映普通百姓的亲身感受,捕捉他们真实的生活片段,增强报道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各新闻单位也纷纷加入走转改的洪流中,一时间媒体人活力迸发。对于时下红红火火的走基层活动,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1 作为媒体人,走基层不仅身入更要心入

下基层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心不入,就闻不到大地的泥土味,也听不到百姓的心里话。有些记者走基层满足于走马观花,基层给个什么样的材料抄一抄编一编,万事大吉,这样永远写不初来真正有价值的新闻。记者要深入采访,用心灵感受百姓生活,才能写出接地气的好作品。实践证明,那些流传于世、在社会上产生巨大影响的不朽之作,无不是记者深入基层写出来的。一棵树只有把根扎深,才能枝繁叶茂、焕发活力。中新社记者郭金超在参加“中央新闻单位青年编辑记者延安行”活动后坦言,通过在延安的几日,使他真正地明白了新闻工作的根在基层。真正的有责任感的记者应该到矿山的普通劳动者身边去,到汗雨挥洒、暖意扑面的农村大棚中去,到喜迁新居的棚改群众家里去,到充满欢声笑语、温情满溢的福利院去,到热火朝天的工作岗位上去……用心,用情,在生活中找寻国家政策与群众生活的结合点,找寻新闻宣传与受众需求的着力点。

央视记者走基层到宁陕公路段新路道班采访,与道班班长李德现在同吃同住同劳动中真心交流;央视主播郎永淳下到了下水道里,体验下水道工人的生活,这些镜头都随时会在我们的脑海里重现。当然了走基层不是简单地让记者去吃点苦,更重要的是让记者了解主人公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况,使记者真正用“心”写出发自肺腑的有贴身体会的好新闻,不是主观臆想而是客观报道。

已故中国第一代王牌飞行员王延州退役后默默生活在日照一个山区乡镇,过着拮据的生活,后来我们日照广播电视台的记者在基层采访中了解到这一信息及时深度挖掘予以报道,让这位立下赫赫战功的耄耋老人的英雄事迹重见天日,也让王老走入人民大会堂参加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座谈会。虽然目前王老已经故去,但我想他走得心安,走得毫无遗憾,是我们的记者帮王老圆了自己的梦想。

2 记者“走基层”报道要客观

记者“走基层”,既要“报喜”,也要“报忧”,报道要客观。由于受社会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我们一些新闻记者善于搞“正面报道”,不愿意搞”负面报道”。认为多搞点“正面报道”受基层欢迎、领导更开心,还可以多交朋友,扩展“关系户”;认为搞“负面报道”,难免“得罪人”,费力不讨好,让走基层变了“味”。

要知道,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记者“走基层”,在积极抒写和弘扬“真、善、美”的同时,也要鞭挞和抨击那些污染人们“精神灵魂”、袭扰社会文明进步的“丑恶现象”和“污泥浊水”。这些虽然不是主流,但也是当今社会的“热点”和“焦点”。许多基层干部群众盼望记者“走基层”,常到下边来,就是便于向记者反映他们的心声和诉求,期盼得到舆论上的援助。记者就应该客观真实的把隐藏着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报道出来,当好人民大众的“代言人”,当好党和政府的“好参谋”,真正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就是因为本着客观真实报道的原则,针对贵州罗甸持续十年之久的小学生自己背柴生火做饭、租住校外民房等问题,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先后四次深入当地探访,实地跟进了当地通过政府财政投入、社会爱心捐助,建起食堂与宿舍楼的过程。针对云南禄劝汤郎箐小学的实际困难,央视记者也是多次展开报道,及时跟进当地小学生从吃不到肉,到收到全国慈善捐助、建立“慈善账本”的变化过程。当然了记者不是万能的,也不是说记者报道过了的群众生活难题都能解决,至少在舆论上给了群众无形的援助。这才是当代媒体人应该真正担当的责任所在。

去年,全国苹果大丰收,日照市河山镇的果农们也迎来了一个丰收年,记者深入基层采访时发现,要报道的重点不是苹果大年小年,而是果农们正为苹果销售愁上心头,苹果销售不出去就会面临过冬储藏费用增加的问题,记者冒着凛冽的寒风数十次现场采访,呼吁爱心人士购买苹果,并积极帮助联系有关企业单位献爱心,销售苹果几十万斤,消解了部分果农的燃眉之急。虽然在记者的采访中没有展现丰收的喜悦,但却为百姓解决了部分实实在在的困难,我们为这样的记者喝彩。

3 走基层不能有休止符

“脚底板下出新闻”是新闻界的一句老话,到今天,这种精神不能丢。走转改活动开展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奔赴基层一线,与广大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社会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次活动,也是对新闻记者的一次历练和对其职业素养的提升。但是,“走基层”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蜻蜓点水式的“一哄而起”,不是暴风骤雨式的“群众运动”,也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被动应付。

我们希望走基层不能有休止符,走基层应该作为一项长效机制,不需要组织、不需要发动,成为媒体人的自觉行动,并纳入媒体人综合考评体系,比如把下基层的经历作为评先树优的必备条件,当然也不是说提倡下基层就和“上山下乡”一样让记者长期蹲在农村、街道和厂矿,记者一拨一拨的轮岗也行,只要不间断和基层的联系和交流,就能不断为基层带去新鲜空气,也为新闻行业带来足够的人气和地气,使中国媒体这棵参天大树的根基越来越旺盛。

(山东日照广播电视台,山东日照 276800)

猜你喜欢

苹果基层群众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多让群众咧嘴笑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收获苹果
拿苹果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