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关于教育资源库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

2013-08-15刘键

中小学电教 2013年10期
关键词:资源库教学资源资源

☆刘键

(连云港市连云区教育局,江苏连云港 320700)

校校通工程的实施,使农村的孩子也能同城里孩子一样享受到“同在蓝天下,共享好资源”的乐趣。今年,我区紧紧围绕教学资源建设为中心,把资源应用作为新课改的突破口,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推进多层次、多功能的资源应用、交流和共享机制的形成,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满足教师、学生随时随地终身学习的需求,提升现有教育质量和水平,为连云区信息化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

一、建设教学资源库的作用及优势

(一)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区已经建成300G教学资源库,为教师提供了图片、视频、声音、动画、课件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素材,大大节省了教师搜索资源、制作课件的时间,同时,也为我区积累大量优质的课件奠定了基础。

(二)拓展了应用层面

原有的网络只限于上网、查资料、网站对外宣传、资源共享等功能,现在的教育网已经丰富了内涵,拓展了空间,提高应用层次,更具有实用价值。

(三)缩短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均衡

加大网络教育资源建设,缩短城乡教学资源的差距,让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让农村的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使推动农村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为现实。

二、教育资源库建设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一)教育资源价值的实现有待加强

教学资源作为资源的一种,必然要通过它所发挥的作用而实现价值的增值与滚动发展,只限于购买资源是不能满足长期发展需要的,还要依靠教师自身的积极性,参与教育资源建设,并和其它县区进行资源交换,才能取得一定的效益。

(二)重硬轻软现象

重硬轻软现象一直是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教育信息化几年建设总体程度来看,基础硬件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但软件建设却没有跟上硬件的建设步伐,软件匮乏成为教育信息化快速提升的瓶颈,从而导致整体教育信息化应用处于一个低水平。

(三)信息化应用水平发展不平衡

在偏远地区,由于教育经费的短缺,信息化的投入明显不足,信息技术教育设备和资源与城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这不仅严重制约着该地区教育信息化的普及,而且成为制约本地区应用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的障碍。

(四)专业教师队伍相对薄弱

信息技术教师是学校信息化的主要力量,不仅承担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而且还承担校园网的建设与维护以及机房、学校网站管理与维护等工作,还要帮助其他教师实现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五)相关培训还不完善

省、市、区的信息技术培训相对较多,但缺乏系统性、层次性、针对性,许多专业性强、有实用价值、层次比较高的培训基本集中在南京,由于在异地培训,费用较高,把乐于求知的教师挡在了门外。

三、推进资源库建设的途径

(一)抓实培训,规范管理

1.认真抓好教学资源库平台使用培训

抓好培训是应用的前提和保障。为了达到所有在岗教师设备都会用、资源都能用的目标,我们认真抓好了二级培训。首先,各校选派1-2名素质高、技术过硬能力强的骨干教师参加教学资源库使用培训,给他们讲解资源库操作要求、用户管理、目录分类、资源上传、目录归类等资源库使用要点。其次,通过各校骨干教师对学校全体教师进行二级培训,以点带面,形成全员上手用资源的良好形势。

2.重视教师对信息化资源的建设

教师参与信息化资源库建设是对教师队伍进行信息化培训的重要形式之一。资源库建设,只有教师自己搜集、整理、加工、创作的教学资源,才能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发挥实效。参与程度越高,熟悉程度就越高,使用频率就越高,资源作用就越大。这样即使花费一些资金,也是资源建设和师资培训的双丰收。

3.抓实全员培训

以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为契机,通过信息技术教师“二传手”作用,不断推进学校信息技术全员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教师信息化的水平体现在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资源的能力,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能产生多大效益。、

(二)立足教学,评价管理

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服务的。首先,学校要确立“校长要懂、骨干要精、全体教师要会”的具体目标,为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打下坚实基础。有了这一目标,要继续深入研究如何利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如何达到投入和产出的平衡,甚至盈利?这就要求教研部门着眼现代的教学模式,立足课堂,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以评促建。

1.办学模式评价

网络的出现使学校从“封闭”的办学状态走向了“开放”状态,交流和合作是一个学校成功办学的基本条件。城域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现了教学资源的校内外广泛共享。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办学经验和优势,应建设一个规范的、内容丰富的、开放性的和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资源库。学校和学校之间借助网络互通有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有利于转变“单一”、“封闭”式的办学模式,推动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2.教学评价管理

教师利用城域网教学资源库所提供的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设计合适的教学过程,采用恰当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方法,达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它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材、参考书是唯一的信息源的现象,为教师的备课、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优化了教师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开发的教育资源是否真正意义上改变了一些低效教学方法,是否引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是否减轻了学生负担,是否提高课堂的容量和效益,是否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总之,要从教学评价的角度来考察资源建设的效果,促进资源的有效应用。

3.学习评价管理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数字化环境的建设,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正在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数字化的学习环境中,是否能利用丰富的学习资源,充分发挥自主性,进行探究、协作和创造性学习。要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增强学生使用资源学习的意识。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候,要变以往的问老师、问同学、问父母为问网络、问资源,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实用价值,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实现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

(三)以政策制度推动应用

信息化教育是帆,政策制度是桨。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区信息化教育应用工作步伐,我们以政策和制度为杠杆,想方设法推动信息化教育应用向纵深发展。

1.健全教师管理机制

抓好信息化教育工程应用工作,应制定相关制度和政策。比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现代化示范校评比管理实施方案》等,应明确提出:学校信息化工程的管理和应用,实行校长负责制,并纳入学校目标考核内容,凡在考核中达不到相关要求的,校长个人和学校都不得被评为先进。凡不能胜任媒体教学、无省市电教获奖作品、无教育技术水平合格证书的教师,均不得参加本年度不同等次的优质课评选、职称评定和各种评优表彰活动。

2.完善目标考核内容

为了切实做好对学校、广大教师信息化应用情况的考核,我们制定了《教学资源应用考核管理办法》,对学校校长的管理责任、管理员的资源接收、整理以及培训方面责任和教师应用方面都做了明确规定。要求在岗教师每学期参加学校组织的信息化培训1-2专题,每天浏览并储存个人资源1M以上,每周运用信息化教育设备和资源开展教学活动1节,每学期撰写心得体会或教学教研论文1篇,每学期在校内上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公开课1节以上,多媒体教室每周使用不少于15学时。

3.建立科学的激励办法

为了激发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育资源应用工作的积极性,将一些工作出色的教师,吸纳为兼职电教员,承担区内部分电教工作,建议学校适当减轻工作量。只要有培训项目和要求,各学校不怕花钱,均能确保全部参加。区内建立兼职电教员业务档案,将学习、培训、竞赛情况纳入学分管理,作为年度评优依据。此外,各学校还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激励教师参加电教作品比赛、论文评比等活动。

猜你喜欢

资源库教学资源资源
幼儿园课程资源库建设之浅见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
资源回收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数控加工专业资源库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