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四个三”深化“走、转、改”
2013-08-15关玉国
□关玉国
(南阳日报社,河南 南阳 473014)
坚持“四个三”深化“走、转、改”
□关玉国
(南阳日报社,河南 南阳 473014)
强化三点认识
“走”是前提。南阳日报社党委采取多项措施,鼓励编辑记者走基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制订计划,细化方案;建立制度,专题考评;拨付专项经费,配备专门车辆;出台奖励办法,开展专项竞赛。领导带头、建章立制、编采人员全员参与,常年深入基层采访。2011年8月和2012年1月,报社主要领导带领走基层采访组,分别深入到南召县南河店镇延岭沟村和卧龙区蒲山镇杨营移民新村,采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新经验和丹江库区移民新生活,写出了一批生动鲜活的新闻作品。报社其他领导也纷纷深入基层,带头采访写作。报社各部室都在基层建立联系点,使编辑记者驻点采访形成了经常化、制度化。
“转”是关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和移民迁安工作是南阳市承担的一项“国字号”工程。南阳日报社明确4名记者专职负责这项重点工作的报道。这4名记者常年深入基层,天天奔走在一线建设工地,天天接触到基层干部群众,成了市南水北调办和市移民局的“编外工作人员”。2011年,报社策划了“南水北调中线行”采风活动,这4名记者从陕西商洛丹江源头开始,沿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一路北上,途经3个省、2个直辖市、2个省会城市、10个地级市,最后到达北京,历时39天,行程6000余公里,采写各类文章73篇、拍摄图片百余幅。这组系列报道荣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和河南省新闻奖一等奖。通过深入采访,记者的心灵得到洗礼,作风得到锤炼,能力得到提高,受到市委、市政府记功或嘉奖,其中一名记者被评为河南省南水北调移民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南阳日报社也分别被省、市评为南水北调工作和移民工作先进单位。
“改”是目的。南阳日报社提倡务实宣传,杜绝虚假新闻;提倡写短文章,删繁就简,杜绝“假、大、空”。为避免闭门造车,写好言论评论文章,南阳日报社言论组成员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召开各个层面的座谈会,经常集中举行务虚会、会商会、研讨会。南阳日报社策划推出的“奋力建设开放富裕魅力和谐新南阳系列谈”深度文章观点新、写法活。读者纷纷称赞这组稿件谈古论今,立意高远;总结全面,剖析透彻;观点新颖,论述深刻;标题简洁,语言生动;文风朴实,篇篇耐读。南阳日报社2011年的重要评论文章结集为《潮头观澜》由大象出版社出版后,引起强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这部书具有很强的导向性、针对性、时效性、说理性、生动性、实用性,体现出“新、真、实、深”的清新文风,充分发挥了宣传、教育、激励、动员的作用,有力助推了南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该书先后被评为南阳市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和中国地市报新闻奖论著二等奖。
打造三个载体
专刊求新。南阳日报社结合实际,集思广益,把握时机,于2011年5月在原有专版的基础上创办了三个针对性很强、直接面向基层的周刊:立足于南阳农业大市的实际,推出了《新农村周刊》,强化一个宗旨;立足于南阳文化底蕴深厚的实际,推出了《文化周刊》,打造一个品牌;立足于群众关注社会治安大局稳定的实际,推出了《政法周刊》,尽到一种责任。这三个周刊定位准确、主题鲜明、设计新颖、图文并茂,成为《南阳日报》的一大特色和亮点。《新农村周刊》2012年起在《南阳日报》发行10万份的基础上赠阅5.1万份,实现了每个村民小组都有一份《新农村周刊》,这是南阳市新农村建设宣传中的一件盛事,也是全国报纸发行中的一个奇迹。《文化周刊》在今年世界读书日期间被《中国新闻出版报》评为全国百家读书媒体。《政法周刊》在市委政法委的支持下,2012年起赠阅一万余份,实现了全市公检法司干警人手一份。
专版创新。南阳日报社本着大胆探索、把握规律、突出重点、培育特色的指导思想,累计开辟常设了30多个颇有创新的专版。如:立足于促进经济发展,推出了《产业集聚》、《财经纵横》和《金融时空》等专版;立足于服务市民生活,推出了《社会广角》、《开心旅游》和《数字生活》等专版。全力打造的品牌专版《新闻调查》和《舆论监督》积极关注民生,采访报道基层群众遇到的困难,推动政府及有关部门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深受读者欢迎。
专栏出新。南阳日报社力求专栏出新,为此,把专栏列入年度评选的十大突出贡献奖项目。在开展的四项新闻竞赛中,把走基层专栏作为一项内容,对该专栏所发稿件实行双倍计酬,优先评奖。《南阳日报》有关版面根据不同时期的需求,不断推出全新的专栏,运用新颖的表现手法,集中展示记者“走、转、改”的最新成果。《要闻版》开设了“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重点工业项目一线行”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段建设见闻录”等栏目,《综合新闻版》开设了“南阳人务工创业走四方”专栏,《社会早刊》开设了“震撼讲述”和“情牵移民和谐搬迁”等专栏,《 新农村周刊》开设了“ 走基层·蹲点”、“ 走基层·调查”、“ 走基层·取经”、“走基层·体验”等专栏。集中刊发深度报道的“震撼讲述”专栏被评为河南省新闻名专栏。
突出三种形式
下农村。《南阳日报》编辑记者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深入到农民家中,倾听民声,了解民情,用群众语言、用朴实文风,反映民情民意,报道农村工作,真正体现了让新闻报道散发泥土芳香,让清新文风体现于字里行间。南阳日报社党委、编委精心策划了多组系列报道,使记者下农村采访报道既坚持不懈,又有的放矢。策划组织的“新移民、新家园、新生活”系列采访活动历时一个多月,行程1500公里,走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乡亲家中,走到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第一线,追踪报道移民群众和干部中的先进典型,深刻挖掘移民安置的重大意义,宣传移民,推介移民,展示移民群众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受到移民群众的热情称赞和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进社区。南阳日报社设立了都市新闻部,创办了《社会早刊·都市版》。以该版为依托,配备10多名记者常年深入社区、走街串巷、倾听民声、了解民情,相继开设了城市快报、社区人物、现场督办等10多个常设栏目,刊发稿件图片400多篇(幅)。同时,根据不同季节,开展向社区送健康、送温暖、送清凉、送文化、送服务和手牵手体验新农村生活等活动,深受居民欢迎,为报社送锦旗和牌匾20多面(块)。与市总工会联合开展的救助特困职工活动,累计救助困难社区居民1400余户、5000余人,南阳日报社因此荣获河南省帮扶困难职工活动先进单位,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新闻媒体。
走出去。南阳日报社牢固树立开放办报是活力、是机遇、是创新、是提升的理念,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坚持“走出去”活动持续开展,抓出成效:制订计划,相关部室每年年初都要结合自己的职能,策划若干个“走出去”的采访活动;单列资金,每个部室不少于5000元,使“走出去”活动有经费保证;设立专栏,有计划、经常性地刊发“走出去”采写的新闻作品;奖惩兑现,实行单项考核,形成奖优罚劣的利益导向。经过一年多的持续努力,开放办报成了《南阳日报》的一大特色,产生了一批特色品牌活动和栏目。
明确三项要求
新是特征。活动的策划、版面的设计、标题的制作、图片的拍摄、素材的运用、语言的提炼,都要创新,不能老生常谈。《南阳日报·新农村周刊》采用故事化的方式报道农业、农村、农民,用鲜活的形式来满足城乡读者的需求。如“财富故事会”栏目每期都有一个农民种养殖致富的故事,《女大学生嫁进深山养野猪》和《种粮状元张丰奇》等文章,以故事的写作手法讲述了他们在致富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及事业成功的经验。2012年6月25日,《河南日报》在一版头题位置刊发全省新闻界“走、转、改”活动的专题报道中,称赞《南阳日报》每天都有鲜活的报道在重要版面刊登,一大批文风朴实、“顶花带刺”的新鲜报道让读者眼前一亮。在这篇报道中,《南阳日报》成为河南省省辖市报中唯一一家“走、转、改”经验获肯定的媒体。
真是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南阳日报社要求记者要做到必须深入现场,做到亲眼见到,亲耳听到,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对典型报道、先进人物报道严格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新闻素材所在地进行层层把关,不经过签字盖章把关的一律不予发表。对问题性报道,一定要深入采访,弄清事实真相,弄清是非曲直,做到客观公正,有利解决问题。南阳城市郊区白河上的盆窑老桥桥体损害严重,有关部门已将其列为险桥,但由于职能部门互相推诿,无人管理,导致仍有车辆行人冒险通行,人民生命财产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接到投诉后,记者经过到现场认真调查采访,弄清了来龙去脉,于2012年6月27日在《南阳日报·舆论监督》版以《盆窑老桥成了没娘孩儿》为题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报道,并配发了照片。报道见报当天,市委书记李文慧就作出批示:“盆窑大桥随着南阳大桥加宽通车,其存在的必要性要进行论证,如是危桥更要重视,目前来看还影响城市防洪,要尽快研究采取措施,不能等出了问题再解决,请有关部门限时解决。”随之,老桥被有关部门迅速拆除,隐患从此被彻底消除。
深是特色。作为新闻工作者,作风要深入,思考要深刻,报道要有深度。深度报道来源于深刻的思考,深刻的思考来源于作风深入。《南阳日报》2012年12月推出的深度报道《新农村建设“南阳模式”调查》,是记者用半月时间深入调查深刻思考的杰作。这篇报道深度反映了南阳市站在“三化”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的高度,用城市化理念建设新农村,用公共服务社会化措施覆盖新农村,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示范带动为手段,以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为着力点,持续探索中部传统农区推进新农村建设新路子所取得的成果,对推动全市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反响强烈。南阳日报社在“走、转、改”专栏中刊发的深度报道《西峡企业家现象探析》一文,分析现象透彻,总结经验全面。市委书记李文慧、市长穆为民作出批示,称赞这是一篇有深度、有创新、耐人寻味的好文章。(作者系河南南阳日报社党委书记、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