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重在创新

2013-08-15魏淑君

中国地市报人 2013年10期
关键词:驻马店版面工作者

□魏淑君

(驻马店日报社,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改进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重在创新

□魏淑君

(驻马店日报社,河南 驻马店 463000)

长期以来,各种媒体上的会议报道枯燥乏味、重复单调,占的版面不小,但受众的关注度却很低。目前,我们的会议新闻报道存在着不够务实、不够贴近的现象,要写出和编出精彩的会议新闻,不仅要善于捕捉新闻亮点,还要培养自己的新闻“嗅觉”,学会在“无味”的会议中寻找出最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挖出鲜活的好新闻,树立报纸权威形象。

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的难点所在

按照多年来形成的规矩,会议报道“假大空”:领导同志出席会议就要讲话,一开口就是重要讲话,是重要讲话就要全文照登或以很大的版面刊登。讲话刊登多少,放在什么版位上,用多大的图片,由此形成了“规格”。

在新闻报道方面,也形成了某种思维定式——会议报道,只要套用以往的模式即可;领导同志讲话,只要按讲话稿发表即可。唯求政治上保险,在领导同志那里易于通过;至于是否合乎新闻传播规律、是否为广大受众所乐于接受,都被放到了脑后。这一类新闻报道的改进之所以难以进行,和为数不少的新闻工作者工作中惰性较大、创造性缺失的状况有关。

会议报道是一种基本的新闻形式,在报纸上经常出现。就会议报道本身来讲,它是通过一种形式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和工作任务,让读者从中了解会议的中心议题和任务。但大量千篇一律的会议报道充斥报纸,在没有达到较好的宣传效果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受众对媒体的评价,使得一些读者感到报纸的可读性太差。

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的两面性

会议和领导活动是一个重要的新闻源,很多有价值的新闻都是通过会议和活动形式传递的。改进会议报道就是要从读者关注的角度切入,突出新闻性,在内容和形式上创新,使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那么如何改进会议报道,在这方面许多党报都做了有效的尝试,大力减少会议报道,将重要版面让位给群众和基层。在新闻宣传中,要坚持“为先进典型让版面,为人民群众让镜头”的原则,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找准契合点,营造会议报道创新的良好氛围。要按照新闻规律去报道会议,“改进”不是不报道,也不是简单的减少,而是要提高新闻宣传的质量,达到更好的效果。在体裁运用上,应根据内容需要,创新形式,这样才能把单调的会议变得灵活、富有吸引力。

选准着力点,探索创新会议报道方式。参加会议的记者切实从受众需要和社会需要出发,保持新闻传播的视角,要“切脉”本媒体受众的“公众兴趣”要素,从庞杂的会议和程序、内容及报告人的发言中捕捉新闻“亮点”。不要蜻蜓点水,拿了材料就走人,而要做砂里淘金的工作,要跳出会议写会议,努力挖掘会议蕴含的丰富新闻资源和领导人活动中具有的新闻价值的要素,加以提炼,尽量将摘抄式、简报式报道化作生动的、视角富于变化的新闻报道,从而增加信息含量,提高报道质量。

挖掘新闻源,充分利用好有用的信息。会议报道要从读者最需要的角度去写,有针对性地回答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把会议的内容和群众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考虑,对老百姓极度关注的会议,要认真组织、科学策划、精心报道,特别对一些引起读者反响的要进行跟踪报道,随时反馈信息,这样才能有力地抓住读者。

在标题制作上,改变过去那种格式化倾向。我们常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标题制作的如何直接影响新闻质量和阅读效果。过去那种模式化的会议报道,其标题往往如同一个模子里铸出来的,大多数是“……召开什么……会议”有的报道还把领导出席作为副题。因此,改进会议报道,创新报道形式,就必须把标题制作从固定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在标题制作上要不拘一格创新形式,极力打破习用已久的格式化标题,代之以活泼灵动的新闻样式。

改进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的可行性

今年初,驻马店市委5号文件的推出,为改进报道会议和领导同志的活动提供了契机。市委书记马正跃到驻马店日报社调研时的讲话,为我们进一步改进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注入了镇定剂。既然要“围绕中心、把握基调,关注基层,营造氛围”,我们就大有文章可做,可以做大文章。现在,新闻改革的外部条件很好。在这种情况下,新闻工作者更应努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写出令人满意的会议报道来。笔者认为,改进会议报道,从新闻工作者的方面来说,应该实行三大转变:

由对通稿进行研究向对会议本身进行研究转变。举行各种会议,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布置工作任务,听取情况汇报和反馈意见,这是党和政府的重要工作方式之一。会议无疑是新闻信息的集散地。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各种会议理所当然地应当是他们关注的对象。但记者不能满足于浮光掠影地跑会议,更不能满足于拿会议通稿、发会议通稿。不仅应当到会上认真听会,研读会议材料,发现会议的特点和特别具有新闻价值之处,对有关人员进行深入采访,从而掌握会议中的鲜活素材;而且应当在会内会外了解会议的有关背景材料和生动的细节材料。会议报道要做得有特色、吸引人,决不是到会上去露个面、拿一份通稿就能大功告成的。

由一般地报道会议向报道会议的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转变。其实,受众对重要的会议和具有新闻价值的会议内容还是很有兴趣的,因为这样的会议和会议内容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对这类会议和会议内容的报道能够满足他们的知情欲望。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按新闻传播规律办事,在会议报道中突出广大受众的关注点、利益点、兴趣点,突出与广大受众关联度大和信息密集的内容。

由坐而论道向“三贴近”转变,确保“走、转、改”制度化、常态化。领导活动和会议报道改进之后,腾出的版面怎么办,怎样才能吸引读者,办出领导和群众都满意的报纸,关键还是“走、转、改”。“三贴近”是新闻工作者应坚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走、转、改”是“三贴近”的方法和关键。“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这项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的新闻工作实践只有开始,没有结束。“新闻永远在路上”,广大新闻工作者行走的脚步不会停歇,需要继续为人民放歌,书写时代篇章。只有常年在路上,才能落实走基层的要求;只有常年在路上,才能真正转作风,只有常年在路上才能写出新话:字里行间“带着露珠”、“冒着热气”、散发着泥土的芬芳,闻得见汗水的味道,传递出百姓的热切期盼,解决了群众的实际困难,这样的新闻群众才愿意看,读者才愿意读。

猜你喜欢

驻马店版面工作者
拥有猫一样的眼睛
我还未出生(外一首)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浅谈驻马店驿站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版面撷英
版面“三评”看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