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力求在服务中得到发展

2013-08-15胡才荣

中国地市报人 2013年10期
关键词:覆盖率区县党报

□ 胡才荣

(大足日报社,重庆 大足402360)

区县党报具有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特点,有较强的权威性、指导性和服务性,已成为区县新闻宣传的重要阵地,成为人民群众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窗口。

区县党报的优势

区县党报直接面对辖区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群众,尤显其旺盛的生命力。

以重庆市大足区为例,该区2012年总人口103万,大小单位4000个左右。按单位计算,当年《重庆日报》(含城区版和农村版)覆盖率达100%,《人民日报》覆盖率为15.6%,《经济日报》覆盖率为5.17%,《半月谈》覆盖率达63.4%,《光明日报》覆盖率为3.4%。龙水镇13万人口,聚集2000余家五金企业,除《重庆日报》、《半月谈》覆盖机关和村(社区)外,《人民日报》覆盖率为18%,《经济日报》为0.6%,《光明日报》为0.4%。由此看出,上级党报党刊在基层覆盖面狭窄。而当地《大足日报》赠阅量达到1.7万份,单位覆盖率100%,每100人口超过1份《大足日报》。笔者调查20名机关干部包括镇街分管宣传工作的干部,每天看《人民日报》和《重庆日报》占5%,偶尔看或只看看标题占80%,其余基本没看。当问及是否喜欢《大足日报》时,90%的回答一定要看。其理由大多是本地信息,工作有比较,经验有学头。

因此,区县党报具有明显优势,是上级党报无法替代的。据中国县市报研究会统计,目前全国县(市)报已达千家,办成日报的有100来家,可以说是我国主流媒体中一个茁壮成长的群体。重庆市38个区县,目前都拥有了自己的党报,其中办成日报的已逾50%。

区县党报服务发展的实践

一份办得成功的地方党报,势必在当地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足日报》坚持以“主流新闻·百姓视角”为宗旨,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近四年连续被评为重庆市区县优秀报纸。

权威性凝聚人心。江泽民同志曾告诫说:“我们的报纸办得好,可以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任务起到有力的宣传、贯彻作用,对群众起到极大的动员、鼓舞作用,对先进的东西起到积极的倡导弘扬作用,对错误的东西起到及时制止、纠正作用,还可以对科学知识起到广泛的传播、普及作用”。2012年,是撤并大足县和双桥区设立大足区的界首之年,《大足日报》积极推进两地干部群众思想作风融合:一是围绕发展主题策划了“解放思想 提升能力转变作风”、“新纪元开新局”、“重信重义自强不息”、“凝心聚力全力以赴加快建设千亿级经开区”等数10个时事栏目;二是用新闻评论引领思想。连续刊发如《当“最美”的大足人》、《哪里实现理想 哪里就是家园》、《升位,更要提升能力》、《愿景,需从当下发力》、《迈开发展大脚板创造新区新辉煌》等10多篇评论,达到了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增强团结的预期效果,得到区委、区政府以及重庆市委宣传部高度肯定。

导向性弘扬正气。《大足日报》积极强化专题策划,贴近民生。从周一到周五,分别设置了报道民生、新农村、旅游、经济和新闻故事等5个特别报道栏目,写出了一系列有影响力和社会各界关注的专题新闻,如反映基层群众的新闻故事《情洒矿山的煤炭工人》、《珠溪有个业余杂技团》,反映亲情友情的新闻故事《40后,重回大山》、《妻子37年不离不弃背着残疾丈夫撑起一个家》、《跨越千山万水的寻找 迟到二十一载的团聚》,《大学生回乡创业当“羊倌”》等,引发群众热议和关注,不仅读者爱看,相关的部门也高度关注,也促使一些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前瞻性助推发展。一度时期,我们注意到,有着千年历史的大足五金产业,其品牌意识还未引起重视。《大足日报》先后发表了《大足要有自己的名牌》、《名牌自有名牌的标准》、《振兴地方经济的快车道》等三篇关于品牌战略的思考文章,促进了政企的反思和进步。短短的五年间,金忠、神针、翔锋、为民、邓家刀等13个商标成功地被认定为“重庆市著名商标”,“龙水小五金锻打技艺”成功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锻打夹层菜刀”、“改性发蓝手板锯”等20多个产品被认定为重庆市名牌或高新技术产品。100多个产品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为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

区县党报存在的问题

媒体竞争位处劣势。在当今新闻媒体中,我国广播电视的人口覆盖率达到96%以上,网民数已达5.64亿人,手机网民达到4.20亿人。人们有理由可以不再通过报纸获取信息。区县报作为报纸家族中的“小兄弟”,在竞争方面相对处于劣势。

财力不足凸显窘境。由于取消发行,如今的区县报基本上都是连续性内部资料性质,免费赠阅,其经费来源全靠财政拨款,规定“不得以任何形式拉赞助或搞有偿经营活动”,致使区县报的生存与发展存在“有气无力”的尴尬状态。

人才匮乏影响质量。就重庆地区而言,各区县报人才问题大同小异,一是半路出家的采编人员多,科班出生的多为新手。二是杂家多,专家少。优秀新闻人才因其编制、身份难以解决、待遇较低等系列问题,难以引进和留住。

身份难定地位尴尬。区县报的“身份”无法律法规、条例或上级“婆家”等明文规定。在国务院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中是属于公益一类或二类,各地不尽相同,凸显尴尬。

办好区县党报的思考

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区县党报应该是一张地方性、开放性、服务性并重的报纸,应充分发挥其区位优势,以丰富、全面、特色取悦读者。

突出地方性。怎样突出地方特色?关键是离得近更要贴得近。如《大足日报》在2012年里,围绕中国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中国大足国际五金博览会、第25届全国荷花展、关注公交车改革等重大活动,进行了前期、中期和后期的持续性、深度性的报道,在区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公交车改革、走基层等报道受到《重庆报刊审读通报》表扬。

凸显开放性。办好一张开放性的区县报,必须走网上之路,将本地信息通过“电子邮件”发向全球。2005年开始,《大足日报》进入了国际互联网,2010年7月,《大足日报》数字版问世,实现了传统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的完美结合,加之挂在大足区政府公众网上,使读报更加快捷,用报更加方便。数字报开通以来,日点击率逾3万次。

增强服务性。区县报要站在农民、市民的角度,以受众为中心,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笔者认为,作为党报记者,就是要准确了解社情民意,从机关干部、城市居民、农民朋友、中小学生、中小企业等读者的兴趣点出发,增强服务的针对性,为读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力争当好读者政策上的向导,生产上的参谋,生活上的顾问,舆论监督上的排头兵。■

猜你喜欢

覆盖率区县党报
民政部等16部门:到2025年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超80%
我国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 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
泉州市各区县关工委亮点工作分布图
一项持续九年的公益活动,让我们见证了党报的力量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电信800M与移动联通4G网络测试对比分析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
以“专、新、深”做强党报文化报道
天津市2013上半年各区县节能目标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