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报纸生存空间分析
2013-08-15赵芒姝
□赵芒姝
(保定日报社,河北 保定 071000)
作为传统媒体,报纸曾以其及时、生动的特点成为大众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广大受众通过电脑、手机上网浏览各个网站,及时快捷方便地了解各类新闻信息,真正做到了“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报纸这种新闻载体逐渐被互联网抢走了风头,其生存空间受到严峻挑战,发行和广告经营都逐渐呈现下降趋势。美国传媒评论家称:近20年来,报纸的发行量呈现抛物线下降的趋势,最近甚至出现了自由落体般的下滑迹象。报纸作为成熟的媒介,目前已经处于自身的衰落期。
全媒体时代网络报纸各自的生存优势和劣势
谁动了报业的奶酪?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冲击下,传统媒体的生态环境和基本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报纸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传统的强势地位开始动摇。但是,全媒体时代,网络、报纸有各自的生存优势和劣势。
网媒的优势与劣势
网络媒体是多媒体展示、即时传播,内容空间宽广无际,具有全天候的特征,可以随时更新发布最新的信息,相比于一天只印刷出版一次的报纸快捷了许多;网络媒体可以做到个性化服务,网络以电脑或手机为介质,可随时随地调阅;网络还可以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交流以及提供即时服务,这也是报纸所无法比拟的。此外,网络有声有色,画面富有动感,这也是吸引年轻人的主要原因之一。年轻人读报越来越少,已基本转向网络媒体的阅读。离开网络,许多人可能会感觉不自在,而没有报纸,则几乎没有什么不便的感觉。报纸的受众正为其它媒介所瓜分,电子阅读大有取代传统纸质媒体阅读的趋势。
互联网的劣势在于缺乏可信性,有些网络舆论成为谣言的发源地,如2010年11月2日深夜到11月3日凌晨,新浪微博爆发了一次匪夷所思的“张国荣复活”事件;2003年S A R S流行前期,由于传统媒体的“集体失语”,网络流言四起,并引起大范围的恐慌;又如日本大地震后,我国发生的抢盐事件等。互联网每天都有海量的新闻和信息,读者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信息的筛选。
报纸的优势与劣势
报纸传播是点对面的单向线性传播,定时出版,容量则受到版面限制。报纸是大众化覆盖,难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
报纸仍然保持着自身独有的生存优势。报纸长期以来树立的社会影响力和公证客观报道的社会形象,使它仍然得到多数人的信任。很多新媒体使用的都还是报纸的内容,这也使报纸的真实性得到更多人的认可。报纸的版面虽然有限,但是报纸有很大的内容优势,它的长项在于深度分析和报道,党报媒体长期培养和造就了大批具有专业素养的新闻人才,他们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可以使他们对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加工和整理,把简单的信息变成有深度的新闻,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报纸还以有深度的言论引领着舆论,成为“意见领袖”,如《人民日报》的“社论”、“人民论坛”、“今日谈”,《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河北日报》的“杨柳青”等品牌栏目都是极具深度的栏目,吸引着大量固定的读者。面对新时代的挑战,这些优势也是报纸未来发展的立足点。
传统报纸的自身变革:报网融合
新媒体的冲击下,国内著名的传媒经济学专家喻国明认为,互联网平台的包容力很强,不是谁消灭谁,不是简单的新兴的代替旧有的,而是各种媒体形式相互包容、彼此共存在人类的传媒生活圈中,各有各的空间。身处日益强大的网络媒体时代,传统报纸如何走出困境?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断发展延续其活力?
国外传统报纸的发展经验表明:作为网络新闻的主要内容供应商,报纸与网络相互融合,创办电子报刊,是传统报纸走出困境的最好选择。通过网络吸引读者阅读报纸,实现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相互延伸、相互补充和相互融合。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是网络作为工具,报业同样可以使用;二是在与网络等新媒体的竞争中,报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内容生产。新媒体需要传统媒体的内容支撑,传统媒体需要新媒体作为平台和载体。
美国老牌的《纽约时报》,从1996年开始经营网络,其网站点击率一直位居美国报纸网站之首,被誉为“全美最佳报纸网络版”。它还积极与其它网站合作,将主报新闻打包出售,目前是谷歌网站最大的内容提供商之一。几年前,《纽约时报》推出了数字化报纸,让远在其它国家的订户得以在网络上下载甚至打印与实际报纸相同的版本,使之可与纽约读者同时阅读到当天完整版的《纽约时报》。它的另一成功经验是,让广告客户在印刷版和网络版上享有同样的宣传推广机会,凡在报纸上刊登广告的客户,在网上登广告就可以享受折扣。现在,《纽约时报》网络版的广告有25%是来自印刷版的广告,此举促使印刷版的发行上升。
纽约时报公司将报纸和网站编采队伍合二为一,要求所有记者既要给报纸供稿,又要会做视频报道、及时上网发布消息,让公司内部资源共享。
面对报网融合的世界潮流,近年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的传统报纸,都进行报网融合的探索和尝试。许多报纸办起了新闻网站,推出了报纸电子版、手机报、转载博客文章、网络帖文,或辟专栏专门刊登网民观点,在报纸版面上呈现一种新的内容形态。如,早在2005年1月,《江西日报》与大江网合作,推出了全国首个“报网互动”视频直播栏目“江报直播室”。这个栏目由《江西日报》编辑、记者主持,以网上实时直播新闻话题和访谈为主要形式。这一现代与传统相融合的方式,对传统报纸而言,意味着受众覆盖面从报纸向网络扩展、延伸,大大拓展了媒体空间;对网络而言,则借助党报平台提升了自身品质,有了文字的深度、网络的速度、电视的现场感“三合一”的效果,被业内同行认为是传统纸质媒体与新兴网络媒体一次具有原创意义的互动。
《苏州日报》也向新媒体领域进行了较大跨度的拓展,在iPad、Gpad等主流移动阅读器品牌产品中嵌入了购机即可浏览《苏州日报》的服务。其推出的“城市视屏”系统,可让约130万苏州居民通过遍布150个社区的L E D显示屏浏览集视频新闻、文字和图片于一体的信息资讯。数字化、网络化为传统报纸开辟了前所未有的产业化空间。
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传播媒介只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本身才是传播活动的主体和灵魂。利用优势开创传统报纸光明未来,报纸与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的结盟,可以实现“1+1>2”的效果。但在整合网络的时候,传统报纸应确保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就是内容资源。报纸精心策划的版面,精心选择的新闻等都是互联网海量信息无法比拟的内容优势。报纸可以根据不同受众对新闻内容和形式的偏好,制成不同类型的产品供他们选择。如同一新闻事件,可以先用最快的速度和最简洁的语言从互联网或无线短信中发出,以满足生活节奏快而只需了解事实梗概的年轻人和上班族,然后,将载有对新闻事件及相关背景详细介绍的报道见诸报端。在软件上,建立一支适应多媒体的采编队伍,实现不间断编辑中心。总之,报纸不会轻易地消亡和死去。但毫无疑问的是,不论其在内容上、形式上还是接触渠道上做得如何极致,报纸市场仍将被新媒体蚕食一大块。走在前面的、正积极拓展新媒体市场的纸质媒体,才能争取到未来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