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治污”管理“落地”企业层面

2013-08-15本刊观察员莫北

中国石油企业 2013年10期
关键词:煤制气京津冀天然气

□ 文/本刊观察员 莫北

辨风看向:

国家能源局9月底与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和大唐集团4家能源企业签订了首批《首都大气污染防治重大能源保障项目任务书》,共涉及23个项目。这是继北京等6省区市大气治污“地方责任状”出炉之后,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开始在企业层面“落地”。

风向解析:

据悉,23个项目中包括中国石油有10个项目,分别是陕京三线工程、大唐煤制气管道工程北京段、陕京四线工程、长庆油田增产工程、塔里木油田增产工程、唐山LNG项目、中亚天然气C线管道工程、华北地下储气库群、大港石化升级改造项目、华北石化升级改造项目;中国海油4个项目,分别是山西大同低变质烟煤清洁利用示范项目、内蒙古准格尔旗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示范项目、蒙西煤制天然气外输管道项目、天津浮式LNG接收终端项目。

“治污”管理“落地”企业层面,国家能源局将建立企业信用档案,按季度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考核,将大气污染防治重大能源保障项目完成情况作为企业申报其他项目、享受相关支持政策的重要依据。国家能源局还将建立对口联系北京及周边省区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机制,由有关部门分别对口负责落实能源保障方案相关任务。其中,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个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国家能源局将累计落实5类127个重大项目,这些项目的完成情况将作为企业申报其他项目,享受相关支持政策的重要依据。

从2012年年底开始,雾霾天气成为京津冀及其周边地区的“常客”。北京作为首都,无疑是大气污染治理的重中之重。环保部发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提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通过逐步提高接受外输电比例、增加天然气供应、加大非化石能源利用强度等措施替代燃煤。经过5年努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明显好转,重污染天气大幅度减少。力争再用5年或更长时间,逐步消除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全面改善。

据了解,8月中旬,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研究起草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能源保障方案》,明确外供电、天然气、清洁油品和新能源开发利用等重点任务和涉及项目。近期,国家能源局将把细化《北京大气污染防治能源保障方案》作为工作重点,进一步落实相关任务及重大项目:一是增加天然气供应。建设陕京输气系统,大唐煤制气管道、长庆气田增产、天津LNG、内蒙古和山西煤制气、华北地下储气库群等13个重大项目;二是加快油品质量升级。实施中国石化燕山石化、天津石化,中国石油华北石化、大港石化等4个炼厂质量升级工程;三是增加东部地区外来电力供应。在内蒙古、山西等煤炭资源富集地区建设大型坑口煤电基地,进一步扩大向北京输电规模,目前已落实8个项目;四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张家口、承德、乌兰察布、锡盟等风电基地建设,在北京市大型楼宇、工业园区和开发区,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以及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等分布式能源,目前已落实10个项目。

根据任务书要求,企业要在2013年底前制定项目进度计划,明确年度工作目标与任务,落实责任人,确保项目如期建成投产。国家能源局将建立企业信用档案,按季度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考核,将大气污染防治重大能源保障项目完成情况作为企业申报其他项目,享受相关支持政策的重要依据。

能源局首先找到“三桶油”签署治污协议,说明石油生产和制造过程中排放的废气会对空气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对这3家中央企业来说,治污责无旁贷,也有能力升级油品质量,加强污染的防控,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仅仅这3家企业带头是不够的,很多小企业的排污问题更加严重。如果真想治理污染,相关部门应该严格执行标准,标准面前企业没有大小之分,只有是否达标的差别。

猜你喜欢

煤制气京津冀天然气
第六章 意外的收获——石油和天然气
石油和天然气
天然气:供暖季在即LNG价格持续走高
天然气:LNG价格已经开始预热了么?
煤制气等风来
KEDA清洁煤制气装置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煤制气扩张对中国弊大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