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改革:新一届领导集体的重要执政思路
2013-08-15王宜胜
王宜胜
(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从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开始,到2013年3月“两会”结束,中国的党政权力交接已经顺利完成。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履职短短数月以来,向全世界展示了崭新的精神面貌和执政理念,尤其是在改革问题上所呈现出的新气象、新作风和新思路,已经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响。中国已经快速进入重启“改革键”的重要历史时刻,中国的改革和发展前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与期待。
一、重视改革问题,坚定改革信念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历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国家面貌已经焕然一新,但是当前中国已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发展也到了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一方面,在改革开放使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高度发展繁荣的同时,在国内也累积了诸多严重的问题和矛盾,包括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以及贪污腐败问题等,如果这些问题和矛盾得不到及时妥善的解决与处理,将会危及到中国未来的发展;另一方面,面对这些日趋严重和复杂的问题和矛盾,每一项改革、每一步动作都“没有石头可摸”了,是否需要继续推进改革、如何有效推进改革这一系列的挑战,摆在了新一届领导人的面前。
在当前中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历史时刻,“改革”已成为考验中国领导层能力和智慧的“关键词”。十八大报告中“改革”一词先后出现达86次,对中国未来的改革和发展走向作出了明确的回答,在认识层面消除了“要不要改革”的疑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改革问题的重视。新一届领导集体履职以来,无论是在精神面貌上,还是在执政理念上,都让中国人民深刻感受到“改革”正为这个国家注入新的能量和希望。
自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结束以来,习近平和李克强在公开讲话中谈及最多的内容,都是关于中国的改革问题。2012年12月,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期间,认真回顾了改革开放的历史,非常明确地将继承和发扬邓小平的改革创新精神和决心列为新一届领导集体执政的重要环节,他强调:“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1〕面对当前改革问题复杂、改革阻力强大、改革任务艰巨的现实,习近平又讲到:“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1〕其讲话给全党全国人民传递了关于改革的重要声音,体现了习近平与时俱进的改革观,那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不等于一成不变、僵化保守,而是必须主动改革创新。12月底,习近平在参加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在认真回顾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要求全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地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朝着十八大指引的改革开放方向奋勇前进”。
李克强在2012年11月主持召开的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必须充分认识加快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项事业的发展“依然要靠改革开放,这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2〕。李克强提出的“改革红利论”,无疑给支持改革者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让反对改革者打消了一切疑虑,积极投身到改革大潮中。面对改革过程中的层层阻力和障碍,李克强在2013年3月当选总理后的记者见面会上铿锵有力地指出,“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必须坚定改革信念,敢于趟深水、趟浑水,因为改革“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这给全党全国人民释放出一个明确的信号:改革是中国的唯一出路,改革必须进行,改革未有尽期;改革允许有挫折,但是不允许不改革。2013年5月,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重申改革绝不能停顿:“只有在前进中,在改革和发展中,才能解决难题,从而满足民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3〕他突出强调了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改革事业的信心,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增添了一大助力。
二、放远改革眼光,创新改革道路
在中国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要想真正深化改革,一方面需要党中央和国务院坚强的领导、强大的勇气和过人的智慧,另一方面还要在改革过程中有一个长远的眼光、一条配套的道路。综合习近平和李克强这两位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履职后的公开讲话,能够看出中国未来改革的蓝图已经基本描绘清晰。可以说,他们的讲话坚定明了、高屋建瓴地系统阐述了新一届领导集体的改革思路。
按照他们的思路,改革是未来党执政和政府施政的重心。习近平在2012年12月的广东之行中,分析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特点指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进展、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1〕。他站在历史的高度、以长远的眼光,厘清了中国未来改革的总体思路。2012年12月底,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繁重的事业,必须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这说明中国的改革事业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需要中国一代代人前赴后继艰辛探索和奋斗,要放远改革的眼光,在实践中不断推进改革和发展。
李克强在2012年11月主持召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时,针对一部分改革质疑者的疑问,辩证地指出:“有些改革可能会有局部的、短期的阵痛,但从全局看、长远看,受益会更大、更持久,最终使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2〕不难看出,从长远来看,党中央和国务院担负着推进深化改革的重任,改革是没有退路、利大于弊的,改革的结果必将造福人民群众。在2013年5月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李克强重申了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对中国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全面的部署,他形象地将中国的发展比作一辆急行的自行车,只有“保持动力、行进的姿态和一定的速度”,车子才会继续平稳前行,不会倾倒,而“动力、姿态和速度”就只能来源于改革,“只要改革不停顿,行稳足以致远”〔3〕。这也凸显了李克强长远的改革观和发展观。
要想顺利推进改革,还必须选对改革的道路。习近平自履新以来,已经在多次讲话中就中国未来改革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进行了清晰的阐述。2012年12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学习会议上,习近平提出了关于改革的五点意见:第一点是关于改革的性质和方向问题,“改革是一场深入革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二点是关于改革的路线问题,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的辩证统一关系;第三点是关于改革的实施问题,“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第四点是关于改革的前提问题,要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坚持“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第五点是关于改革的动力和领导问题,“改革事业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智慧和支持,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推进”。2013年3月,习近平在“两会”闭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想实现“中国梦”,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这一论断科学地勾勒了新一届领导人对改革大业的总体布局,那就是改革必须立足中国的国情,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共同实现中国治理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李克强在一些公开讲话中,也多次谈及自己的改革思路和认识。2012年11月,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以不容置疑的语气提出了“改革红利论”的观点,他强调改革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改革需要上下齐心,改革之路是“顶层设计”与“尊重群众和基层”相结合。“改革红利论”的提出,为中国未来改革明确了目标,那就是通过改革,让全体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共享改革红利,最终实现共同富裕。2013年1月,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全国医改领导小组会议时,又深化了“改革红利论”,他指出:首先,“改革是最大红利,其目的就是让广大人民受益”,这是对改革目标的重提;其次,“改革红利的释放要依靠创新体制、建立机制”〔4〕,这是对改革路径的要求,即要勇于直面困难,突破阻力,与时俱进地创新体制和机制;第三,“改革是渐进的、累积式的”,这是对改革速度的科学把握,改革要实事求是地从中国国情出发,只有统筹全局、循序渐进,才能逐步解决改革面临的难题。2013年5月,李克强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提出了清晰明了的改革思路和方向,他要求改革必须周密谋划、审慎行事、立足当前、放眼长远。
三、突出改革实效,落实改革行动
关于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已经有了清晰明了的阐述。新一届领导人对未来的改革所提出的清晰明了的规划和蓝图,已经初步取得了全国上下的广泛共识,现在迫切需要采取具体的改革行动,用实际举措来贯彻落实改革构想和方略。可喜的是,新一届领导人履职短短数月以来,对于改革不只是“发号施令”,更是将重点放在了“真抓实干”上。这点恰恰是“习李新政”的最大亮点和带给人们的最大惊喜。2012年11月,习近平与其他政治局常委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阐述了“中国梦”,并着重提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言简意赅,意义深远,迅速成为全国各界干部、群众和媒体热议的焦点,引发全国人民的共鸣和海内外的高度关注。中国梦的重量,不是空谈口号所能承担得起的,“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改革的推动,只有不失时机地深化改革,从每一个人民群众的基本诉求出发,梦想才能接地气,才能源源不断地为实现“中国梦”输送动力,才能将中国梦这份厚重的愿望变为现实。12月,习近平针对改进党的作风提出了“八项规定”,从执行情况来看,效果是可喜的。从根本上讲,“八项规定”的严格执行,归结于习近平等中央领导人的以身作则和身体力行。新一届领导层外出考察时轻车简从、深入群众等做法,让全中国人民目睹了他们“为民、务实、清廉”的新做派和新风气。在接下来考察广东期间,习近平又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靠实干,基本实现现代化要靠实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靠实干”〔1〕。所有这些梦想的实现都需要实干,需要聚精会神图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
李克强多次强调要扎扎实实推进改革,在此意义上,他是真真正正的“行动派”和“实干派”。2013年,在当选总理后的记者见面会上针对改革问题他讲到:“改革贵在行动,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这是新一届政府领导人在人民面前许下的“实干承诺”,坚定有力、掷地有声,是对“实干兴邦”理念的再次诠释,既表达了新一届政府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决心和意志,同时也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期待。事实已经证明,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进程中,改革迫不及待,改革势在必行,时间已经不允许我们旁观和徘徊,更不能再次动摇和懈怠,需要我们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所确定的目标和要求,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群众,克服各种困难和阻碍,真抓实干、艰苦奋斗,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新的高度。5月,李克强在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指出:“改革重在行动,要扎扎实实、不停顿地向前推进。”〔3〕迫切需要改革的形势提醒我们,急于求成和只说不干无助于改革,只有用坚决果断的改革举措攻坚克难,才能增强人们对改革的信心。相信在各级政府、各个部门求真务实的工作中、脚踏实地的行动中,改革定会取得理想效果,“中国梦”定会更加真切地照进现实。
〔1〕李 斌.习近平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N〕.人民日报,2012-12-12.
〔2〕李克强在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N〕.人民日报,2012-11-23.
〔3〕范京平.华媒评李克强“改革行动论”驾驭全局勇趟深水区〔E B/O L〕.中国新闻网,2013-05-08.
〔4〕赵 承,吴 晶.李克强主持召开医改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时强调用改革的最大红利让广大人民受益〔N〕.人民日报,2013-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