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梦的科学内涵、理论价值与实现路径
2013-08-15资金星资金议
资金星 资金议
(1.中共湖南省委党,湖南 长沙 410006;2.中共湘潭市委党,湖南 湘潭 411100)
近年来,大家对中国梦谈论的比较多,有各自不同的理解。2012年中央政治局常委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梦作了重要的阐述。他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他在2013年两会闭幕时的讲话又指出“中国梦既是民族的梦也是人民的梦”。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高度概括了中国梦。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内涵、认识中国梦的价值、明确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梦内涵的科学阐释
科学理解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中国梦的前提。简而言之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具体内容来看包括国强和民富,而且国强和民富是辩证不可分的关系。国家富强才能为人民富裕提供保障,人民富裕安康国家才能有富强的基础。从历史维度来看,中国梦来源于对昨天与今天的比较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关键是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基本建成小康社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周年的时候,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因此中国梦的内涵具有明显的特征。
1.中国梦的辩证性。中国梦的辩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国家富强与人民富裕的关系、包括国家与整个社会的关系、包括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包括国家富强与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的关系。一是要辩证的看待国强民富的关系。国强和民富是一对既紧密联系又有所偏重的概念。国强可能带来民富也有可能带来民穷,民富更有可能国家并不强大。这样的例子中国历史上比比皆是。战国时代的尉缭子很早就指出:“亡国富仓府,谓上满下漏,患无所救。”又据安格斯·麦迪森的计算“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1000年时为22.7%,1500年时为25%,1600年时为29.2%,1700年时为22.3%,1820年时为32.9%,1870年时为 17.2%,1913年时为 8.9%,1950年时为4.5%,1973年时为4.6%,1998年时为11.5%。”①据此数据,1840年的鸦片战争时期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巅峰时期,而中国人民却丝毫没有民强的感觉。因此,一个国家要真正的实现国强民富绝不是是简单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大头,更应该包括政治制度的先进、文化的繁荣、社会建设的完善、生态的健康、国际地位的上升等各方面。也就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来的“五位一体”的建设,这五位一体的建设就是用来解决国家强大和人民富裕之间的辩证关系的。二是辩证的看待国家与整个社会的关系,其实质就是政治建设。政治建设就是要厘清国家权力与人民权利的范围问题。作为国家基础的宪法最为关键的作用就是解决国家的权力的边界、规范各级政府及各部门的权力,从而保护公民的权利。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认为国家不是从来就有也不会永远的存在,国家只是历史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由于社会分工的发展,人民为实现自己的意志而成立的工具。但是当国家产生以后它就不是个听话的“好孩子”,它总是试图侵犯人民保留的权利领域。因此政治建设的本质就是要控制好国家权力,让国家回归工具性的本位,也就是要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另外一个重点是要关注公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当国家权力机器急速飞奔的时候,必然引起作为权利主体公民的恐慌,而这时候社会保障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减震器。防止人民由于国家机器运转速度过快而受到伤害。三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这是工业革命以后世界各国都在冥思苦想的问题。工业革命以后,机器的普遍应用大幅度的提高了世界各国的生产力。但是由于化石能源的广泛使用,环境污染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头痛的问题。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环境,是走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还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充分注意环境的保护。是一味地追求经济的发展速度,还是宁可慢点也要保护环境。这些都是不容回避的问题。而中国共产党的回答是建设一个美丽中国。只有中国是美丽的,中国梦才是美丽的,不然中国梦就成了噩梦了。四是国际国内的辩证关系。一味地闭门造车,夜郎自大是不能实现中国梦的。反之,在国际上穷兵黩武,国内得不到民众的支持也是不能实现中国梦的。那么以什么为主要方面呢?要区分不同的的发展阶段。前阶段还是以国内为主,即邓小平同志讲的“韬光养晦”。在发展的初期,经济总量还很小,国家政治影响力还有限,这时候必须以国内为主,主要的指导精神是“练好内功”或者说是“打扫屋子再请客”。当中国梦实现到中期,就需要兼顾国际国内两个方面。这时期,一方面国家的快速发展要在世界市场上配置资源,另外国家需要在世界舞台上展示政治影响力来恢复国家自信。就近代历史来讲,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受尽各种磨难,民众潜意识里面是有自卑情节的。而在重拾中国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增强民族自信。正如外媒所说的“这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只会投弃权票的中国了,现在的中国敢于说不了”。这一方面是国家自信的体现,更大程度是国家利益的需要,是发展阶段的使然。就如同一个武林高手前期在闭关修炼一样,其目的是忍受孤独练成绝世武功,而一旦绝世武功修炼成功势必是要出来亮剑的。而在中国梦的后期我们要在世界上有更多的话语权。我们的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要处于世界的前列,特别是国家的创新能力要能够支撑国家的发展。我们在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建设上要做出表率。这才是真正的国家复兴,才是真正的中国梦。就如同我们的唐宋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方面都是邻国的表率。以至于1000多年前我们国家输出的瓷器(china)成了现在中华民族的名称中国。
2.中国梦的历史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就是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一概念本身就说明了中国梦的历史性特征。复兴意思是指曾经辉煌过,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没落了,而随着形势的发展,试图重新恢复到以往辉煌的时候。因此,在理解中国梦的时候要充分的了解中国的历史。首先中国曾经辉煌过,但因为列强的侵略没落了;其次当今的中国逐渐的走向富强;再次中华民族明天必将重新走向辉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所指:“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如果以新中国成立作为一个时间点,十八大后中国梦概念的提出作为一个时间点,我们大致可以把中国梦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华民族有历史记载以来——新中国的成立)。这一阶段是中国梦的“昨天”,既有曾经辉煌也有不堪回首的痛苦。这一阶段的前一时期波澜壮阔,我们有令人肃然起敬的“四大发明”,有著名的丝绸之路,有唐朝的唐三彩,有宋朝的青花瓷,有明朝著名的郑和下西洋,有清朝1820年占世界三分之一的经济发展总量,这些都令世人瞩目。1840年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无能,中国遭受了史上未有的屈辱。两次鸦片战争不仅中国国库被掏空。面对清政府的残酷剥削,多地人们揭竿而起,常年战乱,使得民不聊生,国人易子而食,凄惨无比。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率领资产阶级推翻了腐朽没落的清政府。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而后军阀常年混战,华夏大地千疮百孔,1927年国民党形式上统一了中国。但是国民党的统治仍然没能给中国带来富强的希望。中国人民最后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通过28年的浴血奋斗建立了新中国。
第二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八大中国梦概念的明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千疮百孔的旧中国的基础上建立的。是在经历了百年战火洗礼的中华大地上建立的。外有帝国主义的封锁,内有一穷二白的现实。中国人民发挥扬自立更新的精神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体系。实现了“两弹一星”的巨大成功。改革开放后我们更是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我国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的3倍多,我国经济总量上升为世界第四。从1978年到2007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②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成功举办。2008年中国航天员迈出了太空的第一步。2010年世博会在中国成功举办。2010年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2年世界瞩目的十八大选出了新一届中央领导。2012年11月29年,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中国梦的概念。
第三阶段(中国梦的正式提出——中国梦的实现)。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所指出的:“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中国梦的概念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也是按照邓小平同志的“三步走”思想来不断实现的,即“第一步,从1981年到l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按十八报告提出的要求在“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时候实现现代化。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二、中国梦概念提出的重要价值
中国梦概念是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提出的,是在改革进行到攻坚阶段提出的。中国梦的提出回答了人民的关切,描绘了共同奋斗的图景,提振了民族的信心,将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力量。
1.中国梦是执政党给人民描绘的美好愿景。愿景简单地讲就是指人民所向往的前景。愿景是人们永远为之奋斗希望达到的图景,它是一种意愿的表达,愿景概括了未来目标、使命及核心价值,是哲学中最核心的内容,是最终希望实现的图景。愿景一词最早出现在大陆,是在2005年4月29日胡锦涛与原国民党主席连战的会谈公报中,后收录于《现代汉语大词典》第5版。现在被广泛运用。那么十八大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梦这一愿景呢?这是由中国当前的现实决定的。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的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绩,但是另一方面我们当前面对的问题也是越来越多。特别是改革到了攻坚时期,到了“啃硬骨头”的时候了。中国的改革大致可以分为这么几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主要是释放人性,调动积极性为特征。这一时期主要是改革开放初期,对农村家庭承包制度的改革,允许鼓励发展乡镇企业等,城市里面放开工商业。这一时期开始于农村兴盛于城市。主要目的是要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一度甚至出现“搞导弹不如卖茶叶蛋的”现象,这是改革初期市场经济的一个生动的反映。第二个时期是,上世纪90年代国家财税制度改革、央行制度的建立以及国企改革。这一个时期主要的成绩是充实了中央财政,一定程度上明确了财权和事权的合理分配,增强了国企的竞争力。特别是央行制度的建立和不断完善,极大的提高了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虽然这一时期也进行了教育改革、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改革,但是人们对这些改革褒贬不一,不具有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第三个时期是2000年以来到将来很长的一段时期。主要是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正如十八大报告所指出的:“我们仍然面临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③面对这一现实,特别是跟群众密切相关的问题如房价居高不下,就业难,收入分配过大,公民被暴力执法,社会保障不完善……以致于社会上思想混乱。有人提倡回到毛主席时的“贫穷社会主义”时代,有人试图在中国搞民主社会主义,有人怀疑共同富裕理论的正确性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执政党必须给出坚强有力的回答。因此在十八大后,中央政治局参观复兴之路给出了回答,那就中国梦。在中国梦里面,没有“三聚氰胺”,没有“苏丹红”,没有体制内和体制外,没有拼爹……在中国梦里有的只是民主政治,富实的经济,谦让的文化,富有活力的创新。
2.中国梦的提出增强了人们的自信。自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的国门被外国侵略者的坚船礼炮轰开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中国人慢慢变的不自信,感觉内心里面低人一等。这是可以理解的,长达百多年的战乱和积贫积弱,国家拿什么区自信。肚子都填不饱的人民又拿什么去自信。以至于我们的干部到国外去考察被当成乞丐。甚至一度有作家写出了《丑陋的中国人》,而且备受国人的追捧。虽然此书作者所怀的是种恨铁不成钢写作态度,但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人的不自信。本世纪以来中国做的几件大事,逐渐提振了民族的自信,一个是奥运会的和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大国形象。一个是中国经济的几连跳,连续的超过德国和日本等国,成为当今世界的第二大经济体。2005年底,中国GDP超过意大利,成为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06年,中国经济规模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世界第四大经济体。2007年,中国GDP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2010年,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还有就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不断进步,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将宇航员首次送入太空,2008年神舟七号飞船三名宇航员首次进行出舱活动踏出了太空的第一步,2012年我国第四艘载人飞船成功实现了和天宫一号的对接。而中国梦的提出,使中华民族更加的自信了。
3.中国梦的提出有利于整合中国社会的一切力量。中国梦超越党派、超越阶层,超越行业,超越贫富。不管是主张搞“贫穷社会主义”还是主张搞民主社会主义,不管是中国共产党还是其他民主党派,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在实现中国梦的追求上是一致的。中国梦概念提出的目的之一是凝聚大家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减少争吵,多干实事。当今世界形势发展日新月异,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发展才能够立于不败之地。如果一味的争吵而不实干,势必错过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发展机遇期。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讲:“马克思主义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中国梦概念提出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以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三、实现中国梦的路径
实现中国梦,要统筹思考各种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有:坚持一条正确的道路,选择坚强有力的领导者,调动人民的积极性,转变难以为继的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建设与国家规模相匹配的国防力量。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回顾中国近代以来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要实现两个“百年目标”,实现中国梦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按照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结合中国的实际开创的一条正确的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二是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主要体现在各个时期关注的重点不一样。邓小平理论侧重的于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侧重回答“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科学发展观则侧重于回答“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它们的产生虽然有着不同的时代背景,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要实现中国梦。三是要坚持并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这一制度体系是我们在长期的改革、建设中摸索出来的,弥足珍贵。
2.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历史一再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大家实现中国梦。回顾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清末的君主立宪、改良主义未能力挽清朝覆灭的狂澜。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但是内不能统一中国,外不能抵御外国的侵略,事实证明中国的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中国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的友党、是参政党,其本身也不具有带领中国数亿人口发展壮大的能力。历史终究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通过28年的奋斗建立了新中国。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夯实了中国的发展基础。改革开放30年使我国进入世界各国的前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正确选择。在实现中国梦的这一伟大事业中也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既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作为执政党义不容辞的责任。
3.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实现人民的安居乐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但是单纯的依靠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是不能实现中国梦的。必须调动所有中国人的积极性。而要调动所有中国人的积极性就要实现人民的富裕和安居乐业。实现人民的安居乐业是中国梦的目的,同时实现人民安居乐业也实现中国梦的手段。很难想象在一个“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国度。人民会心甘情愿的为统治者卖力,在这种情况下要么是迫于国家机器的淫威隐忍,要么是在积聚反抗的力量。只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才能获得人民的支持。要实现中国梦意味着我们不能再回避矛盾,掩耳盗铃。需要我们积极解决诸如收入分配不公,住房价格畸高,经济发展结构不优,生态脆弱,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不健全等各种问题。正如全国政协委员、民建陕西省委副主委周新生在两会的发言“国人的生活中,存在大量求人的事,从出生到上学、就业、看病,求人成了常态。求人变得无处不在且成为利益交换时,便成了一种病态的社会现象;必须下力气整治求人之风,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④求人现象表面看是政府部门作风问题,本质上是看是整个社会机制运行不畅的问题,亟需不断深化改革。如果一个社会大部分的人都这样生活,哪还有幸福感而言,又如何跟他谈论梦想。因此必须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才能调动老百姓的积极性。
4.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或者说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到生死攸关的时候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随着经济发展规模的增大,速度的不断增快。资源、生态已经不堪重负。据《2012年中国能源发展报告》数据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34.78亿吨标准煤,比前一年增加7%,人均能源消费量为2.59吨标准煤。2012年中国进口原油2亿8000万吨,石油对外依存度58%左右。而据专家估测全世界的石油只可供开采40年,煤可采230年,天然气可采61年。而在中国国内石油只够采11年,煤可采80年,天然气可采30年。因此传统的粗放式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发展那些污染小,附加值高的产业。当前中国的生态承受也已经到了极限。因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美丽中国概念。即“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⑤
5.不断增强民族的创新力。当今各国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力的竞争。在产业链上附加值最大的部分是核心技术。因此必须按照十八大的要求实施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一是要坚持中国特色创新发展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各种创新方式要同时兼顾。二是要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充分调动企业自主创新的活力,改变过于依赖国家专门机构创新的状况。鼓励企业结合市场进行创新,保护科技创新成果。三是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充分发挥我们创新的后发赶超优势,抢占创新的制高点。
6.建设一支与国家规模相适应的国防力量。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只有建设一支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国防力量才能够保证国家的安全。中国既不参与军备竞赛,也不能完全不考虑自己的国家安全。特别是近几年来,周边国家相继挑战我们的国家主权,前有印度、菲律宾、越南,后有日本试图国有化钓鱼岛,还有美国回归亚太的战略。我们必须牢记邓小平同志对21世纪国际局势的判断:“21世纪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世界和平的力量在发展,战争的危险还存在”。因此军队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新要求,着眼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贯彻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与时俱进加强军事战略指导,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积极运筹和平时期军事力量运用,不断拓展和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以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为核心的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
注 释
①[法]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M].伍晓鹰、许宪春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261.
②胡锦涛.《纪念十一届三中召开三十周年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 - 12/18/content_10523762.htm.
③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
④张晋龙.周新生委员:尽量让国人不求人少求人[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 - 03/09/c_124436026.htm.
⑤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