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党员干部的信仰建设

2013-08-15陈剑宁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信仰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

陈剑宁

(中共昭通市委党校,云南 昭通 6570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这是建党90多年来我们党艰苦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伟大胜利的根本原因。党的十八大报告还把“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作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首要任务,抓住了党的建设根本,突出了解决党内问题的重点,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于进一步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净化社会风气,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率领全国人民早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党的最终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部分党员干部信仰缺失的问题、成因及危害

中国历史已充分地证明:革命因信仰而成功,党员因信仰而崇高,党因信仰而坚强。在世界各国众多政党中,没有任何一个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英明而伟大,多难而辉煌,这是世界政党建设中的一个奇迹。历史也反复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常识,然而,目前却变成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对普通群众来说,要他们有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这无疑是一个有待于积极去努力做好他们工作的问题;对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本来不是问题却变成了问题,就值得注意了。有关资料表明,在一些地区、一些部门、一些党员干部的信仰已经动摇、丧失,甚至走向了反面。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选择和持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而确立世界观的党员干部,如果信仰出了问题,就并非一般小问题,而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问题。

1、部分党员干部信仰缺乏的问题和成因。长期以来,由于西方敌对势力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等旗号招摇撞骗,试图用他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瓦解共产党的干部队伍;国内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滋长,思想理论领域的噪音、杂音不断迷惑了不少人;利益格局的调整以及思想文化的多样化,对党员坚定理想信念提出了挑战,一些党员干部出现了某种程度的沉沦。他们有的目无法纪,利用现行政策和制度的漏洞,搞权钱交易,贪污腐化屡禁不止;有的道德败坏,理想信念动摇,丧失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仰;有的精神萎靡不振,缺乏带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进取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状态;有的缺乏基本的道德知识和道德辨别力,在一些基本的是非、荣辱、善恶面前态度不明朗,行动不果断。因此,相当一段时间以来,我国腐败案件多发,触目惊心。从已经披露的一些腐败分子身上明显地存在着精神迷失的问题。例如,“原赤峰市委副书记、市长徐国元在赤峰市工作的6年之中,狂敛钱财3200余万元。”①最为可笑的是徐国元堕落以后,一直依靠神灵保佑其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在其家中常年供奉着“神龛”,每次收到贿赂的钱款,都要在“神龛”下面放一段时间,以求保佑。原浙江省富阳市委书记周保法就连开常委会的地点、日子都要请风水先生来看。原河北省常务副省长每天都要烧香拜佛,其搜集而来的1000多万元都用于挥霍和建盖寺庙。②

2、部分党员干部信仰缺失的危害。一是损害了党的队伍和组织建设。一些党员干部的信仰缺失,导致其对入党宗旨和人民公仆意识的背叛。他们已经成为彻头彻尾的“台上讲马列,台下烧香拜佛”,“台上讲清正廉洁,台下贪污腐化”的两面派;他们口头上喊着社会主义的口号,却过着资产阶级的奢靡生活;不信马列,信奉位置和权力,“权有多大,利就有多大”,大肆以权谋私。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一点共产党人的气节;沉溺于灯红酒绿、美色,吃喝玩乐,利欲熏心,置党和国家的前途不顾,违背了党的宗旨,成为了党和国家的叛徒,严重地影响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大量事实说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也是不容易的,广大人民群众具备崇高的信仰追求也不是轻而易举的,都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每一个党员、党员干部都需要坚持活到老,学习到老,改造到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觉改造主观世界,一辈子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追求,才能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政治本色。二是导致社会道德观、价值观产生变异,社会道德风气不好。吏为民师,党员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无不对广大人民群众产生影响。一段时间以来,少数丧失了信仰的党员领导干部直接或间接助推社会上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的衍生和流行,放大了“一切向钱看”的负面影响。“一切向钱看”,“有钱就有一切”,加剧了腐败对社会的危害和影响,促使社会道德观、价值观发生变异,特别是对广大青少年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和毒害。“唯利至上”等一些腐朽没落的颓废观念在悄悄地影响和改变着一些人的价值取向,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极端利己主义,就像毒瘤一样侵蚀着我们的社会。三是动摇和损坏了地方党组织的根基。新闻媒体披露的集体腐败、窝案、串案常常涉及十几个人、几十人、甚至数百人,其危害之大不言而喻。

二、强化党员干部信仰建设的措施

信仰决定人的价值取向,信仰缺失是致命的。为了遏制部份党员干部信仰缺失的消极影响,必须立即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1、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理想信仰的坚定取决于理论上的清醒和自觉。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正是基于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运用,基于对来自于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最科学的信仰体系,具有无穷的心灵能量。其能实现心灵智慧、道德智慧的极大升华,实现心灵资源、道德资源的最大化的整合,实现精神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合成的最优化和最大化。其还为全世界各民族人民的解放提供了具有终极价值意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一个人,乃至一个政党或国家,如果没有崇高的、科学的信仰,就不能生存和发展。实践证明,我们党就是怀着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从弱到强,从小到大,发展到如今具有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最大的执政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我们战无不胜的法宝。基于此,一是要继续认真抓好对广大党员、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理论教育,从思想理论上切实武装广大党员干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真理的总结,是信仰的旗帜。要使广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在一切工作中、生活中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在当前,尤其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保持政治的坚定性,在把握规律中明辨前进方面,确保在复杂环境中理想信念不含糊、不动摇。二是要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善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学会辩证地看待和处理信仰与现实的关系。信仰与现实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今天的现实即昨天的理想,明天的现实又是今天的追求。部份人信仰缺失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正是他们割裂了信仰与现实的辩证统一关系,不能辩证地看待信仰与现实互相渗透、互相转化的关系。信仰有层级性,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或党员领导干部,一是要把共产主义理想具体地渗透溶化在现实生活的道德信仰和生活信仰之中,使之具体化为自己的思想与行动。二是要明辨是非,纠正一些错误思想。当今,我们加快市场经济建设,由于市场既不相信过去,也不相信未来。经济理性和技术实用理性的过渡膨胀,泛化了人们的理性。在纠正以往信仰教育的“假、大、空”,忽视人们现实物质利益的同时,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误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一切”,只问经济指标长没长,不管什么信仰不信仰;或将政策教育与信仰教育相混同,或以政策教育代替信仰教育,降低了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信仰标准的要求等错误的认识与做法;一些人的信仰消失于功名利禄之中,信仰失去了其对社会发展和人生导向的神圣性。功名利禄反而成为人们行为中唯一的本能的信仰,从而使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在人性的层面上缺乏约束而放任自流。对这些错误思想意识与做法,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进行分析纠正。

2、强化内在约束,提高道德修养。大量的事实说明,信仰的缺失,是当前道德失范的一个重要原因。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是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需要,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共产党员加强党性修养,必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苦练内功,才能见效。“自重”:就是检点自己的言行,提炼高尚人格。要防微杜渐,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自省”:就是要勤于反躬自问,善于反观自照,严于解剖自己,勇于自我反省,始终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警”:就是要随时做到警钟长鸣,善于自我警示,任何时候都不放松廉洁自律的高标准、严要求,牢牢守住党性原则的防线,思想道德的底线,遵守法规、纪律。“自励”:就是要坚持正确的方向,砥砺奋斗精神,克服平庸思想和安于现状的心态,始终做到创新进取。同时,要勇于自我批评,自觉接受党内外同志的监督。密切联系群众,勇敢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得到锻炼,才能取得群众的拥护。

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全社会培育信仰精神。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上,同样要与时俱进。信仰固然有超越自我,追求永恒甚至自我牺牲的品格,同时,也有肯定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品格。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培育信仰精神。要从社会基层做起,从对生命的关怀着手。坚守信仰,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因为人是一个双重生命的存在,既具有自然生命,又具有价值生命,是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的统一体。借用马克思理论来说,人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体。自然生命是价值生命的载体,价值生命是自然生命的灵魂,缺失任何一方,生命都是不完整的。一个人可能没有宗教信仰,甚至也可没有明确的政治信仰,但绝对有其一定的人生信仰。同时,任何政治信仰、宗教信仰终究会通过人生信仰的中介,才能真正作用于具体的人格建构。二是针对道德失范、精神滑坡的问题,有必要在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中进行有效的信仰精神的培育,纠正把集体和个人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和做法。市场经济是以个人为主体的社会交往形式,它不仅需要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而且需要条件去发展人们的个性,促进个人的自我形成和实现。因此,当人们从那种单一的禁锢的计划经济体制中走出来的时候,自然对过去那些旧有的信仰表示怀疑,进而对我们一贯坚持的经典的正确的思想道德意识也产生动摇。这需要通过教育,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其内在关系并在实践中加以纠正。“信仰精神”“是一种非常顽强的追求永恒、执一的真理的精神……真理高于一切”。③长期以来,我们对信仰没有置于科学的研究之上,总是把它当成一种社会性的追求,而忽视了其形而上的品格,这是应该补救的。正如著名学者周国平所言:“我们历来缺少形而上意义的信仰,只有社会伦理和社会政治意义上的信仰,不是寻求人生与某种永恒神圣本体的沟通,而是把人生与一定的社会理想联系起来。社会层次上的信仰不但不涉及,而且还限制了对人生终极根据的探究,掩盖了形而上层次上的信仰的欠缺。因此,社会信仰一旦失去统摄力,形而上信仰的欠缺就暴露出来了。这正是当今这一代青年所面临的情况。”④因为,坚守信仰,追求信仰,是人类的一种不可抑制的、不同寻常的生命冲动,信仰问题是人生的根本问题之一。作为共产党员,要牢固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正如刘少奇同志所说:“我们共产党员,应该有最伟大的气魄和革命的决心。每一个党员都应该愉快而严肃地下定自己的决心,来担负实现共产主义,这种人类历史上空前伟大而艰难的任务。我们清楚地看到共产主义事业实现过程中的困难,同时,我们又清楚地了解这种困难是一定能够在千百万群众的革命变动中完全克服的,绝不为困难所吓倒。”

4、德治法治相结合,构建坚守信仰的长效机制。在全社会形成具有美好信仰追求的氛围,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各项经济政策、社会政策,对人们的价格取向和道德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各主管部门在制定政策时,不仅要注意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而且要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既要保护和支持所有通过正当、合理手段获取个人和集体利益的行为,又要提倡奖励多为他人和社会作奉献的道德高尚的行为。这其中,建立健全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德治与法治相统一的道德建设长效机制,显得尤为重要。实践证明,把一些与社会、经济和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道德信仰准则和行为规范,用法规的形式确定下来,逐步把道德信仰建设引向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是十分必要的,也是见效的。

注释:

①雪薇:《坚持有效反腐败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理论视野》,2012年第8期。

②王蕴辉等:《赤峰市党员干部信仰问题研究》,《赤峰党政干部论坛》,2012年第3期。

③黎鸣著:《问人性》,团结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④周国平著:《人生哲思语编》,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猜你喜欢

信仰党员干部马克思主义
党员干部新书架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