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陈云对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探索
2013-08-15陈娜
陈 娜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241)
陈云作为中国共产党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对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延安时期,陈云在担任中组部部长期间,结合延安兴起的学习之风,号召党员干部利用相对稳定和平的环境,抓住机遇,进行学习。他不仅重视对党员干部进行理论教育,并且身体力行,做好表率。这对于逐步摆脱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建设团结、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研究延安时期陈云的学习观,对于新形势下做好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强调学习任务的重要性
(一)学习是提高政治远见的重要方法
中国的革命事业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特别是革命环境和革命运动更是复杂多变。中国共产党作为革命的领导者,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中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正确革命理论的指导。正是因为有正确革命理论的指导,共产党才能在万分复杂的事情中理出头绪,才能在变化的实际中找到方向。否则,就会在变化的、复杂的环境中迷失方向,走错道路。而这种革命理论的获得,就需要共产党员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站得高,看得远,处理问题目光远大。陈云指出:“没有文化,政治水平很难提高,不能看得远,只看到目前,只看到陕北。”他号召共产党员,“要看到全中国,看到全世界”。因此,他要求“每个共产党员要随时随地在工作中学习理论和文化,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和文化水平,增进革命知识,培养政治远见”。
(二)学习是加强党性修养的重要途径
党性修养是指党员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地按党的原则办事,是党员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理论修养是党性修养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来自理论上的成熟。对共产党员来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粮食”、“武器”、“方向盘”。延安时期,陈云就已经认识到了党性教育和党性修养的重要性。他指出:“我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战斗的党,首先,我们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才能培养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有坚强党性的共产党员。”他要求共产党员“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神,学习他们观察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三)学习是切实做好工作的重要条件
学习与工作是矛盾统一的关系。如何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是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陈云认为“对于学习的意义认识的够不够,是决定我们能否下决心学习的关键”。“六中全会以后,虽然大家知道了学习是党员的一种任务,可是许多同志了解得还不深刻。我们好多同志总以为只要一天到晚不停地工作,就算尽了我们对党的全部责任,这种想法是很不全面的。”“一天到晚工作而不读书,不把工作和学习联系起来,工作的意义就不完整,工作也不能得到不断改进。”因此,他建议“一天抽两个小时来读书”,对党更为有利。
二、突出学习内容的实用性
(一)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哲学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第一要务。延安时期,陈云要求党员干部“要利用延安相对安定的环境,坐下来认真读马列著作和毛泽东同志的哲学原著”,提高理论水平。他指出:“我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战斗的党,首先,我们要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才能培养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有坚强党性的共产党员。”他从党的建设出发,把学习理论上升到了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武装干部的高度上,要求党员以学习马列主义作为自己的责任,提高自己学习理论的自觉性。同时,他结合自身学习毛泽东著作的启发,要求党员干部学习毛泽东的哲学著作,如《实践论》、《矛盾论》、《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等。这些哲学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典范,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毛泽东著作的通俗性,不仅有益于党员干部领会马列主义的理论,而且更能体会到如何把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实践具体结合,这对于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中国历史、时事政治
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历史叙述的是过去,但是这个过去乃是现在的历史。唐太宗曾说:“以人为鉴,可知得失;以古为鉴,可知兴替。”可见,历史是反思之学,我们应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汲取营养、获得启迪。以前人为鉴,避免重蹈覆辙;以前事为师,努力取其教益。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仅要学习历史,还要了解时事政治,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用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导当前的任务。正是看到了历史的这种社会功能,陈云指出:“要研究中国的历史和时事政治的情况,不然也就不能规定当前的革命工作的任务和方法。”
(三)学习军事知识、军事技术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党会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为了完成这些历史任务,不同时期政党学习的侧重点也不同。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处在一种内忧外患的革命环境之中。“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蒋介石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策略。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中心任务是领导武装斗争。因此,陈云要求共产党员“要学习军事知识和军事技术,特别是游击战争”。他指出“‘党员军事化’已成为全党的战斗口号”。
三、重视学习方法的科学性
(一)自教自学、互教互学
延安时期,陈云在担任中组部部长期间,在中组部内部创办了一所“窑洞大学”。他结合内部学习经验,探索出了一条“自教自学、互教互学”的学习方法。所谓自教自学,就是由每个人一本一本读原著,在自学中弄懂原著。在此基础上,成立几个小组,大家相互讨论,形成一种互相教学的局面。他认为“几个人在一起讨论一下,可以互相启发,程度低的还可以得到程度高的同志的帮助”。这样一种学习方法不仅解决了人多学校少的问题,还在于通过这样一种学习能够加强内部的团结。
(二)联系实际学习
学习是为了应用于实践并推动实践的发展,实践的发展又需要不断地学习。在陈云看来,“真正的理论,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逐渐深刻地领会,因为理论是实际的反应,归根到底来自实际,而不是来自书本”。因此,他号召党员“到工作中去学习”。他认为,“没有革命斗争经验的人,如果不到工作中取得实际经验,单靠听讲看书,甚至饱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理原则,想在政治上真正开展是不可能的。因为使政治上开展的最基本的东西,是革命斗争的实际经验,没有实际经验,就没有政治上开展的基础”。认识必须由实践中得来,而且只有经过实践,认识才能发展。这是革命的要求,也是共产党员对革命的责任。
(三)做好读书笔记
做好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陈云在强调党员干部自学的同时,还要求做好读书笔记。他说:“这有两个好处,一是让你多读几次,一是逼着你聚精会神,认真思索,使你了解深刻些,而不像随便看过去那样模模糊糊。”“书拿到手上,这句不懂那句不晓,而又不曾想法一句一句地弄懂。这样,没有益处,而且不能坚持,必然半途而废。”因此,他要求“要将现有的主要教科书一本一本地读,既不是弛怠,也不用着急,一步一步来。可以每个星期读三四十页,每字每句都要读懂,不懂的就要认真请教”。
四、处理复杂关系的有序性
(一)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延安时期,机关学习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无法保证时间。为了更好地做好工作,陈云号召党员干部“认识清楚学习的重要性,就应该想法挤时间来读书”。他认为“一个共产党员是难得有机会长时间在课堂上学习的,因此,必须善于在繁忙的实际工作中,自己争取时间去学习,这一点必须有坚持的精神才能做到”。当时,在延安没有什么交通工具,马匹也很少,更多的人外出办事要靠两条腿走路。从城里出来到中央组织部机关,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到中组部也就是9点左右。因此,陈云规定“早上吃饭早一点,9点以前不办公,集中这个时间学习,谁也不许占用这个学习时间,谁也不许占学习时间工作”。这样一种方法,不仅没有影响办公,而且还保证了学习。
(二)处理好学习与生产的关系
随着抗日战争相持阶段的到来,日本的侵华政策发生了转变,对国民党从“军事上打击”到“政治上诱捕”,相反,对共产党采取了严厉的“军事打击”。在此情况下,国民党也从积极抗日转变为积极反共,制造了一系列反共摩擦事件。这一时期,国民党不仅终止了对共产党的经济供给,而且对延安进行了封锁,给边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机关内部也开始了生产劳动。据刘家栋回忆:“上山劳动的人员,天不亮就上山了。一到山上,就开始劳动,一直要干到吃早饭的时候,才能休息一会儿。吃完早饭,再继续干活,大约到12点钟时才收工下山。”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学习也没有停止,组织部内部采用的方法是:“上午上山劳动,中午回来吃饭,下午照常办公,晚上灯下自学。”这样,不仅改善了生活质量,也有了学习上的收获。
五、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性
在日常工作中,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在干部群众中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在一个地方、一个单位,领导率先垂范的表率作用可以感动、鼓舞一些人,甚至许多人潜移默化地学习、继承和效仿;反之,不仅会影响领导干部的自身形象,而且可能会影响甚至败坏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乃至一个班组的风气。正因为这样,每个握有一定权力、肩负着对下属进行教育的领导干部,都要非常注意自己的表率作用。
在陈云看来,“学习理论既然是每个党员的责任,那么,党内的老干部,高级干部首先要努力学习,成为学习的模范”。因为老干部、高级干部往往担任领导工作,有责任而且有必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陈云作为党的高级领导人,率先垂范,做好了榜样。
陈云一生热爱学习,特别是在延安时期,他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刘家栋回忆陈云时,说:“他在中央组织部工作的时候,整个工作可以分为三大块。一是学习;二是谈话;三是开会。这三大块,从占用的时间来看,学习是排在第一位的。”陈云的子女在纪念文章中写道:“妈妈告诉我们,父亲读起书来,如饥似渴,有时甚至到了拼命的地步。”陈云自己也说:“像我们这样没有底子,各种知识都很缺乏的人,要老老实实做小学生。”就是这样一种虚心学习的态度,陈云的文化程度已远不止履历表上所填的“小学”文化程度了。
[1]陈云文选(1929-1949)[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刘家栋.陈云在延安[M].北京:中共文献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