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13-08-15王义贵
张 圆,王义贵
(江苏省姜堰区农委,姜堰 225529)
从2008年提出建设千亩示范园区的目标以来,江苏省姜堰区园区发展呈现“一年拉开框架、两年初见成效、3年基本建成”的发展态势,到2011年底,全区15个镇规划发展的特色农业园区30个,部分镇的现代农业园区已经成为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科技成果应用示范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园区的不断推进为全市现代农业的提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 园区发展的几种模式
1.1 品牌利用型
沈高镇河横农业生态科技园依托生态环境全球“五百佳”的金子招牌,抓住部省共建的良好契机,在资金投入、项目申报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是该市目前发展水平最高、设施最先进、项目最集中的千亩示范园,建成面积超过200hm2,积聚了千亩葡萄园,江苏大洋观赏鱼、江苏河横家禽育种公司、江苏天鹅食品公司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
1.2 资源主导型
依托丰富的水资源,溱潼镇着力打造以溱湖簖蟹为主的溱湖八鲜系列产品,溱湖簖蟹养殖示范园建成面积233.3hm2,辐射带动面积333.3hm2,年产值过亿元。娄庄镇高效渔业规模化示范园、俞垛镇渔业专业园区也属于这种发展模式
1.3 城郊结合型
这部分园区毗邻城区,区位优势明显,市场资源丰富,大棚果蔬发展迅速,最典型的是华港蔬菜产业园,该镇针对泰州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长期发展形成了万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在近年来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增加钢架大棚设施面积,调优种植品种结构,具有较高的技术基础和产量水平,主要由各家各户自主经营发展,种植蔬菜品种多元化,不同季节不同产品上市。
1.4 能人带动型
沈高双星优质果蔬产业园,由镇村干部筹集资金,扶持双星村党员干部,带头和带领本村农户发展起来的。园区技术上聘请华港镇蔬菜种植技术能人进行指导,品种上接受中艺农业生态园艺有限公司优良新品种,管理上由各家各户自主经营,村成立双禾蔬菜专业合作社,统一进行种苗订购、技术指导、产品销售,目前园区大棚面积达到80hm2,每667m2平均效益1万元以上。
1.5 招商引资 (以商引商)型
这类园区所占比重最大。其中,以兴泰镇农业科技园运行状况最好。该园区的建设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等项目,加强园区内路道、水利、电力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同时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本地能人和外地商客前来发展,目前园区大棚蔬菜基地超过33.3hm2,建成栏存万对以上的规模鸽场两个,正在新建的规模鸽场栏存种鸽将超过2万对。
2 园区发展的基本成效
2.1 基础设施进一步夯实
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加大“三农”投入的政策机遇,将高效规模农业发展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整合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的资源,加强园区的路、渠、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实现农田方整化、道路网络化、沟渠标准化、田园林网化
2.2 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
以科技为支撑,通过上争资金、以奖代补等措施加快园区的改造和升级,园区内设施农业水平取得了很大提高。种植业上,全市钢架大棚等设施农业面积达到0.53万hm2,新建基地中防虫网、遮阳网和喷滴灌设施正在得到应用,大棚内耕作机械得到推广使用。畜牧业上,自动饮水、限位栏架、水帘空调、红外线控温等养殖设施在规模养殖场已得到全面应用。水产业上,微孔增氧、多品种混套养技术得到大面积应用。
2.3 规模化步伐进一步加快
各大产业园中,连片13.3hm2以上的大棚基地超过30个,大棚面积达400hm2,万头猪场达到12个,白米苏鹏禽蛋合作社、沈高河横禽蛋合作社鸡蛋销售量不断攀升,日销售量100t。河横园区的大洋观赏鱼有限公司,建成设施养殖基地20hm2和6.7hm2的日本锦鲤养殖基地,是全省最大的观赏鱼养殖基地;桥头镇千亩香菇产业园,香菇种植面积业每年新增13.3hm2左右,总面积达到80hm2,规模全省最大;恒大种鹅基地,建成种鹅舍2万m2,栏存种鹅可达6万羽,现已引进广东灰智种鹅3万羽,是全省最大的种鹅养殖基地。
2.4 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
以园区为平台,组建各类合作社188个,带动农户1.14万户。据了解,全市各大园区直接用工2800多人,年发放工资3200多万元。桥头镇千亩香菇产业园,通过“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带动了112户农户从事香菇生产,户均增收10万元;蒋垛镇的天滋奶牛养殖基地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玉米秸秆133.3hm2、收购稻草266.7hm2,近期落户大伦镇农牧结合园区的和盈肉鸡养殖项目,以“公司+农户”的方式,带动本地200户农户发展规模养殖,每户每年可实现养殖利润5万元左右。
3 园区发展的推进措施
3.1 倾力扶持激发动力
全市每年的上争资金,优先考虑在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实施,目前已有21个园区享受到省级以上财政的扶持。市级财政用于对高效农业的专项资金逐步向园区倾斜,对在镇级千亩示范园内实施的项目资金上浮10%。
3.2 加大考核传递压力
针对高效农业项目存在“多点开花”的现象,市委、市政府将“板块、园区、基地”建设作为农业农村工作考核的重点,逐年加大分值比重,要求各地当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90%以上落实于规划建设的板块、园区和基地之中,对不按要求完成任务的镇实施农村综合考核“一票否决”。各镇也都分别制定了相应的考核细则,加快推进高效规模农业发展。
3.3 创新服务注入活力
市农委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开展挂钩服务,将局属各科室站与15个镇挂钩联系,负责指导各镇、村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农业园区建设的规划制定和落实。每年帮助企业和基地申报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20多个,解决技术难题100多个,包装上争项目资金数千万元,宣传推介产品发布网络信息1万多条。
4 园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姜堰市农业园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规划发展的30个园区中,效益稳定的只有不足1/3,大多数园区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园区档次总体偏低。受制约于自然资源的影响,全市现代农业园区的规模普遍不大,加之没有很好地注重科学论证,发挥各地特色优势,园区项目小而全、多而杂的现象比较突出,与省里提出的起点高、功能全、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二是园区功能比较单一。虽然该市的现代农业园区引进的项目水平不断提高,规模基地不断涌现,但总体而言大部分园区仅局限于农产品生产功能,缺乏加工、销售、科技培训、休闲旅游和示范带动等功能,园区内产业化经营没有得到开发。三是园区的技术力量不足。一些园区尽管基础性和生产性设施投入较大,但农技人员知识、技术更新不够,服务水平跟不上,不能适应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应用、推广的需要,园区的投入与产出形不成正比,发展举步维艰。
5 相关建议
5.1 园区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
一要始终坚持政府引导。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开展,要充分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对园区建设的重视,建立专门的组织领导班子,在园区规划实施、鼓励机构成立、启动资金安排等方面给予支持,着力推进园区建设。农业部门要把园区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具体负责园区建设的组织指导和技术服务工作,对园区内农业项目要强化管理,督促实施到位,生产上做好技术指导与服务,确保农业园区取得实效。二要吸引民间资金的投入。园区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需要大量的资金作保障,经济实力不强的镇,要克服财政紧张的制约,通过创新工作思路,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吸引外来资本共同参与园区的建设和管理,为园区的发展解决后顾之忧。三是要引导农户的积极参与。该市双星、桥头等镇现代农业园区成功的经验证明,要高度重视农户这一生产实践的主体,只有让更多的农户切身体会到园区发展带来的好处,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产发展中去,才能推动园区的持续健康发展。
5.2 园区的发展要与产业化进程相结合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要以本地的资源为优势,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实行产加销一条龙运行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一是抓好农产品基地建设,结合农业综合开发,每个园区都要选择自己的主导产业和产品,建设一批规模大、范围广、效益高的农产品基地.形成一批规模较大主导产业带、产业链、产业群。二是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品种引进、技术指导、病虫防治、产品销售、市场信息、资金筹集及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优质、高效服务。三是做好农业加工企业的招引,培育一批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生产基地为依托的一体化集团公司,实现农业生产的组织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5.3 园区的发展要不断创新
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使更多的土地集中于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中,以利于实行规模经营、提高规模效益。二要建立“园区+农户”的运作模式,鼓励园区内农户作为主体参与园区建设,引导支持农户将土地、资金联营、合作,扩大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真正实现园区增效、农民增收。三要加快推进种养循环的复合模式。认真总结推广当前农业生产中符合循环经济要求的投资小、易操作、实施面广、增收明显的生产方式,此基础上,大力加强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研究与开发,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农相结合的农业循环经济技术研发体系,扶持一批规模基地率先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搞好典型示范带动,激励更多的企业自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通过制定规划、科学分工、明确责任,有序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在园区发展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