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市区域自动气象站社会化保障的思考
2013-08-15陈皎
陈 皎
(重庆市气象信息与技术保障中心,重庆 401147)
1 引言
区域气象观测站网是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预测以及预警信息发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重庆气象事业加速实施“十二五”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规划以及在西部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全市山洪项目的启动,更是将现有区域气象观测站网进行了深度拓展,将会逐渐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区、中小河流域和病险水库、重要交通线路以及通信、电力、油气输送干线等重要基础设施。
在区域气象观测站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员编制不增加的情况下,维护力量不足、维护维修成本高、维持经费紧张等诸多因素已成为影响全市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质量的突出问题,全市的装备技术保障工作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2 调研内容
2.1 全市2011年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情况
2.1.1 维护维修量 2011年全市34个区县气象局考核区域自动气象站总数为864站,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维护维修次数总共为3 622站次左右,每站年平均维护量为4.2站次。
2.1.2 全市区县技术保障队伍 据初步统计,全市区县技术保障人员共91人左右,其中在编人员49人,占总人数的54%,外聘人员42人,外聘人员主要为司机,部分区县司机兼职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
2.1.3 维护维修管理模式 万州区、黔江区信息技术保障分中心成立后,全市基本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市、区域、县三级保障体系。市局信息中心和技术保障分中心主要负责区域自动气象站运行监控、技术指导、设备维修、备件管理配发以及为辖区内区县气象局提供人员技术支持等工作,区县气象局是维护维修主体,主要负责区域自动气象站的运行监控、日常巡检、故障维修等任务。
目前全市各区县气象局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人员基本上都是由本局在编人员+外聘人员构成,小部分区县气象局全部由外聘人员承担。各区县由于业务重视程度、资金人员状况、以及区域自动气象站数量等差异,维护维修管理模式各有不同,大致分为以下3类:
①行政管理模式:制定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管理办法,将任务下达至相关科室,落实责任人,制定详细的考核目标以及奖惩机制,在运行监控、故障修复时效、工作日志等方面作出明确要求,并在收入上具体体现。人员为本局编内人员为主,外聘人员为辅,车辆由本局统一安排调度,司机基本上是外聘人员。
②承包模式:维护维修任务全部由本局专职外聘人员完成,部分外聘人员兼职司机。按照每站每年一定的金额乘以辖区内站点数量作为外聘人员全年的工资,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以区域自动气象站数据通讯质量作为考核指标,如某一站点不达标则作相应的扣除,车辆由本局统一安排调度。
③其它模式:没有下达具体任务和考核指标,对运行监控、故障修复时效等方面没有作出要求,没有专职维护维修人员,责任人不明确,人员以本局编内人员为主,外聘人员为辅,有维修任务的时候人员临时组织,车辆由本局统一安排调度。
2.1.4 维护维修费用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各区县气象局2011年全年总共投入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费用大致为471.4万元左右;其中燃油、路桥、车辆磨损、人员差旅等费用为212.6万元,占总费用的45%;外聘人员工资121.8万元,占总费用26%,全市区县外聘人员的平均工资为2 426元/月;区县自筹备件费用137万元,占总费用29%。
2.1.5 资金渠道及比例 全市各区县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资金渠道大致有4类:①市局下达;②地方财政下达的气象事业经费;③地方财政区域自动气象站专项维持经费;④本局自有经费。
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区县气象局2011年维护维修总费用大致为471.4万元左右,其中市局下达86.4万,占总费用的18%;本局自有经费121.8万元左右,占总费用的26%;地方财政经费263.2万元左右,占总费用的56%。
2.1.6 维护维修成本 据初步统计结果,全市区域自动气象站平均每站年维护维修成本大致为4 093元左右,如包含备件费用则为5 767元左右。
2.2 外省气象部门2011年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情况
2.2.1 上海市浦东新区气象局
①站点数量以及维护量。上海浦东新区气象局辖区内区域自动气象站数量为43个,其中考核13个,全年维护维修次数为790站次,平均每站年维护量为18.4站次/a。
②维护维修管理模式。外包公司负责辖区内43个区域自动气象站的日常巡检、维护以及维修等任务,由本局相关科室负责管理和考核。“每月至少维护一次;每次维护或维修必须当天上传维护日志;维护日志中必须有维护照片;出现故障时重要站点需在24 h内修复,其他站点须在48 h内修复;没有达到维护要求的,维护费用将被相应扣减……”这是自动站网维护外包合同中明确规定的设备维护质量要求。
③资金渠道。由于是经济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对气象事业关注程度较高,所以浦东新区气象局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持经费都由地方财政专项经费全额支持。
2.2.2 云南普洱市澜沧县气象局
①站点数量以及维护量。澜沧县气象局是云南普洱市气象局下属的县气象局,该局辖区内区域自动气象站点数量为20站,全年维护维修次数为65站次,平均每站年维护量为3.2站次。
②维护维修管理模式。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任务由本局自行承担,技术保障人员一共两人,全是兼职编内人员,兼用车辆两部。
③维护维修成本。该局全年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费用为5.6万元,平均2 800元/站(不含备件)。
④资金渠道。该局全年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费以及设备备件全部用由上级部门普洱市气象局全额下达。
2.3 重庆移动公司服务维护维修服务外包情况
重庆移动公司的GSM基站、TD基站在全市分布广泛,据初步估计,全市大致有7 000个左右,覆盖率远远大于全市的区域自动气象站网密度,边远山区甚至无人区都有分布。基站往往都建设在地势较高的地方,交通条件极为不便,要保障全市各移动基站正常运行,其维护维修难度可想而知,成本也相当高。重庆移动公司基站维护维修也是采用服务外包的方式。
重庆移动公司对基站代理维护维修公司的维护维修服务制定了严格的管理细则和技术要求,具体内容包括:《基站代维管理考核办法》、《代维人员、车辆、仪器仪表配置要求》、《基站配套设备巡检及维护作业计划》、《基站传输设备维护作业计划表》、《基站代维质量工作月报》等内容,按照每月、半年、年度的周期对代维公司进行考评,连续3个月考核不合格就会终止合同。
3 全市区域自动气象站装备技术保障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维护力量不足
气象部门历来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特别是区县气象局,有的区县气象局在编人员还不到10人。随着地面气象探测业务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全市气象部门在人员编制没有增加的情况下维护维修压力也越来越大,维护力量的不足已经成为影响全市区域自动气象站正常运行的突出问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对装备技术保障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
3.2 技术保障队伍不稳定
全市各区县气象局由于人员编制少,业务繁多,在职人员往往都是身兼数职,再加上人员不固定,流动性大,区域自动气象站技术保障人员几乎都不是专职人员,办公室、财务、预报等人员兼职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的情况相当普遍,维护维修人员以及责任人不明确,从而导致全市区域自动气象站技术保障队伍不稳定。
3.3 技术保障能力亟待提高
各区县气象局长期以来由于人手紧、任务重以及人员流动性大等原因,造成全市技术保障队伍整体接受教育培训机会少,知识老化严重,整体知识结构很难适应现代化的观测系统的发展,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效率不高,经常出现到现场不能处理故障的情况,延长了故障恢复时间。
3.4 维护维修成本高
重庆的山区地貌特征决定了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成本要比北方平原地区以及经济发达地区高出很多。2011年全市各区县气象局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总费用为471.4万元左右,仅仅燃油、路桥以及车辆磨损等费用就高达212.6万元,占总费用的45%,另外,外聘人员的工资支出占总费用的26%,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3.5 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持经费不足
出于资金统筹考虑,市局实际下达到区县气象局维持经费有限,只占到全市各区县气象局维护维修费用总额的18%,地方财政支持占全市各区县气象局维护维修费用总额的56%。由于地区经济的差异,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区县气象局在地方争取到了比较充裕的维持经费,但是在经济落后的地区,地方财政无法提供或只能提供一部分维持经费,大部分区县气象局还达不到56%全市平均的地方支持,这与浦东新区气象局的全额地方财政支持以及云南普洱市澜沧县气象局的上级下达全额维持经费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4 全市区域自动气象站保障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1 必要性
实现全市区域自动气象站社会化保障其核心理念是“服务外包”体系。服务外包是指客户单位将其非核心的业务外包出去,利用外部优秀的专业化服务团队来承接其业务,从而使其专注核心业务,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环境应变能力的一种管理模式。对于气象部门来说,其核心业务是综合观测、预测预报和公共气象服务三大系统,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只是其非核心业务,如果区域自动气象站维护维修占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势必会对气象部门的核心业务造成影响。
随着全市气象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当前区域自动气象站的装备技术保障工作在人力资源、维持经费、技术能力以及运行体制等方面的矛盾已日益凸显,也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势下对装备技术保障工作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深化改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运行保障机制,以“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社会丰富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服务于全市气象装备技术保障工作,建立全市完善的装备技术保障体系,壮大技术保障队伍,提高装备技术保障能力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2 可行性
随着气象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区域自动气象站装备技术保障服务化和社会化也将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需要充分利用社会丰富的人力、物力等资源服务于全市气象装备技术保障工作,根据前期调研结果以及从目前全市各区县气象局的需求和资金能力来看,也具备了这方面的基础条件。
5 结论
加快推进现有装备技术保障体系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①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不断充实和壮大全市技术保障队伍,加强技术人才培养,不断提高技术保障人员的整体业务技术水平,逐步在全市形成一支技术过硬、人员稳定的技术保障队伍。
②加大区域气象观测站网维持经费的投入,在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相关行业积极筹措资金,特别是各区县气象局一定要积极争取地方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统一规划,建立长效运行维持资金投入机制,确保区域气象观测站网稳定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③不断完善目前各项管理制度以及制定严格的考核目标,从行政层面加强全市装备技术保障工作的组织和领导,从根本上提高全市各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