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低血糖-尖峰死亡综合症的诊治
2013-08-15徐庆安韩永刚车俊生
陈 华 徐庆安 韩永刚 车俊生
(1.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汉中 723000;2.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动物卫生监督所,陕西汉中 723000)
雏鸡低血糖-尖峰死亡综合症(HSMS)是一种白羽肉鸡雏鸡多发的疾病,原因尚未确定,主要侵袭肉雏鸡的疾病。1986年首次发现于美国Deknarva半岛地区,1998年以来在我国华北地区多处肉鸡养殖密集区发生,造成较大的雏鸡伤亡,各种专业杂志报道的病例也很多。近年来,雏鸡低血糖-尖峰死亡综合症(HSMS)在良凤麻鸡、青脚麻鸡等生长速度较快的地方品种雏鸡群中也时有发生,并造成很大损失,但是报道却不多。
2013年2月初,汉中市某鸡场饲养的广西青脚麻鸡突然出现以头部震颤、运动失调、侧瘫、昏迷、失明、死亡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根据症状、流行特点、解剖变化,诊断为肉鸡低血糖-尖峰死亡综合症。现将诊断治疗情况报告如下,以供同行交流。
1 发病情况
该鸡场2013年2月8日共引进3 000羽雏鸡,4日龄时,白天鸡群一切正常,但到夜间,某个区域部分鸡突然出现精神亢奋、大声尖叫、头部震颤、共济失调,随后出现瘫痪、昏迷,最后死亡,从发病到死亡仅数分钟时间,死亡较快,整个鸡群发病持续约1 h左右,死亡400多只,随后鸡群恢复正常。第2 d白天鸡群精神较好,但到第5 d夜间,又出现相同症状,当晚又死亡600只。发病后曾用安普霉素和恩诺沙星进行治疗,但均无效。
2 解剖病理变化
肝脏肿大,有少量针尖样白色坏死点;肾脏肿大,输尿管内有少量尿酸盐沉积;肺脏正常,胰腺萎缩,散在有苍白色坏死点;嗉囊臌气、空虚;部分病鸡十二指肠粘膜有出血点;肠腔空虚;少数病鸡泄殖腔内储存有大量淡黄色糊状样稀粪。
3 实验室检验
3.1 涂片镜检
无菌采取病死鸡的肝、脾、心等病料,分别涂片,发现红细胞数目较少;革兰氏染色镜检,未发现可疑细菌。
3.2 细菌分离
将上述病料,分别接种于普通营养琼脂、血琼脂培养基,置于37℃恒温箱内培养24 h,未见细菌生长。
3.3 血糖测定
取5只送检鸡以进行心脏采血,用邻甲苯胺法对血糖含量进行测定,结果5个样品的血糖含量为71.2~117.8 mg/DL,远远低于正常鸡只血糖含量的220±18.70 mg/DL。
4 诊断
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例解剖变化、实验室检验结果综合分析,基本确诊该群鸡发生的为雏鸡低血糖-尖峰死亡综合症。
5 治疗
5.1 增强患鸡低抗力
全群采用5%葡萄糖+1%复合维生素B溶液饮水,连用5 d,同时,配合亚硒酸钠、电解多维和黄芪多糖。
5.2 加强饲养管理
适当降低鸡舍的光照强度,减少光照时间,注意加强通风,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同时,应增加饲喂次数,特别注意夜间补料。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治疗1 d后死亡明显降低,大部分病鸡症状明显减轻。3 d后鸡群完全恢复正常。
6 讨论
6.1 病因分析
雏鸡低血糖-尖峰死亡综合症发病原因至今尚未明确,以5~18日龄雏鸡高发,25日龄以上鸡群较少发生,这应该与此阶段效价生长速度快,且采食量相对较少有关。当由于育雏舍室温忽冷忽热、通风不良、氨气浓度过高、噪声过大或停水、断料等强烈应激时,均可诱发本病。病理过程是强烈应激促使糖原过快分解成葡萄糖以维持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倘若鸡缺乏胰高血糖素或糖原,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糖代谢因子(复合B族维生素)缺乏,则很快变成低血糖,雏鸡既缺乏胰高血糖素,又缺乏糖原,因此应激时极易形成低血糖。
6.2 环境控制
适度控制光照可以减少该病的发展,其主要生理学依据是在黑暗条件下可以促进鸡分泌褪黑色素激素,使糖原异生加强,从而有效抑制血糖的恶性下降。一般是由原来的每日光照20~22 h减少到14~16 h,可以有效减轻鸡群发病情况。
6.3 消除诱发因素
由于本病所有症状都是动物机体对低血糖的反应,所以本病的治疗以恢复机体正常的血糖水平为主,适量补充糖原代谢辅助因子(以复合B族维生素为主)。从而可以迅速控制病情,降低禽只死亡。另外也应加强饲养管理,提供营养全面,易消化吸收的饲料,并增加饲喂次数(特别是夜间的补饲),防止断水、断料等过度应激诱发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