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螺钉治疗肱骨髁骨折钉帽吸收不良并发症分析
2013-08-15许德慧王晶
许德慧 王晶
传统的肱骨髁骨折治疗方法是用钛合金螺钉或克氏针做内固定,二次手术取内固定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也给患者经济造成一定负担,因此是其最大的缺点。可吸收内固定物的临床应用可避免患者再次手术而显示其优越性,我科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应用国产PDLLA/HA可吸收螺钉治疗肱骨髁骨折22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2例,其中男13例,女9例,年龄15~61岁,平均40岁。骨折类型为:肱骨内髁骨折8例、肱骨外髁骨折12例、肱骨髁间骨折2例。使用的可吸收螺钉规格为直径3.5 mm、半螺纹或全螺纹。
1.2 手术方法 采取臂丛或全麻。仰卧位。切口根据不同骨折有所不同。外髁骨折采取肱骨远端外侧切口,注意避免损伤切口前侧的桡神经。内髁骨折者采取肘关节内侧切口,显露并保护尺神经。髁间骨折则采取肘后纵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及深筋膜,显露和游离尺神经,并用橡皮膜牵开保护,舌形切开肱三头肌,显露骨折。将骨折部位解剖复位后用巾钳固定,取直径为3.2 mm电钻垂直骨折线钻孔,仔细攻丝,再用埋头器扩孔,以便螺钉头部可埋入骨内。拧入长度适宜的可吸收松质骨螺钉。若撕脱骨片较大时,可以2枚可吸收螺钉固定,以增加骨折端的稳定性。术后石膏托外固定3~4周渐进行关节屈伸功能练习,8~12周开始正常活动。
2 结果
22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3个月,平均8个月,所有骨折均复位良好,并获得骨性愈合;肘关节屈伸范围正常;有2例患者出现钉帽吸收不良并发症,均为外髁骨折患者,钉帽脱落形成皮下异物,局麻下取出,未引起严重后果。
3 讨论
自芬兰的Pertti Tomale博士和Pentti Rokkanen博士于1984年第一次将可吸收聚合材料成功地应用于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术后,可吸收内固定物的临床应用取得了飞速的进展。关节周围骨折是可吸收材料应用最广泛的部位。关节周围骨质主要是松质骨,可吸收材料的初始强度高于松质骨,骨折固定后辅以适当的制动和功能锻炼,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1,2]。近年来,可吸收螺钉被广泛应用于肘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3-5]。多年的临床应用表明,可吸收螺钉在肱骨髁骨折的治疗中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较,有着明显的优势[6],适用于横行、斜形及较大撕脱性骨折内固定[1]。但吸收不良的并发症却鲜有报道。
本组2例患者出现钉帽吸收不良并发症原因分析如下:①器材因素:由于可吸收材料结实程度不如金属,因此为取得一定程度的刚性效果,可吸收螺钉的钉帽往往比金属钉大些,因此包埋出现一定困难。②局部因素:外髁骨折局部软组织比较少,包埋和吸收钉帽困难。且此2例骨折块都不大,未能进行很好的埋头处理。③选材因素:为使骨折端保持一定压力,选择螺钉为半螺纹加压螺钉,未能去除足够大部分钉帽。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总结一下处理办法,确保上述情况不再出现:①选材:为避免上述情况发生,应尽量选择深螺纹全螺纹可吸收螺钉,尽可能去除钉帽,借助螺纹把持力实现骨折固定。②局部处理:加强骨折处软组织缝合处理,以进一步巩固固定强度。③术后处理:适当增加外固定时间,我们的经验是增加2周左右,使外固定时间到术后5~6周,随着骨折愈合强度的增加,可吸收螺钉承受力会有很大的减低,以避免内固定失败。
[1] 马海岳,赵鸣非.可吸收骨折内固定螺钉在肱骨外髁骨折及内踝骨折中的应用.实用临床医学,2011,12(3):55-57.
[2] 孙万驹,倪明,王予斌.乳酸可吸收材料在骨折治疗中的临床进展.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2):1877-1879.
[3] 习振鸿,马向阳,龚江峰.可吸收螺钉治疗成人肱骨小头骨折.临床骨科杂志,2008,11(2):159-160.
[4] 王敏,顺芬,唐光耀.可吸收螺钉置入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13):2431-2434.
[5] 赵森,刘颖,刘文斌,等.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髁部骨折78例分析.实用骨科杂志,2008,14(3):165-166.
[6] 王河忠,邵增务,熊小芊,等.可吸收螺钉治疗儿童肱骨远端T型骨折.临床骨科杂志,2008,11(3):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