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外用古方溯源(三)——明清时期选方用药特点

2013-08-15范瑛宋坪王晓旭

关键词:祛斑药理本草

范瑛,宋坪,王晓旭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

明清时期,由于政府对经济实行一系列的改良措施,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进而推动了中医学的进步,成为中医学集大成时期。在此期间,出现了诸多名医以及医学著作,对色素沉着及疤痕类疾病有特色鲜明的论述,并记载了大量具有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功效的外用方药,对后世此类皮肤疾患的临床诊治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结合明清时期医学思想特色,对此时期具有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功效的外用方药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其辨证用药组方规律,旨在拓宽临床诊疗思路,指导临床遣方用药。

1 明代——祛经络风邪,活血润燥

明代,医学各科在宋金元时期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发展,涌现出众多著名的医家及其著作,使得此时期应用于皮肤病学及美容学的治则治法更加丰富,具有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功效的外用方药数量也进一步增多。

1.1 《普济方》——着重药物归经,药食同源 《普济方》是我国古代最大型的一部方书,是明以前医学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书中关于美容方面的记载也相当丰富,涉及的美容方剂多达1400余首[1],其中更载有多首具有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功效的外用方药。书中对色素沉着及疤痕类疾病的病因病机有较详尽的论述,如面“:面黑,由脏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风邪,致令气血不调,则生黑”。对于瘢痕类疾患则认为:“积风热诸毒于肺脏,发于肌肉而为疮疖,折疮愈余毒未散,故疮痂虽落,而瘢痕不灭。”其认为面部黑斑或面色不华乃风邪上袭颜面所致,故采用祛风行气之法,同时配以滋阴润燥之品以防祛风药物过于温燥,并可润肤泽颜。例如“藁本方”选用藁本为主药,可“祛风散结,祛垢除斑”;“莹肌如玉散”选用升麻配以白芨,联合诸药共同达到“润泽肌肤,散结除斑”的功效;“茯苓膏”选用白芷、藁本配以玉竹、杏仁,可“悦面除黑干,润肤增白”。

《普济方》中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外用方在药物选取上注重祛除风邪以祛斑,并颇具特色地着眼于药物归经,选取具有祛风功效的药物发散经络之邪,例如藁本、升麻、白芷等。藁本,归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外邪侵袭,本经最易受邪。藁本辛温升散,可清太阳经之邪,善达头之巅顶,除面部风邪以祛斑散结。升麻,归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行于面部,本经受邪或经气不畅是多种面部皮肤疾患的重要病因。《本草纲目》记载升麻可引阳明清气上行,为散表升阳之剂,并可发散阳明经风邪。《本草汇言》认为升麻可解阳明在表之邪,“发痘瘄于隐密之时,化斑毒于延绵之际”。白芷,为阳明经引经药,性温气厚,通行手足阳明经,可除头面风邪。《本草经疏》记载白芷入手足阳明经,性善祛风,并能散结长肌肤。《本草求真》记载白芷气温力厚,通窍行表,为阳明经祛风散湿主药,能治阳明一切头面诸疾。《本草汇言》更明确记载白芷“遍通肌肤以至毛窍,而利泄邪气”。

《普济方》的另一用药特色是善用滋阴润燥之品以防祛风药物过于温燥,并可润肤泽颜,如玉竹、杏仁、白芨等。同时沿用明以前常用的辛香行散之品以辟秽化浊,如甘松、三赖子(山奈子)等。玉竹,味甘性平,滋阴润肺、养胃生津。《本经》记载玉竹可“去面黑,好颜色,润泽”;《本草蒙筌》认为玉竹可“泽容颜,去面黑”。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玉竹中富含维生素A,可使皮肤柔软润滑,起到美容护肤的作用。杏仁,味苦性微温,可止咳平喘、润肠通便。《本草纲目》记载杏仁可“去头面诸风气皶疱”。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杏仁中所含的脂肪油可使皮肤角质层软化,润燥护肤,并可抑杀细菌;所含的氰化氢能够抑制体内的活性酪氨酸酶,消除色素沉着、雀斑、黑斑等,从而达到美容的效果。甘松,味辛、甘,性温,芳香行散,善开脾郁,而除面部黑。常配以山奈子,味辛性温,为姜科植物山柰的根茎,内含龙脑,有类似冰片的作用,可辟秽化浊、祛风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山柰子对常见皮肤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此外,《普济方》相关外用方中的辅料常选用具有黏润滑腻作用的食物,体现了药食同源的特点。例如糯米黏润,可滋润肌肤,用其细粉赋型,以增滑腻柔韧之感;猪蹄,滑润滋腻,富含营养物质和胶原成分,可使皮肤细腻光滑,保持弹性,延缓衰老,其与白粱米合用煎诸药能润肤白面,防皱防裂,有类似面膜的作用,有助于药物功效的发挥。

1.2 《医方类聚》——重用活血之品,以化瘀生肌同时期另一部著作《医方类聚》所收医方宏富,为明代以前医方的集大成之作。其认为除了风邪、水湿客于肌肤可导致面部瘢痕外,气血凝滞亦是主要原因。因此,该部著作记载的具有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功效的外用方多从活血化瘀行气入手兼以祛风除湿。例如“麝香膏”选用当归、川芎为主药,联合诸药以达到“祛风活血、悦面除”的功效;“玉屑膏”选用桃仁、川芎等,共奏“祛风活血、润肤消斑”之功;“桃仁澡豆方”选用大量桃仁为主药,可“悦泽肌肤、去除皱”。

《医方类聚》中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外用方中广泛应用活血化瘀药物以活血养血、畅通血脉、祛瘀生肌润面。在药物选取上常用桃仁、川芎、当归等。桃仁,味苦、甘,性平,富含油脂,可活血行瘀,故能滋养润肤,祛瘀生肌。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桃仁可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并具有抗炎、抗过敏作用。川芎,味辛性温,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川芎可扩张血管,增加皮肤血流量,并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当归,味甘性温,可活血补血。《本经》记载当归可治疗“诸恶创疡”。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当归可改善皮肤血液循环,并具有一定的抗炎、抗菌作用。

同时,《医方类聚》相关外用方所选用的辅料亦颇具特色。常选用的牛脂、猪脂及白狗脂皆富含动物脂肪,可滋养濡润皮肤,使皮肤柔滑细腻,富于光泽;玉屑为矿物软玉的碎粒,珊瑚为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骨骼,两者皆含矿物质成分,色泽莹润,可悦泽皮肤,又能通过细小颗粒的摩擦而磨蚀面部恶瘢痕。

此外,明代其他著作亦散见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外用方,其治则及选药各具特色,大大丰富了此时期此类外用方。例如《景岳全书》中的“连子胡同方”,除了含有常用的疏风清热燥湿之品白芷,更颇具特色的将菊花、白果外用,并使用珠儿粉(珍珠粉)为主药。菊花可疏风清热,《日华子本草》记载其能“利血脉”;《神农本草经》认为其能去“皮肤死肌”;《纲目拾遗》载有其具有“益血润容”的功效。白果,能除湿收涩,《本草再新》认为其能“生肌长肉”,《本草纲目》中以之“(捣)涂鼻面手足,去皶疱、、皴皱”。珠儿粉即珍珠粉,具有润泽肌肤,美化容颜的作用,是历代流传的美容佳品。据《开宝本草》记载,珍珠“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海药本草》认为珍珠粉且能“除面”,用后可使肌肤光洁细腻,为历代帝王皇后所喜用,《御香飘渺录》所收“慈禧太后驻颜方”即是以单味珍珠成方[2]。再如《本草纲目》记载的“山奈散”、《简明医穀》记载的“养容膏”和“面方”、《鲁府禁方》记载的“孙仙少女膏”和“杨太真红玉膏”、《卫生简易方》记载的“洗面药”、《体仁汇编》记载的“滋润手面方”和“洗面如玉膏”等均为具有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功效的外用方,其中亦有特色用药,如鹰粪、密陀僧及蓖麻子皆为古方中用于治疗面上瘢痕的常用之品,其中鹰粪功能消积导滞,祛风化湿,善于消除各种瘢痕疙瘩;密陀僧则长于消肿杀虫,收敛防腐,祛除雀斑;蓖麻子能消肿拔毒,《本草纲目》记载其能“拔病气出外”,可拔除郁于皮表的风热毒邪,从而取得较好的祛斑效果。

2 清代——清热解毒之品广泛应用

至清代,各项学术考证风盛行,医学文献也得到了考订与整理,客观上促进了中医药学的发展。此时期,温病学说广为盛行,因此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外用方也受其影响多以清热解毒为法,通过祛除皮肤中的郁热,消除色素沉着及疤痕。清热解毒之品的大量使用,成为清代此类外用方的鲜明特色。

吴谦等人编著的《医宗金鉴》是由清代朝廷钦定御制的一部医学丛书。其集前人医学精萃,汇中医百科全书,“酌古以准今,荃繁而摘要”,至今仍是医者必备的重要参考文献[3]。其中载有《时珍正容散》等具有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功效的外用方。此外,《经验良方》记载的“玉肌散”、《增广验方新编》记载的“玉容散”、《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记载的“玉容西施散”、《清宫秘方大全》记载的“玉容粉”等均是此时期美白祛斑、散结除疤的代表外用方。

此时期,这类具有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功效的外用方中清热利湿解毒之品占有很大比例,在药物选取上多用绿豆粉、滑石粉、玄明粉、冰片、天花粉等。其中绿豆粉应用频率最高,且是多首相关外用方中的主药。绿豆粉,味甘性寒,其粉质细腻爽滑,功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是古代美容方中常用的润肤增白之品。《本草汇言》记载绿豆粉可“润燥热,解毒热”。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绿豆粉具有较好的抗过敏、抗菌作用。滑石粉,味甘、淡,性寒,可清热解暑、祛湿敛疮。《本草纲目》记载滑石粉外用可治疗“诸疮肿毒”。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滑石粉可保护皮肤和黏膜,并具有一定抗菌作用。玄明粉,味咸性寒,外用可清火消肿。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玄明粉具有较好的消除炎症、消肿止痛的功效。冰片,味辛、苦,性凉,外用可通诸窍、散郁火、消肿止痛、芳香辟秽。冰片是龙脑香的树脂和挥发油中取得的结晶,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具有一定的抑菌抗菌作用。天花粉,味甘、微苦,性微寒,外用可清热消肿排脓。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天花粉可抗菌抗病毒。

此外,相关外用方中亦常使用功专祛斑之品,如白梅肉、樱桃枝、鹰屎白等。白梅是蔷薇科梅的未成熟果实,经盐渍而成,酸涩,味咸,《本草求真》记载古时常以之“去死肉,黑痣”;樱桃枝能滋润皮肤,《本草纲目》记载其可祛除“雀卵斑”;鹰屎白可消积导滞、祛风化湿,是古方中常选的灭瘢药。

清代具有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功效的外用方所选用的辅料也具有一定特色。常选用的猪牙皂角可祛风除湿、去除垢腻、清利毛孔、爽洁皮肤。药理研究提示其对某些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鲜荷花,味苦、甘,性平,清香升散,具有清心解暑、散瘀止血、消风祛湿、益色驻颜的功效。朱砂,色泽朱红,既可活血通脉,又能悦泽红颜,起到美容修饰效果。铅粉亦为古代美容品中常用的原料,又称“铅华”、“官粉”,有解毒生肌、细面嫩肤的作用。因朱砂、铅粉分别含有金属汞和铅的成分,有一定毒性,故需酌量使用。

3 总结

纵观明清时期众多具有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功效的外用方,其遣方用药具有如下规律:①受温病学说影响,方中多含有清热功效药物。或祛风散热,药选蔓荆子、菊花、紫背浮萍等;或清热利湿,药选滑石、商陆等;或清热解毒,药选大黄、花粉、绿豆粉、黄柏皮、土瓜根等。其中尤以绿豆粉为常用,在此时期诸多具有美白祛斑、清热散结功效的外用方中,绿豆粉都做为主要成分。②多采用解毒功效的药材,以达到祛斑散结之效。或消积导滞、消肿拔毒,药选鹰粪、密陀僧、蓖麻子等;或燥湿杀虫解毒,药选枯矾、硫黄等。③通过滋阴润燥,润肤泽颜以美白肌肤,药选玉竹、杏仁、糯米、猪蹄等。④许多方药中均选用桃仁做为主药,因其甘润多脂,活血行瘀,故能滋养润肤,祛瘀生肌。⑤选用玉屑、珊瑚、珍珠等富含矿物质成分的药材,以其色泽莹润,可悦泽皮肤,又能通过细小颗粒的摩擦而磨蚀面部恶瘢痕。⑥注重祛除头面部风邪,以祛斑散结,药选防风、藁本、白附子、山柰子、升麻等。⑦方中多包含功专祛斑之品,如白梅、樱桃枝、鹰屎白等。

明清时期,诸多医藉著作均载有具有美白祛斑、散结除疤功效的外用方。本文将其系统整理,并归纳总结遣方用药规律。纵观其中,明代此类方药以祛风活血、散结除斑为法,清代则侧重于清热解毒、爽滑肌肤。若汲取这些古籍文献中记载的外用方药之精华,并将其恰当地应用于现代临床色素沉着和疤痕类皮肤疾患的治疗中,相信会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

[1] 赵颖.《普济方》美容方药初探[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3):378-379.

[2] 高学敏,党毅.中医美容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30.

[3] 杜璞.浅谈医宗金鉴的中医学贡献[J].福建中医药,2009,40(3):49-50.

猜你喜欢

祛斑药理本草
牵牛子的本草考证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黄芩的药理分析及临床应用探讨
大型学术著作《药理研究方法学》出版发行
金莲花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本草,源于延续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场不动声色的“双面修行”
本草中华
王书芳花还开,用科技解决传统祛斑难题
基于GPU加速的引导滤波人脸祛斑美化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