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产学研合作发展现状研究及对策探讨
2013-08-15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一、黑龙江省产学研合作的发展现状
近年黑龙江省产学研合作成绩显著,据统计,仅2013年上半年全省就实现科技成果转化296项,签约额8.3亿元,投资额61.18亿元。产学研合作中,企业逐渐起到了主体作用,高校逐渐突显了引领作用。
高校逐渐突显的引领作用哈工大为例。2010年,哈工大以“校企共建”模式在松北科技创新城开展了产学研基地建设,该基地涵盖了节能减排、复合材料、土木、环保领域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平台4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个,国家重点发展产业化项目10个,军转民产业化平台2个,目前,该基地为黑龙江省吸引海内外资本投入约30.7亿元,创生了智能电力、同和精光、海天质控等5家高新技术企业,促进了九洲、博实两家高科技企业上市,支撑的相关产品为我省企业带来新增工业产值超过210亿元。
二、黑龙江省产学研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科技与经济没有实现有机结合。目前我省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不完善。一是教育体系传统学术研究为主导的科研模式阻碍了创新创造的活力,并未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二是科研机构的体制、机制矛盾仍然突出,导致其研究成果要么几乎都锁在档案室没有用,要么就是觉得企业的研发水平低,不愿意与其开展合作,产业化意愿并不强烈。
2 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意识有所欠缺。这里主要存在五方面问题,一是企业觉得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研发的东西脱离实际,无法实现产业化。二是企业无法对成果进行有效甄别来判断其是否具有市场前景。三是受企业自身能力局限,因专业素质不足使其无法准确表达产学研合作的主观意愿。四是企业往往倾向于拿来就可以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而不愿承担技术研发产生的风险。五是企业承载能力较弱,使得许多省内的大项目、好项目无法在本省落地。
3 产学研合作缺少产业技术层面合作。目前我省大多数产学研合作还是以企业向大学、研究机构一对一委托的临时合作居多,少有围绕产业技术层面的战略合作。导致了产学研合作目标短期化现象,产业化水平不高,集成创新更少,使得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程度不够。
4 产学研合作利益保障体系和制度不健全。我省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普遍对可能存在的技术、市场、管理等风险估计不足,加之法制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失信成本低、维权成本高、科技服务业发展落后以及共同投入、成果分享、风险分担的机制不健全等制约因素,导致产学研合作无法顺利开展。
5 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引导作用仍需加强。一是政府部门在我省产学研合作中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较多。如签约成果有多少,招商引资有多少,往往忽视了对项目的前期调研、组织培育以及后续的跟踪问效,这就导致各种形式的对接工作做了很多,却无法取得实效。二是政府协调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大专院校科研模式的转型,科研院所的机制体制创新,科技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全省科技协同创新体系构建都需政府进一步发挥作用。
三、黑龙江省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对策
1 明确中长期目标,统筹协调共谋发展之路。政府应着眼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全省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黑龙江资源优势与比较优势,充分调动产业各层面的参谋作用,谋划好黑龙江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协调各有关部门出台配套政策,鼓励和引导省内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围绕规划及自身优势确定未来五到十年的发展方向,通过规划来明确黑龙江中长期发展方向和目标,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总体需求和供给趋于一致,形成科技对黑龙江省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
2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参与产学研活动。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法规进一步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激励企业加大研发资金投入、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互动、引导企业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支持企业牵头组建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必要时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有规划、有步骤地引导前沿技术、关键技术嵌入到地方产业中。引导企业在合作中摆脱单枪匹马、势单力薄的窘境,提高自主创新实力。围绕产业技术路线进行重大项目合作和长期的跟踪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和关键共性技术,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
3 深化机制体制创新,为产学研合作创造良好氛围。深化对高校、科研院所的机制体制创新,提升其科技创新服务能力。鼓励高校教师参与企业横向课题研究。鼓励科研机构创办经济实体。加快推进科研机构分类改革。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科研人员进入企业兼职,对在市场中创新、创业的高校、科研院所人员给予适当的股权、奖金和制度激励,促使高校、科研院所出台相应的管理制度。针对设立的研发机构出台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促使其真正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发挥作用。为产学研合作创造良好氛围。
4 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深入产学研合作的过程化服务。整合全省科技资源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发展促进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各类服务机构。科技服务业繁荣可以在组织协调、科技成果评估、技术产权交易等产学研合作的各环节发挥推动作用。针对高校和科研院所,可有效整合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可针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提供智力支撑,帮助企业了解、运用政策法规和科技资源,提升自主创新意识。
5 加强政府引导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取得实效。组织各类产学研对接工作应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企业的特点,开展各种专题性交流洽谈对接活动,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对企业技术需求和招标科技成果做好系统诊断,避免无效对接。在各类计划项目管理上,进一步加强企业诚信管理及配套资金保障机制建设、各类计划项目应采用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加强项目全过程管理。探索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的新模式、新思路,促使科技人员深入企业一线,了解黑龙江企业真实生态环境,进而开展相关科技创新活动,针对该模式可设置专项资金加以扶持。
[1]宋健,陈士俊.国外产学研政策的经验及启示[J].现代管理科学,2008(07):36-38.
[2]范英俊.政府引导产学研合作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