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川端康成作品中的日本传统美

2013-08-15

山东工业技术 2013年14期
关键词:好色风雅川端康成

王 婷

(西安财经学院 外国语学院,陕西 西安710100 )

0 前言

1899 年6 月14 日川端康成诞生于日本大阪府三岛郡丰川村,祖辈在当地颇有名望。 川端康成的父亲毕业于东京医科学校,但在川端康成出世翌年便患病去世。 3 岁时川端康成的母亲去世,从此被祖父母带回大阪抚养,而他唯一的姐姐则被寄养在另一亲戚家。 8 岁时祖母去世,12 岁时寄养在别人家的姐姐去世,16 岁时祖父去世, 此后无依无靠的川端康成住进了学校宿舍。坎坷的遭遇使川端康成的性格受到严重扭曲,但却由此催生川端康成的创作才华。

1920 年川端康成考入东京大学英文系,后转入国文系。 大学毕业后,川端康成与横光利一等人创刊《文艺时代》,发起了新感觉派文学运动,并发表了新感觉派纲领性论文《新进作家的新倾向解说》。《伊豆的舞女》的发表,展现了川端康成在创作手法上的突破,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和扩张的逐步升级,日本法西斯政府建立了“战时新体制”,川端康成的写作也受到政府的干预,他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有 《水晶幻想》,《抒情歌》,《禽兽》,《花的圆舞曲》,《母亲初恋》,《雪国》等等。 《雪国》的出现奠定了川端康成在日本文学史上不可动摇的地位,也成为他登峰造极的作品之一。 不知道究竟出于什么原因,1972 年4 月16 日川端康成在公寓内含煤气管自杀,结束了自己酸甜苦辣五味杂陈的一生。

川端康成(1899-1972)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也是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独特的孤儿经历及复杂多变的时代使川端文学深深地扎根于日本的传统之中,同时他又是一战后遍布全世界的现代派艺术潮流中的弄潮儿,这些都造成了川端文学的复杂性和多重性。

1 川端康成作品中体现的日本传统之美

1.1 “风雅”

“风雅”作为日本传统的美学范畴之一,有着漫长的发展史,川端康成也感受到风雅文学的魅力,他曾经说过∶“风雅,就是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受的美。 ”他在分析矢代幸雄提出的“雪月花时最怀友”这个命题时指出∶无论是雪之洁,月之明,也即四季各时之美,由于触景生情,中心感悟,或因审美会意而欣然自得,这时便会思友怀人,愿与朋侣分享此乐。也就是说,美者,动人至深,更能推己及人,诱发为对人的依恋。 此处的“友”,广而言之是指“人”。 而“雪”、“月”、“花”这三个字,则表现了四季推移,各时之美,在日文里是包含了山川草木,森罗万象,大自然的一切,兼及人的感情在内。

这三个表现美的字眼,有其传统。 即以日本的茶道而言,也是以“雪月花时最怀友”为其基本精神的。所谓“茶会”,也即“感会”,是良辰美景、好友相聚的集会。由此可以看出,川端康成不仅深得“风雅”之真髓,而且已经将“顺随造化,以四时为友”发展到“雪月花时最怀友”的境界,从而由人与自然的情感互融,回归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从而多了一层人与自然的移情之美和余情之美。

风雅的种子深深植根在川端康成的心中,极大的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使得他的作品表现出以下美学特色∶第一,对于季节感的重视,对于生命律动的把握。 对季节感和节律感的重视。 他作品中的故事发展大多有一个周期,那就是一年。 人物的命运和春夏秋冬的流转变换往往表现出内在的契合与一致。第二,人与自然的情感互渗。由于川端康成信奉万物有灵和万物一如观念,自然物和“我”有时候便难分彼此,人与物可以互相交流,甚至可以达到情感互相渗透的境界。川端康成写到∶“每当看见有人伐木, 我便产生自己身体亦被截断的痛切之感。 ”

由此可以看出, 川端康成对世间万物都持一种平等的态度看待。以生命的力量作为万物沟通的桥梁, 从而情感的互渗也就顺理成章了。

1.2 “好色”

川端康成自幼喜好古典,因而传统文学的好色观念必然会给他以深刻的影响。 在少年时代,川端已遍读庞大的《帝国文库》,而《帝国文库》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复杂,其中就包括了江岛其债的作品。

川端康成具有浓厚的传统审美意识,因而他的作品也具有一定的“好色之情”。 从创作初期开始,川端就多以男女间的爱情为题材,而后期创作尽管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却更多地描写了背伦和变态的性爱。

总体而言,川端文学的“好色”不是为了通过爱恋的题材以探求世俗的风相,更不是为了通过表现情欲的被压抑、扭曲来表现对社会现实的抗议与批判。 川端文学的“好色”多是上升到生命价值追寻的高度,作为一种精神救赎而存在,它是川端孤儿生命的有效寄托。 于是,川端文学的“好色”情调突出地表现出感官与圣洁并存,进而感官被后者所净化的特性,呈现出一种“好色”之美。 它凝聚着川端力图从孤儿的哀伤中跋涉出来,进而找到真正自我的艰辛。 因此,川端文学的“好色”情调是受到了传统文学的影响,但从内在的根本原因来说,与他孤儿的情感体验是紧密相关的,这是其诗化了的缺失体验。

首先, 孤儿的情感体验使川端康成把恋爱作为重要的精神寄托,一这种非现实的恋爱观增强了川端文学“好色”之情的精神性,并净化了其感官性。 孤儿的处境使力川端康成把恋爱看作生活的全部,是孤独的他从黑暗中所窥视到的一线光明。

其次,孤儿的生命体验使川端康成渴望在恋情中重获遗失的“童心”,“童心”纯真净化了其“好色”之情的感官性。 在《致父母的信》中,川端吐露了自己的心声,“能让我保持童心的女性, 就是我理想的妻子。 ”随着岁月的流逝,孤儿的川端走向了成熟,成熟的生命冲动驱策着他去追求女性,渴望实现性的目的。

这种源于生命深处的对母爱的渴望深刻影响了川端康成的女性观、婚恋观、他希望通过恋情在女性身上获得记忆中未曾拥有过的母爱。因此,在川端文学的世界里,常有使男主人公融化自我的诱发者出现。 这些诱发者一般为女性,她们大都具有美丽、圣洁的品质,并充满母性的温柔。《伊豆的舞女》中的薰,《雪国》中的叶子,以及《睡美人》中沉睡的美女等,都具这种母性般的温柔。 总之,在川端文学中,女性包蕴着母性的爱在融化男主人公哀伤的自我、宽慰受伤的心灵方面起着不小的作用。与此同时,她们也在净化着男主人公的生理欲念,进而使作品的“好色”之情得以“纯化”。

2 结语

总之,在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充分的体现了日本的传统美。一方面,他擅长捕捉和描摹自然美,而且善于挖掘自然美的深层内涵,并使万物的四季更替、色彩的明暗辉映与小说人物的情感、命运紧密相连。另一方面,他深受日本传统文学影响,在其作品中体现出“好色”之性。这一继承日本传统文学之审美观念, 形成了川端文学独特的 “好色”之美。

[1]张学库.试论川端康成小说的艺术风格[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2).

[2]何乃英.悲哀美的颂歌—评川端康成小说的艺术风格特色[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3).

[3]刘伟娜.谈川端康成文学中的“物哀”理念[J].文教资料,2008(27).

[4]李强.《雪国》与川端康成的"回归传统"情结——兼谈传统与现代的价值取向[J].国外文学,1999(04).

[5]李琦.“死亡就在我们脚边”——川端康成小说中的死亡意识及成因[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4(01).

[6]杨晓莲.浅析川端康成小说创作特征[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1).

[7]何乃英.美而悲∶川端康成小说的艺术风格[J].国外文学,2003(04).

[8]丁武军.美的沉沦——评川端康成文学创作的美学倾向[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1996(01).

[9]张学库.试论川端康成小说的艺术风格[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2).

猜你喜欢

好色风雅川端康成
赴一场风雅,赏诗词中的琴棋书画
追溯千年风雅,尽享文化的醇厚与回甘
向作家借钱的年轻人
颂风雅征稿
静守流年亦风雅
好色升温
川端康成共生思想中的佛教因素——以《抒情歌》为中心
和莫言寻访川端康成
拜托你好色
和莫言寻访川端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