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之浅见——以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为教学主线
2013-08-15李春艳
李春艳
(徐州机电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徐州221011)
只要我们翻开几千年的中外教育史,其实便不难发现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兴趣教学等等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只能说是旧话重提,古代,在我国,便有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汉代的王充,便主张“极问”,以“订其真伪,辩其虚实”,极力反对“信师是古”;在西方,早在古希腊苏格拉底就提出运用对话,列举出机智巧妙的问题进行教学,其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探索新知;古罗马的昆体良所倡导的修辞学方法,则强调教师要乐于提问,乐于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到近现代,我国教育家更加重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如陶行知、晏阳初、蔡元培;在西方,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强调从做中学;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及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所有这些,无一不是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在快乐中轻松地学习,既考虑到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又注意到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古今中外皆已注重,为何至今没有较好的收效呢?本人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反思,认为根源在于没有运用有效的实施方法,有效的实施方法应以兴趣为主线进行教学,本人在教学中也经常尝试,确实有较理想的收效,因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内在动力。现将实施方法总结如下:
1 课前兴趣动力激发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是思维的动力,是学习者内在的“激素”,“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思维的内在动力,造就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前需要老师所做的事情很多,常规性的有了解学生已有知识量、兴趣、爱好,备好学生,大量搜集与本课程、本课题相关的知识、新技术、新设备,备透教材,精心设计课堂,给学生留有预习思考并给于启迪等等,在这里我想着重提到一点,那就是“工学交替”,“工学交替”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运用教学成果,检验学习效果,可以检测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差距,对于学校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内容与方法的依据,对于学生是自我检测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平台,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的极佳机会,只要了解了企业,检测了自己,回到学校才能更加努力有目的地学习。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适应期。我们各个职业学校近几年来在国家政策的要求及倡导大都先后进行了工学交替,是否达到了目的?众所周知几乎是事与愿违,甚至适得其反,学生成为了企业的廉价劳动力,几乎进入的都是流水线岗位,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与专业也不一定对口,不但没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职欲望,反而让学生感到十分失望,认为在校学习没有用,不学也能干,加班加点就是那点钱,甚至后悔来上这个学,在当今这个大专开放的年代,对于我们职业学校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为了改变这一状态,确实要我们职业学校的领导及相关人员,切实抓好工学交替工作,竭力给学生联系对口的专业,技术岗位,确确实实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适应企业环境的同时,更能意识到知识技能的重要性,技术工与普通操作工在企业、社会各方面的差距,后悔逝去的光阴、失去的学习机会,从而激发其求知欲,开启其学习动力,回校后发奋学习,根据学生的需求,有些课程可以给于无偿补修,使他们的知识能够顺利衔接,步步跟得上,就会使学习兴趣自然产生。学生之多,技术岗位之难求,要想做到人人进入技术岗,确实困难重重,但为了学生的未来与学校的发展,我们必须竭尽全力去做,必要时,可以放弃工学交替的薪水,放眼未来,现在我们的学生在校的时间更长了,所以工学交替的机会和时间也就更宽裕了。
2 课上兴趣动力提升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教师必须能够轻松自如地驾驭课堂,因此教师应坚持情感与认知并重,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愉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提升学习兴趣,教师必须熟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灵活多变,采用挑战、对抗等激励方式,并能随机应变,课堂设计合理得当,学生乐于接受,师生融为一体,不断反思进取,教学互长。关于学习兴趣的提升,本人想主要三点:第一,课程导入,良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课程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是整个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导入可以是一个寓言故事、名人轶事、历史典故、一个设问、一个反问、一个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也可以是画龙点睛的一句话等等,利用语言导趣、设疑引趣、实验激趣,一个好的导入能够深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了学生求知的好奇心,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使学生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本节课知识的欲望,从而在开始教学内容前使学生明确教学目标,使学生产生达到目标的内驱力,增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欲望。青少年学生具有模仿力强、记忆力好、表现欲旺、富有创造精神等特点,因此给予他们明确的目标、开放的空间、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第二,教学内容的层次性,课堂上仅仅有一个好的吸引人的导入,学生常常会有一种自己发现了新大陆,却怎么也到达不了的感觉,反而使得课堂枯燥乏味,没有人听讲,原因何在?通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课后与同学的交流得知,由于课堂的内容相对较难,听不懂,学不会而失去信心,所以教学中应多设跑道,注意层次,对能力低点的同学注重其思维的基础与能力培养,对于能力高点的同学,注意其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的训练与培养,允许他们冒尖,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提升,乐于参与课堂,为自主探究做好铺垫,使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名副其实。第三,培养小老师,特别是实训课,培养小老师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千万不要认为培养小老师是任课老师在躲懒,让掌握扎实、思维活跃的冒尖生去辅导接受较慢的同学,在辅导的过程中,冒尖生的知识得到更好的整合总结,教会别的同学,他们会有自豪感,小老师越多越好,有了难题老师不要轻易去处理,让小老师们去处理,这样他们之间就有竞争赶超的心理,如果解决不了,老师可以给于启迪,难题解决,他们有发自内心的超越他人的成就感,自热而然地使学习兴趣提升至极点。成绩不理想的同学看到他们与自己的差距,也不甘落后,会很快产生动力,这样一来全体同学的成绩都会得到较快的提高。
3 课后兴趣动力延续
课后的作业是检查学生一节课所学知识的一种方式,学生通过课后作业来完成复习巩固每日的学习内容。理论知识,有好多教师把学生的作业数量化,随意性很强。从而导致学生盲目的去完成作业,没有目标,达不到检查当日所学的知识的目的,学习的量上去了而学习的质却没有飞跃。作业的内容应该是对当日所学基础知识的巩固,紧扣教材,深化学习,适时的延伸拓展,由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样,掌握多少不一,所以作业要有层次,难度不一,要让学生觉得作业做得有意思,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想做,乐做,有收获喜悦,学习兴趣才会得到延续。技能方面,学以致用,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和身边的条件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机会,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熟练技能的机会。例如维修电工可以在实训老师或维修专职人员的带领下兼管全学校的电气维护工作,一个班级分管一栋楼或一层楼等等,以保证教室、实验室、实训室、宿舍、办公楼等地方的照明、电铃、广播等等一切供电正常,每个班级又可以分组,,其他专业的可以和企业联系加工产品,实训创收双赢,使每个同学都有实战的机会,能真正学以致用,使他们的学习兴趣得到延续。
4 良好的就业前景是兴趣动力持续的保证
职校生来校的目的就是求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学校要让技术较好的同学在校能够看到就业希望,毕业后有一份称心的工作,不学习的同学就得不到好的工作,甚至得不到工作,这就需要学校在分配工作的时候一定做到优生优岗,特别是技能竞赛获奖的同学学校一定保证他们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因为他们是全校同学始终关注的焦点,是他们的榜样,如果他们的工作都不理想,其他同学怎能看到未来就业的希望,怎么会有保持学习的动力。其次,就是尽管没有竞赛获奖,但成绩确实也不错的,也应该有一份很满意的工作,总之成绩有差别,岗位就有差别,并且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同学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知识技能的有用性、重要性,使同学们感到就业的压力,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良性循环,兴趣动力不竭,否则就会恶性循环,使学校的学习氛围越来越差,与企业的合作也会越来越差。
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动力是一种非常活跃的心理意向活动,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有意识地进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动力,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达到激发创造的目的,从而有利于课堂效果的落实,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达到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更好地回报于倾心付出的家庭和现代快速发展而又急需技术人才的社会。但是兴趣教学需要教师课前、课后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学生、融入学生,与学生建立坚实的情感桥梁,才能潜心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课堂上学生才能乐意“买单”,一线教师的尽心付出需要学校各级领导的鼎力支持,以及相应的规章制度等等对教师的业绩给于公正的评价,不能以单单的45分钟这段时间来评价,要看到课前课后的付出,最终的教学效果,多多给于时间、创造教学条件、制定激励政策等等,我想通过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功夫一定不负有心人的,教学效果一定会令学生、家庭、学校、社会满意!
[1]端玲.五年制高职物业管理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效果分析调查报告[R].物业研究 Engineering Management.现代物业,新建设 2012,11(6).
[2]方方.工学结合理念下的高职教育“KSS-LP”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2011,30(5).
[3]张云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的思考[J].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