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生态水利 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3-08-15余志琴

科技传播 2013年10期
关键词:河流水利水利工程

余志琴

德阳市旌阳区水务局,四川德阳 618000

1 生态水利的概念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生态文明,水利必须先行。生态水利遵循自然生态平衡的规律法则,开发水利资源,进行工程建设,建立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利用水体系,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目的。生态水利把人和水体置于生态系统中,综合考虑人和自然对水利的共同需求,建立有利于促进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维护的运作机制,达到水生态系统的改善优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水资源良性循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 生态水利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传统水利工程建设,以“征服”的理念大力建设各类水工建筑物,对自然河流人工渠道化、筑坝成库拦蓄引水造成水流的非连续性,掠夺性地开发水资源,以满足人们防洪和水资源利用等多种需求。“征服”的理念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必然招致大自然的惩罚。日益“泛滥”的水利工程建设不仅对流域水循环产生负面影响,还波及到流域的生态系统,这些影响有以下四个方面:流域水循环节点化;流域水循环短路化;流域水循环绝缘化;流域生态系统孤立化。具体表现是蜿蜒曲折的自然河流被渠系化、直线化,多样的河流生态系统逐渐消失。

河流形态的渠系化、直线化改变了河流蜿蜒型的基本形态,改变了深潭、浅滩交错的形势,切断或减少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有机联系通道,急流、缓流、弯道及浅滩相间的格局消失,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将发生变化,特别是生物群落多样性降低。当人们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如果硬要把水与生物群落分开,将其放到一个直线线路、规则断面并由人工材料修筑的河道中,这种新的河流生态系统将不再具备原来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特点。

自然河流的非连续性,包括筑坝筑堤引起顺水流方向或侧向水里联通性的毁坏,一方面坝堤上游原来蜿蜒曲折的河流形态在库区消失,干流、支流、漫滩、沼泽、湿地等丰富多样生境被单一的水库生境所代替,河流的生境被破坏。另一方面下游径流量较少,造成脱水段。三峡工程的建设,对山区径流和长江上游水流进行拦蓄, 使得下游水流大量减少,三峡下三省已现严重旱情,千余水库跌至“死水位”。

生物群落多样性下降的后果:人民容易看到水利工程在供水、灌溉、发电给人们带来的直接的有形利益,却往往忽视水生态系统带来的长期的无形利益。。河流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其自然功能就会下降,当破坏达到临界值时,自然生态的功能就会丧失,且不可修复,对人民造成的是长期的隐形损害。

3 生态水利建设的措施

3.1 要建立生态治水理念

要正确认识水利工程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的负面影响,对水利工程的建设理念进行反思,改进和完善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不断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水利工程的建设,在满足人们对水的各种需求同时,更要维护生态系统的自然健康性,确保人水和谐。换言之,未来的水利工程有双重功能,既是具有直接效益的防洪、供水、发电工程,更应是具有生态健康与稳定的生态工程。

生态水利建设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理念, 需要对传统治水模式进行改革, 因此, 须转变治水思路, 把水利发展方向定位在生态水利建设上。

3.2 加强生态监测

为确保水资源、水利工程的安全,必须加强对有关生态因子的监测和监控,包括水域生态环境、坡面水系、植被、地面沉降、水土流失、泥沙沉积、河流含沙、水质污染及污染源、水资源及水质、因水利工程和其它生产建设活动可能引发的泥石流、滑坡、崩岸、塌陷等地质灾害。在进行监测监控的同时制订相应对策措施,以减少生态问题,防治可能发生的生态灾难。

3.3 厉行节约用水,加大治污力度

新水法第八条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水用水措施,推广节水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因此水域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约用水,加大治污力度,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确保其良性循环,是建设小康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3.4 合理配置利用水资源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国家,由于人口众多、经济和城镇化建设的加速,历史上围湖填河,占用湿地的现象严重。因此保护和恢复湿地、林地、草地,通过集雨工程加大地表入渗,实施退田还湖提高容蓄回灌能力,续建加高和兴建一批新的蓄水水库增加洪水调控能力,都可以缓解水资源紧缺的困难,有效地配置和利用水资源。

3.5 水利工程的建设与设计必须要生态

3.5.1 工程规划

在工程规划中,要增加生态系统调查,要统筹考虑河流与岸上生态系统的有机联络,包括上下游、左右岸的生物群落。要尽可能保存河流蜿蜒性等原有的自然形态,加强整治后原有生物群落的恢复。

3.5.2 断面设计

在设计中尽量要做到河床的非平整化,采用非规则断面。防止因规则断面而招致流场的均一化,增加与生物的亲和力,并有助于与自然景色相谐和。

3.5.3 岸坡防护

水陆交织带的岸坡是水域中植物茂盛发育地,为动物的寻食、栖息、产卵、避难所,也是陆生、水生动植物的生活迁移区。因而,岸坡防护工程的设计应采用与四周自然景观谐和的构造方式,在满足工程平安的前提下,确保生态和景观的护岸方式多种多样。在典型的岸坡防护构造中,再用有利于植物生长的透水材料,可尽量运用具有良好反滤和垫层构造的堆石,多孔混凝土构件和自然材质制成的柔性构造,尽可能防止运用硬质不透水资料,如混凝土、浆砌块石等,为植物生长,及鱼类、两栖类动物和昆虫的栖息与繁衍发明条件。

3.5.4 景观建立

保存江河湖泊自然的美学价值,防止将水流置于过多的亭台楼阁等混凝土与砌石构成的人工环境之中。水利工程设备要形成一种人与自然接近的环境,应更多注重生物栖息地建立。

3.5.5 工程施工

在工程施工中 ,避开动植物发育期停止施工。对特殊区域的物种,在施工期要采取其它辅助维护措施,如它处哺育等。取料场开挖后合理设置排水、平整地形和改善有利于植被生长的条件,进行植被恢复,以满足美观和环境方面的请求。

3.5.6 工程管理

为降低施工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冲击,保证工程效果的完成,并延长生态工程的寿命,宜强调增强前期的养护和后期的管理,包括维护、监测和评价,并积聚数据和经历。

4 结论

优良的水域生态环境,高质量的居民生活,是我们共同的美好愿望,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富裕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近几年,长三角地区、上海苏南等地,通过一系列水利工程建设和水事活动,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且优化了投资环境,提升了城市品位。生态水利对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改善是不言而喻的,我们水利部门应积极转变思路,建设生态水利工程。

[1]坚持人水和谐,发展生态水利.江苏水利,2006(9).

[2]董哲仁.生态水利工程原理与技术.水利水电出版社

[3]董哲仁.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胁迫[J].水利水电技术,2003(7):1-5.

[4]董哲仁.河流形态多样性与生物群落多样性[J].水利学报,2003(11):1-7.

[5]汪恕诚.再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国水利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2004,4.

[6]中国水利报:照亮文明古国的水利现代化之路,2011-03-09.

[7]三峡后续工作规划.

[8]长江中下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猜你喜欢

河流水利水利工程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水利工会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河流
流放自己的河流
欢迎订阅《ANSYS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当河流遇见海
安徽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创新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