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地理教学中“巧”的思考和实践

2013-08-15

科技视界 2013年15期
关键词:长江学生

洪 燕

(安庆市石化第一中学,安徽 安庆 246001)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特征之一是生活性。《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初中学习阶段,地理由于是非中考科目,很多中学不够重视,导致许多学生忽视了对地理学科重要性的认识。这给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带来了不少困惑和尴尬。但是掌握基本地理知识和能力是中学生必备的素质,基于当前学校和学生的现状,如何使地理教学走出困境呢?我尝试着巧用贴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性的知识于教学中,地理课堂也精彩纷呈、生动活泼。

1 巧引旅游知识进入地理课堂,给学生美的熏陶

初中地理教材中,几乎每一章都会有旅游方面的内容和知识。在地理教学中,我们将旅游知识运用好,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通过对多姿多彩的自然景观和悠久历史的人文景观的欣赏与体验,可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社会、热爱祖国,已达到爱国主义、保护环境的教育目的。在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巧妙地引用旅游知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1 巧引音乐、图片

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地域性。将音乐元素融入到教学中,可以体现学科间的横向联系,活跃课堂气氛,提稿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记忆与理解。

在学习世界地理“欧洲西部”繁荣的旅游业时,我运用多媒体,精选欧洲各国旅游资源的景观图片,以当地民族音乐及世界名曲音乐(节选高潮部分)做背景音乐,来贯穿整个旅程。当学生听到浓烈西班牙风格的《斗牛士之歌》,看着景观画,就联想到西班牙人的勇敢激情;随着优美流畅的《蓝色的多瑙河》响起,学生们仿佛置身于奥地利金色音乐大厅(图片),聆听着施特劳斯的圆舞曲;在一段“呜呜”的风笛声中,学生们就想到英国英格兰穿着花格呢裙,吹着风笛的男子;法国的国歌《马赛曲》,则传达了民族的文化和国家精神。

在学习中国地理“长江”时,随着气势磅礴的长江影像的播放,配以音乐《长江之歌》:“你从雪山走来”,即长江发源地;“春潮是你的风采”,即冰川的融水补给;“你向东海奔去”,即长江流向;“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即长江沿岸的生产、生活用水,靠她的乳汁供给……。歌曲不但赞美了长江,还描述了长江的地理概况,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掌握知识的同时,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1.2 巧用地理野外实践活动

为了更好地做到课堂知识用于实践之中,做到游有所思,游有所获,理论与实际相融为一体。我们要每年都组织学生,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开展野外实践活动。

如:我们实地考察了素有“世界第九大奇观”之称的——安庆巨石山地质景观。巨石山以奇峰、秀水、神石、幽洞、白玉兰“五绝”闻名于世。学生们看见奇峰怪石悠然而出,鲜花翕然而开,乔木森然而立,“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深深感受到人和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感悟到自己就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就是自然之子。学生们边看、边讲、边想,考察完了,相应的知识也掌握了。

面对祖国的美好河山,学生们享受了旅游的快乐,也激发出了热爱自然和爱国主义情怀,理解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 巧用地理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合作意识

2.1 开展地理知识专题活动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计划路线,在境外传递城市19个。当火炬抵达海南省,便开始境内31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传递。这时,正值八年级学习中国地理的省级行政区域,我们组织了地理兴趣小组开展 “奥运会圣火传递路线中的城市介绍”专题活动:开辟了“奥运宣传栏”;制作了“奥运会火炬传递路线”图;每天由一个班级的小组成员介绍奥运会火炬传递到的城市,12个班按顺序轮流介绍。

火炬传递计划路线涵盖了我国的海洋、高原、盆地、山地、峡谷、平原、沙漠等各种地貌。各班级小组成员们精心准备,将传递路线中的我国悠久历史、文化内涵展示出来;将各地秀美风光,近年来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可持续发展所取得的成果展示出来;将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70%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所在地展示出来;将到达革命历史圣地和革命老区,使其具有继承传统、凝聚人心的深远意义展示出来……

整个活动,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到了知识,加强了合作,拓宽了视野,更提高了他们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2.2 地理学具制作活动

地理学具小制作是手、脑、眼并用的实际操作,可巩固学生所学的地理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的能力,还可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在学习“地球的运动”一节,学生认识了经纬线,判读出经纬度。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们掌握相关知识,增强地理课堂趣味性,我教学生们用乒乓球制作小地球仪(材料:乒乓球一只、小瓶盖若干、彩色笔、铅丝、针、线、老虎钳等)。通过“小地球仪”的制作,学生们充分理解了经线、纬线、经纬网的意义。七年级吴毓飞同学在家长和老师的指导下,让这只小地球仪转动了起来,并且获得了市级“青少年科技创新”三等奖。

3 巧引古诗词

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很多诗词蕴涵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课堂中,恰当引用几句学生熟悉的诗词,将会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学习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点时,用诗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导入,让学生说出我国许多河流向东注入大海的,再顺势引入。俗话说水往低处流,说明我国地势特点:西高东低。还有什么特点?自然就导入这节,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求知识的欲望。

在学习我国气候特点及影响因素时,引用诗词:“烟花三月下扬州”,“洛阳三月飞胡沙”。这两句诗反映了我国气候东西差异(受海陆因素影响)。同样是三月(农历),东部百花齐放,西部干旱沙尘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则形象地反映了垂直地带分布的特点。由于海拔不同,气温高低不同,自然景观出现了差异(受地形因素影响)。

4 巧用地图

借助地球仪和各种地理教学挂图和地理景观图等直观教具,把地理的时空和教学内容,浓缩在课堂45分钟里,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地图作为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地理学中一切语言、文字或思维意识简化和代替者。课堂教学效果的成败,与教师巧妙应用地图的方式直接有关。

在学习“长江”一课,指导学生读长江水系图时,尽量相互联系地看地图,找出特征。整个水系支流多而复杂,象一株古老的树木,顶部呈枯死状,树枝少(支流少),中部枝繁(支流多)且有两个树瘤(两大湖),下流仅有一小枝(下流主要支流是黄浦江),这样能形象地使学生对长江水系有个总体的认识。并能轻松地记住长江的水系特征。

在学习“西北地区”降水分布特点时,先让学生读植被景观图,观察为什么地表植被自东向西是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然后再让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读“中国降水量分布图”、“西北地区位置和地形图”,最终结论在学生们的疑问、好奇中得出:水是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的命脉。

5 巧讲“冷”知识

“冷”知识指的是琐碎的、庞杂的事情或知识等,或许饶富趣味、并随时充斥在我们的生活周围,但往往容易被忽视。冷知识非但有用,且更吸引人。这些知识看似有些稀奇古怪,却可以让人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还能启迪思维,引发强烈求知欲。

在“西北地区”的吐鲁番盆地,那里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地方,有著名的吐鲁番的葡萄,有制作葡萄干的晾房,这些知识已经具有趣味性,但还是不够的。我向学生讲述这样一些现象:夏日的吐鲁番也会有乌云密布、大雨点洒落的景象,每逢这样的时候吐鲁番的人们不撑伞避雨,也不躲进屋里,而是冲进“雨地”,感受凉爽,高举双手接落下的雨,但是往往眼睁睁看着一条条雨线飘落,就是难以幸运地接到圣水,因为雨水在降落的过程中已被蒸发了;吐鲁番人把鸡蛋埋入沙中就会自然熟了;把面糊摊在石头上晒一阵子就成香喷喷的面饼了等等。

总之,教师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和实践知识,巧妙地运用到地理教学中,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仅使他们在轻松愉快地气氛中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和地理基本技能,更重要地是使他们树立了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趣,从而达到进行爱国主义和环境教育的目的。

[1]王小梅.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J].2011,9.

[2]陈野南.学苑教育[J].2012,9.

[3]柳英华,江晔.地理教育[J].2005,8.

猜你喜欢

长江学生
长江之头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