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平面设计在摄影中的应用
2013-08-15谢菲
谢 菲
(徐州技师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0)
0 引言
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摄影是十分普及和重要的内容,出外旅游,一定会带上照像机,拍一些风景照;亲朋好友聚会,一定会留下一些合影;结婚有结婚照,小孩成长有成长照,每一个家庭都会留有一些影集。根据国外一份统计显示,20世纪50年代,在平面设计中摄影图像的使用率约占30%,到60年代,绘画图像与摄影图像各占一半,60年代未70年代初,摄影图像使用率已上升到60%-70%,70年代后期则达到80%左右,至80年代,经济发达国家摄影图像的使用比例达到90%以上[1]。然而我们对自己的摄影作品有没有认真地进行过设计?有不少的摄影者,在观赏自己的作品时,总是觉得这个地方应该如何,那个地方应该如何,后悔不已。这就说明了摄影者事先没有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设计。当笔者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时,身边的人总是不以为然,认为“摄影还需要事先进行设计么?”笔者认为,摄影前进行设计非常有必要。下面我笔者设计在摄影中的表达来谈谈我的认识。
1 设计摄影作品的意义
设计理念是设计师在空间作品构思过程中所确立的主导思想,它赋予作品文化内涵和风格特点。好的设计理念至关重要,它不仅是设计的精髓所在,而且能令作品具有个性化、专业化和与众不同的效果。
摄影成为平面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与其他设计元素相互补充的,摄影必须要给设计留下一定的创作空间。也就是说设计的概念和内容有的是交给摄影去完成,而有的是由其他手段来表现,它们应该共同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而不应该是相互游离。[2]
摄影作品是通过摄影师或业余爱好者的灵感,并利用摄影技术等对自然、人物等客观事物进行描绘、供人欣赏的艺术作品。摄影作品以图片的方式向人们展示着它想要传递的信息,但它的是无声的,因此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才能使人们一看就懂,才能达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2 创作灵感来源于积累
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于人们对自然万象的长期体验和积累,这种积累会存在于人们的物质与精神世界之中。每个艺术家对事物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还有表达方式的选择,画面的处理等都有很大的差异。艺术家就是借助于对自然对象的再创造,使自己独具一双慧眼,能在寻常中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能在被别人重复表现千万次的事物中挖掘到与众不同的美,创造出与别人不同的意境,形成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风格。因此,观察体验自然是进入创作状态的前提,是挖掘内心感受,也是赋予自然以精神内涵的过程。创作将物体符号化从而赋予了新的表达新的生命活力。
3 观察是创作的前导
回看自己有限的摄影实践,艺术和设计一样首先需要去观察,这是一个复杂的活动,是主观内在精神与客观外部世界的个人感悟。我观察事物把握我理解的本质,是发挥形象思维的特性。拍摄的不仅仅是能够在平凡淡泊的岁月和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唤起某些心灵深处特别的情感,更在于能够在其中发现一种崭新的表达方式,并不遗余力地去创造实现。
作为摄影师的表达是否敏锐、深刻,决定着形象的力度。如果说形象是呈现于画面之中的,那么“观看”则是隐藏在画面背后的,它标示出了每个摄影师所独有的视觉方式。相同的是“观看”的人,不同的是观看人的眼睛和眼睛背后的视角。不是所有进入视线的东西都会使我们留意,进化的结果也会让我们无意识地去吝惜自己的视觉。但长久地满足于“走马观花”往往会造成视觉的麻木,当我们的眼睛已降格为仅用于识别分辨时,留给我们的只能是“视而不见”。
“心存成见,视而不见”,生活在物质世界中若视而不见就失去我们生活在其中的意义。对摄影师而言,视觉的钝化就如同双眼被蒙住,它意味着失去了与周边的视觉沟通,没有了感觉,情感和心智就更无从谈起了。笔者正是想通过设计来还原生活中用心观察和发现得到的真意。从多方的体察、多次的感受、运用摄影的形式、通过设计的思想来丰富最初的印象。我们经常去拍摄我们熟悉的景物,但最熟悉的东西往往又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东西,这就更需要我们提高观察发现的能力。只有深入观察,才能越过浮光掠影的外部现象,进入表达自我的境界之中。
4 构图是设计的主要环节
构图是我设计画面的一个主要环节,是将我的想法通过画面结构形式来予以实现。把构思容入构图,就会使被摄对象的位置、形状、大小、高低、明暗、色彩、质感、线条等都成为画面表现因素,发挥出最大限度的艺术表现力,在一定的思想内容要求下,创造出富有魅力的画面。同时通过精巧的设计后,使构图本身具有一种强烈的表达能力,有助于感受被摄对象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并直接从画面的外在形式上获得情感信息,产生情感共鸣。
从单纯的对事物的记录到创意设计的过程需要精密的的实践,这种实践就是摄影创作,在笔者头脑中进行的精神活动的影象再现。我们很多时候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几个人同去一个地方深入生活,同处一个环境,甚至同画一个对象,选了同一个题材,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找到自己最受感动、最适合自己表达的东西,就能创造出各自不同的作品。
对于画面笔者要求很高,笔者以为即使类似的一副画面,也会有拍的好坏之分,是单纯的技术问题吗?不,笔者认为这就是构图的得失之处。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构思,将生动的自然物象和胸中之象存于脑海之中,使自我的思想和被拍的物体融为一体,在精细设计物体位置形状和脑海里的模样的基础之上方可发挥心中之象。
5 用积极的眼光看待世界
有了正确的看,看和认识才变成一种真正的看和认识。而“熟视无睹”是一种惯常的观察方式。它就像一个束缚制约着人们的所见。
记得有段时间一直有城里人乡下人的探讨,城市里的人想追求自由闲散的乡下生活,乡下人向往城市里的灯火辉煌,下了乡的城里人成了乡下人之后,再回到城里,看城市肯定和以前不一样。因为当初是用城里的眼光看城里,现在是用乡下的眼光看城里。这代表两种不同的观察方式。当“乡下的眼光”取代“城里的眼光”时,也意味着一种观察方式被打破。
6 感悟和体会
从文化发展的观点来看,设计在摄影当中的运用和表达是艺术发展过程中一个从原料加工程序到成品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正是由于这种关系的规定性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现实的存在方式,他同人的视觉思维、审美观点、生理需求一样,贯穿于摄影创作的始终。
设计与摄影相区别,设计在摄影中的运用更多属于现状的研究范畴。运用设计的摄影表达成为我十分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也是我在今后教学和摄影实践过程中坚持尝试和寻求突破的方向。
笔者运用设计思想在摄影里探求艺术表达,期望在偶然中表达必然,在局限里探求思考,期望自己在珠光琉璃的物质世界中静下心来,完整地记录从心底产生切身的体会。摄影作品是无声的,但力求此处无声胜有声。笔者相信摄影有如此的神奇魔力。希望笔者的摄影作品能够予人有独特的印象。
[1]董庆波.艺术与设计:理论[J].008(12).
[2]李利平,肖红延.科技资讯[J].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