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建立“走班”教学模式探析

2013-08-15雷亚军

科技视界 2013年22期
关键词:体育课运动高职

雷亚军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组织人事处,四川 泸州 646005)

1 高职院校体育课现状简析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在国家大力支持下空前发展,但是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一方面,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激烈的社会竞争,繁重的学业任务,从小学到大学一成不变的体育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不断磨灭,学生体质日益下降。另一方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都要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根据这一要求,高职院校办学与一般高校相比具有更明确的指向性和针对性,更加侧重于技能、就业、服务等,对体育课等非专业学科的重视程度不足,体育课程改革进程缓慢。而高职院校公体育课大多照搬传统体育课教学模式,预先设定为田径、球类、武术等固定的几个项目,并要求所有学生无差别地学习,并进行无差别考核和评估,没有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职业特点、兴趣爱好和个体差异等方面的需求,是为典型的“填鸭式”教育。

2 构建“走班”教学模式

体育课要实现着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实现终身体育目标的重要任务,就必须要让学生动起来,使学生爱好运动,享受运动,自觉参加到各种体育运动中来,最终促使学生在众多体育项目中选择一项或几项体育运动作为自己终身体育的锻炼项目。要改变当前高职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的现状,就需要从学生兴趣和职业特点入手,改革现行体育课程模式,以学生的兴趣和职业特点为导向,根据每一个学生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的合理调配,允许学生动态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

2.1 转变思想观念,以学生为本

改革是创新的过程,没有观念的转变时不可能产生创新意识行为的。高职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相比,即具有共性,也具有职业教育的定向性、实用性和专业性特点。体育课作为一门非专业课,一般课时量较少,每周两节,要通过这短短两节课实现强身健体和终身体育的目标是不可能的。

作为高职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从思想上把体育课界定为一个引导学生自主锻炼、展示并体验各种体育运动、宣传健康和终身体育概念的重要载体和窗口,而真正的强身健体和终身体育习惯养成的过程是在于课外锻炼,是体育课堂常规教学的成果体现。在教学目标上,应注重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自尊心与自信心、意志品质与沉着果断的精神、自我控制与自我心理调节等心理素质的培养;应充分尊重高职年龄段的学生个体意愿和差异性,改变竞技体育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使其掌握体育健身的科学知识、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体育实践能力,为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树立终身体育观,养成独立进行健身的能力和习惯。

2.2 教学设计思路

首先要改革现行的学校统一规定课程,学生被动学习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规定必修课时量的前提下,依据学生的自主意愿,打破传统的以专业或班级为单位的教学模式,借鉴新加坡高校体育课只有体育指导员,没有体育教师的教学模式。同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选定本次课教学内容和场地,任由学生自主选择到哪个场地进行哪个项目的学习。

其次要考虑到选课模式必然会导致各种体育课程出现冷门与热门的现象。例如田径类,虽然其具有很好的强身健体功能,但缺乏娱乐性,实用性,而且一般是个体性运动,运动者之间缺乏互动交流的特点,因此可能会成为冷门项目,而球类、健美操等娱乐性、团队合作性、交流性强的项目可能会成为热门项目。对于此种情况,从体育教学理念上应该予以认可,体育课的初衷是让学生运动起来,喜欢运动,而不是规定学生一定要以什么样的方式运动。学校要做的,就是合理分配场地、器材,并对师资进行培训和调配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2.3 制定合理化的考核评价标准

目前各个运动项目考核的标准在难易程度上有较大的差异,教师的评价标准上也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走课”模式考试标准化就成了必须要的问题。教学评价的目的是鼓励和促进每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应遵循以下原则进行考核评价。一是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二是以肯定性与激励性评价为主的原则;三是体现个体差异性评价原则;四是突出自我评价的多主体评价原则。

3 结论

体育课走班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形成,激发、挖掘学生运动潜能,让每个学生都在获得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爱好和特长项目,提高体育爱好、特长项目的运动水平和促进健康的能力,从而实现“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目标。同时,在我国竞技体育现行“举国体制”模式下,我国近年来虽然“体育大国、金牌大国”之列,但远不是“体育强国”,原因之一就是我国没有形成广泛的、金字塔式的群众体育基础,如果走班教学模式得以广泛推广,一定时间之后,将大大改善这一现象,对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全民运动和健康水平都有较大帮助。

[1]张帆.体育课选课走班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体育教学与研究,2010,10

[2]施志香.三自活动在体育教学中的尝试[J].体育科研,2004,2.

[3]赵永健,袁冲.“自主、合作、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的构想与实践[J].体育科研,2002.3.

[4]杨忠.高职体育课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9,7.

[5]乔亚军.关于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6,11.

猜你喜欢

体育课运动高职
体育课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不正经运动范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疯狂的运动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一堂遗憾的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