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种绿色 守望未来

2013-08-15刘秉承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防沙荒漠化治沙

文| 本刊记者 刘秉承

2013年8月,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中国科学技术部、中国国家林业局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库布齐沙漠论坛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召开。在当今中国鲜明提出生态文明这一理念的时刻,在生态环境脆弱的我区提出防治荒漠化、实现土地零退化与绿色增长这个具有时代特色的议题,对我区今后环境建设的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相应地,内蒙古“8337”发展思路提出,要把我区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如今,正是播种绿色的有利时机。

播种绿色 产业先行

防治荒漠化并非是一个简单的课题,其中有着深刻的利益博弈。对于生活在当地的人来说,依靠个人的力量种草植树,对当地的环境改善并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相反,多养几只羊、多开几亩荒,却能显著地提高个人的经济收入。这种发展模式并非仅存在于内蒙古或是中国,它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如果该模式再持续下去,将是一场人类与自然双输的悲剧。

近年来,内蒙古通过禁牧、轮牧等措施,特别是通过推行城镇化,将生活在艰苦地区的农牧民集中安居,为其提供多种多样的就业机会,极大地缓解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人从荒漠化的土地上退出,剩下的就是如何恢复绿色环境的问题。在这里,内蒙古走出了一条治沙与致富相结合发展沙产业的道路,即将资本引入防治荒漠化这一框架,通过发展沙生经济作物,在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将沙漠变成绿洲。

在本届沙漠论坛的科技展览上,记者看到了多种适宜沙地种植的药用作物:甘草、景天、黄芪……在这些作物成熟后,经收割、清洗、切片、炮制,可以作为多种成药的主要成分,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草场加药厂”,这已成为内蒙古沙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链条。

种植沙生植物,不但对土地的要求不高,其中一些作物,例如甘草,具有根部固氮的作用;沙柳,通过根部平切,不但长势更加茂盛,割下的柳条废弃还田还可以当作绿色肥料。经过多年种植,这样的沙地就可改良成土壤。目前,仅亿利公司一家,就在库布齐沙漠中改良出150万亩初步具备耕作条件的土壤。

实际上,沙漠并非是人们想象中的不毛之地,在本届沙漠论坛的实地观摩中,记者看到了茂密的胡杨林,下面星星点点布满了各种叫不出名字的草本植物。

在缺水的沙漠中营造出点点绿色,实际情形要比想象更困难。事实上,即使是今日内蒙古优秀的治沙企业亿利公司,在向沙漠进军的初期,也遇到过种什么死什么的窘境。当初从国外引进的沙漠适生树种与20多种抗沙草种试了个遍,全部水土不服。由于沙丘具有流动性,人工挖穴劳动效率很低,一场风沙过去,成活率与保存率可想而知。植物选错了可以再找,风沙掩埋了可以再栽,可珍贵的水源从哪里获得?

在鄂尔多斯沿黄公路上,人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大约每隔50米左右,路边就会出现一个蓄水井,专门接收下雨时从柏油路上流下的雨水,用以浇灌沿途的植物。要种树,先修路,正是随着道路的修建和延伸,在库布齐沙漠中出现两条平行的绿化带。以道路作为分割线,以路划区,将沙漠化整为零、分而治之,通水通电后再向腹部突破。

在沙漠中种树,如今也不再使用传统的挖穴手段。在实地观摩中,记者观看了水气法种植技术的展示,一台水泵,一条输水管道,一杆高压水枪,只需往沙地上轻轻一放,摁动开关,大约5秒钟左右,就能打下一个树坑。这种种植方式将种植与浇灌两道工序二合一,苗木成活率达90%以上,保存率达80%以上,比普通挖穴方法每亩节约成本2000多元,效率提高30多倍,只需2个劳动力,一天便可种植20多亩树苗。

在种树效率提高的同时,甘草种植方法也有了新的突破。以往甘草种植很难成片化,对防沙治沙并无多大生态效益。如今,先用推土机将沙丘推平,接下来机械开沟,将甘草苗条水平放入沟中,再将沙地表面磨平压实,所种出的甘草枝冠能够浓密地覆盖整片沙地,不但能够保水养土,更能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

通过不断的探索与艰苦实践,目前,库布齐沙漠中的降雨量已由过去的每年70毫米提高到每年300毫米;沙尘天气由过去的每年70次降低到每年3—5次;生物多样性由过去不超过5种提高到现在的100多种。库布齐沙漠中消失多年的天鹅、灰鹤、山鸡、狐狸等动物如今又重现身影。正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席阿齐姆·施泰纳所言:“最近几年,我们(联合国)一直在进行着这样的考虑:如何能够在保护环境、保护经济发展的同时又保护生物多样性……谈到绿色发展的时候,中国正是这样一个先锋。”

播种绿色 内蒙古在行动

目前,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达到3800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并以每年5万—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每年400多亿美元。作为世界上最早为荒漠化防治立法的国家,中国也遭受着严重的荒漠化危害,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3.62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46%,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八大沙漠中,四大沙地全部处于我区,全区118.3万平方公里土地中,荒漠化土地占52%,约占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的四分之一。

长期以来,内蒙古始终致力于防沙治沙、改善生态环境。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内蒙古把生态建设作为最大的基础建设来抓,把防沙治沙作为生态建设的重中之重,逐步探索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之路。

一是坚持保护与建设相结合,保护优先的原则。实施严格的封禁保护措施,辅之以大规模的生态工程建设,生态保护和防沙治沙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与本世纪初相比,内蒙古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实现了“双减少”,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平均盖度实现了“双提高”,全区生态环境呈现“整体恶化趋缓、治理区明显好转”的初步成效。

二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努力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探索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体制机制,实现生态环境保护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力争2020年使全区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主要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

三是处理好人类活动与保护沙漠、利用沙漠的关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积极调整生态脆弱地区人口布局和生产布局,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减少对沙区生态环境的破坏。通过封育、飞播和人工种草种树等措施防沙治沙,恢复沙区植被。积极探索科学利用沙漠资源的新途径,把治沙和致富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沙区特色种养业、沙漠旅游业和太阳能、风能的综合利用,带动沙区农牧民增收,调动企业和社会公众参与防沙治沙的积极性。与国内外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联合进行技术攻关,推广运用先进防沙治沙技术和治理模式,进一步提高荒漠化防治水平。

李克强总理在写给本次论坛的贺信中指出:中国防治荒漠化取得了可喜成绩,促进了我国沙漠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也为世界治沙事业进步做出了贡献。我们愿与各国加强合作,探索防治荒漠化的新理念、新模式,拓展生态环保新技术、新产业,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进程中更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人类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对于气候条件并不算优越的我区来说,能够取得今天的好成绩,与国家、自治区高度重视生态建设是分不开的。我们希望,随着国家、自治区对防治荒漠化给予越来越多的支持,内蒙古能够更好地与世界携手,应对这一问题。

告别本次论坛的时候,随着车轮的远离,窗外遍地的黄沙渐渐被郁郁葱葱的绿色代替。这一变化,正代表着防治荒漠化一路走来的道路。也许路很长,但前面就有绿色的希望。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生态文明理念与内蒙古“8337”发展思路的持续推进,内蒙古大地上会天更蓝,草更绿。□

猜你喜欢

防沙荒漠化治沙
如皋市发扬治沙精神 打赢安全主动仗
荒漠化地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以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为例
石光银 治沙英雄的大漠雄心
防治土地荒漠化 推动绿色发展——写在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召开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
治沙专家郭普
甘肃治沙研究60年回顾与展望
防沙治沙 筑起富民惠民的绿色长城
防沙治沙模式的思考
提高认识 总结经验 强化责任 全面推动我省防沙治沙工作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