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探讨

2013-08-15陈得芝

山东工业技术 2013年14期
关键词:收支科目资金

陈得芝

(大通县水土保持工作站,青海 大通810100)

1 事业单位的改革趋势

无论是纯公益类还是准事业单位,在不影响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前提下,其提供的服务凡可以通过市场供应的,可以撤销事业建制或转为企业,政府通过公开招标、政府采购等方式实现公共服务的目标。

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内容主要包括政府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经费形式、人事制度、分配制度、保障制度、资产管理等等。

事业单位是公共管理的主体之一,具有目的上的公益性、经费来源上的公共支持性、运行方式上的法制性以及人员管理上的注重政治倾向性等方面的特点。推行政事分开就必须坚持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原则,使新型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能依据人民的利益和意志来提供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加大社会参与力度,打破政府高度集权制,鼓励社会广泛参与。

2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其存在的问题

2.1 内涵及特点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是指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财务制度的规定,有计划地筹集、分配和运用资金,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财务监督与控制,以保证事业计划及任务的全面完成。 它既是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核心。

2.2 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过程上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包括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等方面,以下将按此思路分析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2.2.1 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有些单位未能充分理解预算对本单位的重要意义,在编制预算时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完成任务搞形式上的“走过场”,经常出现缺乏依据的数字,造成预算金额的不准确。

2.2.2 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由于财产清查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权责不清晰,有的单位甚至一多年不进行实物盘点,在财产管理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使用中的财产丢失、损坏等现象屡见不鲜。

3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措施

为更好地适应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发展的趋势,满足今后财务管理的需要,提出以下适合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展的合理改革措施。

3.1 改变管理方式,树立现代理财观念

3.1.1 政事分开。 事业单位应树立以管理为中心、以效益为中心的观念,借鉴现代企业制度中行之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财务分析法等经营管理办法,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1.2 应把事业单位管理的重点放在提高理财能力上,即运用科学的财政管理手段,按照事业单位保障轻重的类型,规范资金的运作,提高到位率和使用效率。

3.1.3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者应树立起现代理财观念,树立竞争意识和经济效益观念,在筹资、投资及资金的运营商都要讲究投入产出比,尽可能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效益最大化。

3.2 强化预算管理,健全预算监督体系

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后,预算管理将成为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加强和深化预算管理,做到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全面监督预算执行过程、及时总结预算执行结构,是非常必要的。

3.2.1 做好预算编制工作

要编制一本科学、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预算,至少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熟悉预算定额的内容,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弄清定额的套用关系,确保预算的准确性。为此,一方面预算编制人员要熟练掌握预算定额的核算内容,搞清每项定额的适用范围;另一方面,要非常熟悉本单位基本支出的各项经费的来源渠道和性质, 是否每一项基本支出,都可以套用相应的基本支出定额。

3.2.2 严格执行预算,加强预算执行监督

一是,根据上级单位批复的收支规模,及时调整预算。上级部门在核定预算时,根据当年的财力和整体事业发展需要,从全局考虑、统筹兼顾,单位上报的收支预算不一定如数批复。 当批复的总体收支规模与上报预算有差别时,单位应及时调整各项收支预算,以确保经费收支任务能够完成,确保事业发展目标能够实现;二是,对于批准的项目支出,要制定科学的项目进度,并对项目支出费用进行明细分解,保证项目实施进度有计划,经费支出有预算;三是,办理日常收支和资金拨付业务,要严格按照预算和项目计划进度执行,并根据预算执行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支出明细预算。对确需调整总体收支预算规模的,应按规定报批。

3.2.3 加强预算执行监督,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考核

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对资金使用效益进行考核评价,是预算执行的必要延伸。 加强预算执行监督,一是要制定必要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 对资金使用过程进行监督,单靠单位财务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制定相应的内部制约监督机制,让单位监察、审计、业务主办部门等参与到资金使用监督活动中来,对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做到对资金使用过程监督有制度约束,有人力保障,确保资金安全、合理、有效使用。

3.3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杜绝资产流失

3.3.1 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制度是管理的依据,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的购置制度、验收保管制度、账簿记录制度、资产报废制度、丢失赔偿制度以及定期清查制度,将固定资产管理纳入系统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对使用固定资产要明确相应的管理责任,切实保护固定资产的完整无损,对于发生损失和丢失现象的责任者,要视其情节轻重进行赔偿和惩罚。 通过建章立制,加大监督力度,使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真正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3.2 强化固定资产的管理措施

购置固定资产要列入预算,防止无计划、重复购置,符合集中采购标准的要进行集中采购。 对自制购建、调入或接受捐赠等取得的固定资产,及时按照会计制度进行核算,登记入账,做到账实相符。 处置国有资产必须报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 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制定对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予以奖惩并与其考核挂钩的措施,可以调动管理者的积极性。

3.3.3 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为了使“固定资产”账户能按照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反映其增减变动和结存情况,并便于计算和反映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专门开设一个能反映固定资产折旧额的“累计折旧”科目,计提累计折旧。 表明固定资产价值因损耗而减少,本应计入“固定资产”科目的贷方,但将已提取的折旧在“累计折旧”科目贷方记录,可以分别反映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已提折旧额和账面净值。提取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经营支出-折旧费”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提取出来的折旧可以形成专用资金,主要用于固定资产的购置和修理。 因此,可以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科目。

3.4 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和检查, 加强外部审计

在加强内部控制的同时, 要主动接受来自外部的财政、 审计、税务、纪检以及上级部门的财经监督,使单位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和合规合法,弥补内部监督的不足。财政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将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对各种专项资金要建立跟踪反馈制度,加强监督,掌握资金流向,把各种专项资金管好、用好。对各种财政违法行为,一经查出,严肃处理,堵住各种漏洞,防治腐败。 要特别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监督检查力度,对预算外资金来源、金额和去向等的合理性问题进行核查,对预算外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考核,防止预算外资金滥收和违规使用等现象发生。

猜你喜欢

收支科目资金
多科目训练见招拆招练硬功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关于未纳入海关统计的货物贸易收支统计研究
贸易信贷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分析
大数据SAS工具在跨境收支监测分析中的应用
高考“新科目”
2015全国土地出让收支现“双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