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生物强化水驱在吴起油田柳沟油区北部长61油藏先导性试验

2013-08-15蔡永孝刘立虎齐春民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3年10期
关键词:混合液水驱单井

蔡永孝 刘立虎 齐春民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吴起采油厂,陕西 延安 717600)

一、柳沟油区目前现状、目前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柳沟油区构造特征:

柳沟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中西部,占盆地总面积的二分之一的陕北斜坡总体呈向西倾平缓单斜,平均坡降为10m/km,倾角不到1°。其上发育一系列幅度较小的鼻状隆起,很少见幅度较大、圈闭较好的背斜构造发育。试验区位于柳沟油田东北方向,示范区开发层位主要是以三叠系长6层为主。

柳沟油田长61为水动力条件比较动荡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环境。

(二)柳沟北部长61油藏特征

长61油层油藏类型为岩性油藏,原始驱动类型为弹性溶解气驱动,探明面积10.5km2,探明储量 425.37×104t,动用含油面积 7.2km2,动用地质储量 292×104t,标定采收率18%,可采储量52.56×104t,原始溶解气油比为82m3/t,体积系数1.23。

二、微生物强化水驱现场试验及效果

(一)设计技术思路及选井

由于18号站油井所在的长61油藏属于特低渗油藏,2008年12月投入注水开发,由于注水管线破裂原因,2009年1月到4月14口注水井停注,目前正常注水13口,从注水井情况来看,注水压力很低,为了更好的评价微生物强化水驱的效果和保障该区域持续有效的注进水、注好水,充分利用油水井现有的生产条件,认为微生物强化水驱应该分两个阶段进行,首先在以下8口油水井多向受效区域(柳6-71、柳 6-74、柳 6-76、柳 6-85、柳 6-91、柳 6-116、柳 6-118、柳 6-121)进行,该区域油水井集中,井网完善,对应关系明确,油井能够多向受效。其中柳6-71、柳6-85、柳6-91三个注水井组处于相对高部位,渗透率也高,油层厚度也大(3井组平均深度1936,比18号站平均高30m;平均有效厚度14.8m,比18号站平均厚3.1m),因此在试验时注入速度相对要大。在试验顺利进行并见到微生物强化水驱效果后,在再其它6口注水井(柳6-128、柳6-125、柳 6-104、柳 6-98、柳 6-138、柳 6-137)区域扩展。

(二)微生物强化水驱段塞设计

1 注入量的选择

根据开发方案的研究,旗胜27井区三叠系长61油藏油层平均有效厚度9.2m,平均孔隙度12%,动用含油面积7.2km2,则油藏孔隙体积约为7.9488×106m3,共设计油水井113口。确定的试验区长6油藏现有生产油水井41口,则试验区孔隙体积为2.5324×106m3。根据微生物强化水驱的岩心实验结果,最佳注入量为0.005PV。因此本试验驱微生物强化水驱注入体积设计为12600m3,分两个阶段进行。

2 第一阶段段塞设计

(1)第一段塞:第一个 140m3,微生物混合液配制浓度4%(投放微生物5.6吨),与注入水混合,结合单井配注量注入各井。第二个140m3,微生物混合液配制浓度3%(投放微生物4.2吨),与注入水混合,结合单井配注量注入各井。之后微生物混合液配制浓度1.1%,直至本段塞设计量注完,然后恢复注水13天,注入速度与微生物强化水驱速度一致。

该段塞共注入微生物混合溶液1680m3,投放微生物菌液 25.2t,平均微生物溶液浓度1.5%,注入时间大约为12天,在每个要求的浓度范围内投放微生物菌液要均匀,不能集中投放。

(2)第二段塞:第一个 140m3,微生物混合液配制浓度3%(投放微生物4.2吨),与注入水混合,结合单井配注量注入各井。第二个140m3,微生物混合液配制浓度2%(投放微生物2.8吨),与注入水混合,结合单井配注量注入各井。之后微生物混合液配制浓度0.72%,直至本段塞设计量注完,然后恢复注水13天,注入速度与微生物强化水驱速度一致。

该段塞共注入微生物混合溶液1680m3,投放微生物菌液 16.8t,平均微生物溶液浓度1.0%,注入时间大约为12天,在每个要求的浓度范围内投放微生物菌液要均匀,不能集中投放。

(3)第三段塞:第一个 140m3,微生物混合液配制浓度1.5%(投放微生物2.1吨),与注入水混合,结合单井配注量注入各井。第二个140m3,微生物混合液配制浓度1%(投放微生物1.4吨),与注入水混合,结合单井配注量注入各井。之后微生物混合液配制浓度0.72%,直至本段塞设计量注完,然后恢复正常注水。

该段塞共注入微生物混合溶液1680m3,投放微生物菌液13.44t,平均微生物溶液浓度0.8%,注入时间大约为12天,在每个要求的浓度范围内投放微生物菌液要均匀,不能集中投放。

三段塞微生物混合液全部注完后,共注入微生物菌液55.44吨,注入含微生物水5040m3(约为0.002PV),平均注入浓度为1.1%,之后恢复正常注水,工作制度按试验前配注执行。

3 第一阶段单井配注设计

由地质方案储层敏感性评价结果,知道长61储层为弱水敏、无速敏、弱酸敏、弱碱敏,微生物强化水驱适当增大注入速度不会对储层造成明显的伤害,另外考虑到地层亏空严重,因此单井设计注入速度为开发方案设计的2倍为宜,个别井适当调整。

三、实施效果

按该实验实施方案,2009年10月实施,14口注水井共注入防膨缩膨剂混合液1419m3,使用防膨缩膨剂t,使用微生物菌种140.2t。

(1)主要受益井产出液中随着微生物的注入时间的延长,产出菌种浓度在逐渐升高,在注微生物的第5-7个月左右达到高峰,表明菌种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2)截止2010年9月底,14口注水井分四个阶段注入微生物,24口受益油井中有17口效果明显,明显增产井12口,日产液由注微生物前的34.8m3上升到61.6m3,综合含水由64%下降到59%,见效率70%。该阶段累计增油2405.3t。其中位于主裂缝方向的3口油井含水有所上升,其原因是注水井与采油井裂缝沟通所致,下一步计划进行深部调驱,改善开发效果。

(3)柳6-115井

柳6-115井为柳6-116、柳6-121双向受益井,2009年10月对两注水井实施微生物强化水驱,至2010年5月柳6-115见到较好效果,日产液由2.1m3上升到4m3,日产油由 0.8m3上升到 1.8m3,综合含水平稳。

[1]岳湘安,王尤富.提高石油采收率基础[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2]王道富.鄂尔多斯盆地特低渗透油田开发[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混合液水驱单井
硅油和矿物油混合液分层速度的影响因素
月季生态培育方法新尝试
基于遗传算法的BP神经网络预测石油单井产量
特高含水后期油藏水驱效果评价方法
强底水礁灰岩油藏水驱采收率表征模型
底水稠油油藏单井条件下隔夹层参数研究
论当前地热单井勘查报告编制格式要求及技术要点
水驱砂岩油藏开发指标评价新体系
胆汁胰液混合液溶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体外实验研究
低矿化度水驱技术增产机理与适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