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舆论监督新的突围

2013-08-15

科技传播 2013年10期
关键词:新闻界舆论监督网络媒体

刘 艺

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四川成都 611756

1 论文背景

舆论监督功能是指新闻媒体拥有运用舆论的独特力量,它可以帮助公众了解政府事务、社会事务和一切涉及公共利益的事务,并敦促使其沿着法制和社会生活公共准则的方向运作的一种社会行为的权利 。在新闻事业发达,新闻体制健全的国家,舆论监督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监督手段,被称作为“第四权力”。舆论监督,也可说成是意见监督,它的本质不是说媒体具有什么样的权力,而是说的是媒体有着引导社会意见的职责。舆论监督,其实质是社会公众意见之于社会层面和国家层面的作用力,真正起监督作用的不是媒体,而是公众。

2 新的突围基础

根据新浪2012 年5 月16 日发布的一季度财报,到2012年3 月底,新浪微博的注册人数达到3.24 亿,每日在线活跃的网民比例超过9%。新浪微博的用户日均在微博上使用的时间大约为58 分钟,平均每天发布的微博内容量上升17%,达到约1.2 亿条。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 年7 月19 日发布的第30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到2012 年6 月底,网民开始使用微博的比例超过50%,另外手机微博客户端使用数量由2011 年底的1.37 亿增涨到2012 年的1.70 亿,增幅达到24.2%。

而于此形成对比的传统媒体之一:报刊,例如《南方周末》这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报纸,其每周稳定发行量也就200 万份左右,这根本就不在一个数量级上面。“即是从全球范围来看,早在2008 年金融危机之前,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大冲击下也开始显露出疲态”。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大大压缩了传统媒体的的生存空间,新闻纸的价格不断上涨,国内报纸面临着读者流失,发行量锐减的困境。另外广告商开始更加青睐投入少,回报高的网络广告,对传统媒体的广告投资大幅降低,这也是传统媒体开始放缓发展步伐的重要一点。这是个信号也是个预兆,它表明我国的舆论大本营正在发生偏移,而舆论势力的格局也在发生着不可逆转的改变,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将成为主导舆论话语权的重要力量。

3 新的突围手段

3.1 向最多的人传播信息

向最广泛的受众传播信息,这是微博的基本特点之一,它的传播机制使得信息能够在最广泛的受众群体中传播。从客观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量变会引起质变,同理,当使用新兴网络媒体的人群达到一定的数量级后也会发生质的变化,他们将不再只是倾听者,他们也能够成为制造舆论,引导舆论的主体,从而对舆论监督产生影响。2012 年6 月底,中国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已经过半。手机微博用户数量增至1.70 亿。新浪2012 年5 月16 日发布的一季度财报,截至3 月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上升到3.24 亿。注册人数动辄上亿,这是一个多么庞大舆论阵营,任何一个细微声音经过这个这个大阵营的推动,都能够成为振聋发聩的呐喊。

3.2 发掘最广泛的信源

微博是一种 “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的媒体形态。这种特性,它使得每个微博或者论坛注册用户都有可能成为信息源,成为传播过程中的信息发布者便成为新型意见领袖。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说:“新闻记者是什么?假如国家是一条船,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头的瞭望者。”“今天你所记录的,明天就将成为历史”,随着微博等新媒体的崛起,传统新闻记者最终将会被“全民记者”所替代。由于新兴网络媒体的用户数量急速增长,而且遍布全国各地,也遍及我们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各个阶层,个人由于层级和地域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对所有事都能了解,但由于不同层级,不同领域都有着微博的“耳目”,我们能够通过微博发布的信息来了解整个社会生活的全貌,对于个人来讲这无疑是增强了获取信息的“眼睛”和“耳朵”。

3.3 微博:舆论监督新的契机

客观的来说,我国新闻界的现状依然停留在“不自由”的阶段。美国“自由之家”最新发布的年度全球新闻自由状况报告继续把中国列为不自由国家,与此同时,专家认为,中国网民正通过微博和社交媒体等新渠道突破政府的新闻封锁。该报告虽然是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体现,其中肯定有许多不尽不实的地方,但其中所说的许多方面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该报告指出:“越南和中国的分数都没有改变,这两个国家的政府都在加强对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的控制,但网民正通过微博和社交网站和政府进行博弈,突破政府的新闻封锁,发布和获得真实的消息。” 美国“自由之家”在它年度“新闻自由评级”报告中指出“实际上,目前中国的网络媒体主导了中国舆论界的话题,很多传统媒体是在跟进网络媒体。”“中国微博社交网站用户正在迅速增多,目前已有8 千万,而且还在不断增长。用户之间形成的交叉重叠的信息沟通网,可以通过手机随时发布。可以预言,无论管制措施如何升级,我们都会看到,在中国的微博上,敢言之风还会愈加强劲,公民自由言说的冲动还是与日俱增”。

我们常说的“第四权力”,是说舆论监督权是媒体的天职。已故新闻界巨擘大卫·布罗德在谈到有关舆论监督问题时说:“‘丑闻’、‘坏事’,以及被毁灭的美,都是社会的客观存在,揭露它,批判它,最终让公众认知它,抛弃它,才有益于政府的廉洁效能,有益于社会的进步。”对于我们的新闻界来说,我们需要微博这新型的舆论监督形式加入到这一阵营,监督社会,监督媒体,让我们的舆论不弄虚作假,不隐瞒不欺骗,才能够切实的帮助我们政府提高对社会状况的认识,引起社会疗治的警觉,这样才能最终把坏事变成好事。我们的新闻界要利用好并且要引导和保护好微博这一新的契机,突破当下舆论监督的困境,向着建设一个公平正义而负责任的新闻界迈进。

[1]李南.论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今传媒,2012(2).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猜你喜欢

新闻界舆论监督网络媒体
曹景行: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曹景行: 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网络媒体记者走进山西农谷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新闻互动传播探索
网络媒体在舆论管理中的作用及应用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网络媒体新闻宣传工作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