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2013-08-15曲慧梅徐长冬黑龙江东方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6

物流科技 2013年9期
关键词:应用型创新能力物流

王 松,曲慧梅,徐长冬(黑龙江东方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WANG Song,QU Hui-mei,XU Chang-dong (Heilongjiang Oriental College,Harbin 150086,China)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国家教育培养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加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创造能力,进而提高国家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加速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近些年,随着物流领域的迅速发展壮大,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一些应用型本科院校纷纷开设物流管理专业,以培养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能力的物流管理人才。然而,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尚未找到理想的途径和办法,还没有探索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模式。因此,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进行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影响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

1.1 传统教育理念与教育体制的束缚

随着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得到了迅速地发展。但是,由于现行教育体制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和求稳趋同的传统观念使得学生缺少主见和创新意识,对所学的知识不愿意也不善于进行深入思考,逐渐进入到一种思维定式中,形成了一种按照标准化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思想越来越趋同,想象力消失,创造力被抹杀。虽然近些年,各高等院校开始重视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了有关学生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但其依然以课堂教学为主,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性,使学生处于从属地位,忽视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而实践性方面的培训也多以毕业实习的模式进行,效果一般,难以培养出应用创新型的人才。

1.2 专业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

2001年教育部正式批准本科增设物流管理专业,现如今已有百余所高等院校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物流管理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但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包含商品流通的各个领域,其涉及面非常广泛,致使一些学校对物流管理学科的内涵和属性认识不够清楚,无法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对整个专业进行准确的定位,进而影响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学科结构的层次性和创新性。目前,物流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中往往存在内容重复,衔接不当,选修课过少,实践课少且实践内容与实际物流环节相脱节,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培养。正是由于专业定位的不明确,导致围绕培养目标制定的物流理论课程设置不合理、物流教育体系不完善,培养出的物流人才知识面较狭窄,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进而无法满足经济发展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

1.3 教学手段落后且方法单一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教学拘泥于课本知识的传授,教师通常是照本宣科地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记笔记,课堂气氛死板沉闷,缺少师生的交流和互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缺少创造过程的讲解和创造思维的引导,学生们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对知识的独立思考。致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一知半懂,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1.4 实践教学环节滞后

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理论培养偏重、实践教学不足的问题。首先,对实践环节的重视不足,导致学生动手能力较差,创新意识淡薄。其次,实践形式单一,内容陈旧,针对性较差。由于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薄弱,致使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不能有效进行,大多采用理论讲解或到物流企业参观的形式,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较少,不能学以致用,无法发挥学生的专长。第三,实践基地建设环节薄弱。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基地建设还不完善,学校在安排学生实习时会主动寻求企业的合作,但由于经费不足,相应的规章制度方面的缺乏,致使实践基地的建立和维系缺少稳定性、责任性和可持续性。第四,实践环节的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监督实践教学的过程、评价实践教学的效果是保证实践教学环节顺利进行的关键,但多数学校的物流管理专业缺少专门的实践教学考核办法和考核标准,对学生的实践表现以实践报告为准,形式单一,很难全面评价学生实践活动的效果。

2 提高物理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2.1 树立创新的教育理念,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对于人才培养的观念要不断的转变更新,由传统的填鸭式的继承性教育思想和应试教育制度向着“素质教育”和“创新型”的教育观念转变,进而树立实践性与创新性的教育理念,切实提高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在物流专业目录的指导下,以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为向导,从创新能力、就业方向等方面进行课程体系科学构建,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上,必须着眼于拓宽基础、突出创新、注重能力,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原则优化课程体系,建立完整灵活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计划中设置若干课程模块,包括专业方向模块、物流技术模块、模拟实训模块。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学习,既传授了学生物流专业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2 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性,广泛运用现代化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安排进行合理的设计,让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思考,消极听课变为积极参与,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新意识。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启发式、引导式、问题式、讨论式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要根据课程的具体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要发挥教师的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项目式和案例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现代生产仿真实验系统、网络模拟平台等先进的教学方式代替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以多媒体的形式较直观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接触先进科学技术同时,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有效地解决物流管理专业的某些课程在课堂教学和实训基地无法实际操作的困难。

2.3 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激发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首先,完善实践教学内容。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的规划与设计。在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还需要通过校内综合实验、课程设计与毕业论文、校外实践等环节,对学生进行物流管理的模拟实训等实践性实习,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强化学生的职业培训。其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查。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当前物流领域的热点问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拓宽思路。第三,加强产学研合作教育,强化校外实习基地。应用型本科院校可以通过产学研合作开展相关的教学与实践,实现优势资源共享,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机会。还可以不定期地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公司经理、物流部门经理、物流培训师等到学校作专题讲座,体现专业教学的开放式。同时还可以聘请物流企业的管理者和技术骨干作为学生实践训练的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

2.4 积极开展学术科研和科技创新活动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紧扣创新主题,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科研和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第一,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学术科研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或者由学生自拟题目申报创业创新性项目,学校给予一定的费用支持。教师要对学生的科技活动进行定期检查和鉴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责任心。以学术科研为载体,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们的创造潜力。第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像“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等,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参赛过程中取长补短,发现自身的不足,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第三,鼓励学生进行国家职业资格认证,实现双证上岗。将“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和“专业技能认证”纳入教学计划,通过职业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具有从事物流管理专业的操作技能,并获得从事相关工作的职业资格技能证书。

2.5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在教学成绩考核方面,通过建立综合考核体系,将考核指标全面化,结合物流专业课程自身的特点改变单一的书面考试方式,采取灵活的考试形式,落实过程教学管理,引入课堂讨论、调查报告撰写、小论文等方式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作为过程教学管理的考核内容加入到总成绩中,实现考核内容由“分数考核”向“创新素质考核的转变。另一方面,学校通过采用创新能力及获取创新学分的激励方式,要求学生进行一定范围的专业阅读、一定程度地参与专业大赛、积极参与创业活动或科研活动,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和学分。对于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实行专项奖励,让他们的创新成果得到社会承认和相应的回报。

3 结束语

物流业是我国十大支柱产业之一,随着物流行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于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深化物流专业的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模式,为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能型的应用人才。

[1]李勇,余冰,秦仲篪,等.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12):134-136.

[2]王林.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世纪桥,2008(11):94-95.

[3]孙鹏.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管理科学文摘,2005(5):45-47.

[4]高艳.基于多元教学法的物流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物流科技,2009(6):123-124.

[5]郭焕银,唐永刚,曹吉花.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途径的初步研究[J].宿州学院学报,2009(10):152-154.

猜你喜欢

应用型创新能力物流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