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建筑钢结构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3-08-15牛其山
牛其山
(山东省章丘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山东 章丘 250200)
常在建筑行业的需求的情况下,钢结构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竞争压力迫使许多钢在不断改进技术、方法和创新,钢铁已经开发出一种高层次的各方面符合我们的要求的材料。然而,我们在为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的时候,应该看到发展中的不足和缺陷。中国建筑业,钢结构设计基本都是从国外引进,中国的建筑钢结构设计水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 当前建筑钢结构设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理念高度不够
设计院将自身应该负责的设计任务交给企业去加工,导致了生产质量的下降。很多外部设计工厂的钢结构设计水平很低,且承担工程的设计人员很多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在设计的时候没有经验,也缺乏对钢结构设计的了解,导致盲目地照搬规范,任意嵌套程序并且对关键技术不认真进行探讨,脑海中没有设计后的结果概念,认为只给出结构布置图就算将任务完成了。他们不知道,这些结构布置图只是一个简单的线条图以及对一些布局关键的“节点设计”,无法在何种情况下使用。“全焊接节点”或“全局组节点”,这些节点要求是安全的,结构合理,是否能做到这一点,将设计的“联建”、“轴承细节”、“建筑安装”做透,需要加工企业发挥更大的作用,设计院只做到了“设计”或初步设计的深度,将施工图纸交给加工厂,加工厂缺乏计算软件,转分包工程绘图任务,但因他们缺乏整体配套设计要求,常发的图纸不符合原设计要求,存在严重的质量问题。有些工厂为了节约钢材,降低成本,盲目优化钢材,造成工程质量事故,造成严重损失的状态。该由研究所完成的,这是建设部成立“建筑设计”的最初的本意,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设计院的施工图设计必须满足理念高度的要求,禁止“施工组织设计”、“详细设计”责任不明确,相互推诿的现象。
1.2 物理问题
钢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想要室内和室外钢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需要考虑:通过建筑围护结构表面吸收热量,将部分的热量透过玻璃窗转移到室内,通过内表面的吸收,完成良好的散热效果。此外,声音效果的反射板,这种类型的建筑设计如音乐厅,除了物质上的考虑外,还需要考虑包括强度、吸声性能、吸湿性等方面。目前,需要提供吸收结构和设计,以及吸音材料的最有效的噪声控制解决方案。
1.3 防火、防腐蚀问题
一旦温度高于400℃时,钢的屈服强度只有在室温下一半的强度,一旦温度超过600℃时,钢的刚度和强度都将是丢失。因此,火灾是钢结构建筑最大的危险,如果建筑物没有良好的防火措施,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破坏建筑。设计时对钢材表面温度超过150℃后热保护必须要符合消防安全的要求,甚至更多的基础绝缘保护措施严格符合相应的规定。
钢容易生锈,因此,不能用于出现强烈的腐蚀性介质的建筑物内。如果遇到长时间的大雨、风等自然恶劣的天气,钢会有老化生锈的情况下,它也将减少其自身的承载能力,影响其外观。钢结构建筑的设计时,考虑使用具有良好的抗腐蚀的钢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为了减少或防止腐蚀,国内外基本使用保护涂层的方法,所用的保护层:金属保护层、保护层和非金属的化学保护层。钢结构在涂装前应彻底除锈并且除锈厚度和涂层厚度均应符合要求。
2 钢结构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2.1 钢结构的选型和布置
钢结构高层建筑一般分为4类,一般情况下是不同的,根据他们的侧向力来划分。钢结构设计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概念设计,施工条件如负载能力、功能、制造和安装、使用的材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应加以考虑,选择对地震或火灾阻力良好的现实架构。而且实际上通过研究细节、力学对比钢的结构优势。此外,应根据系统配置钢的特点和使用情况,综合考虑的具体性质。在正常情况下,这是必要的,以确保该钢的结构刚度,而且确保对钢结构的受力均匀分布,也尽量减少建筑物的扭转影响,以确保强度层的横向力抵制。在施工时间上要满足不同的功能和建筑要求。
2.2 钢结构建筑的抗火设计
尽管钢是由一种非燃烧的材料制成,但在高温下,因为高的热膨胀系数,会造成变形,故虽然钢具有良好的热导率和电阻,还会导致火灾的蔓延。有些钢在600℃的高温时,钢的强度基本上失去了,在火灾中变得很脆弱。高层建筑更有可能导致火灾,且高层建筑火灾较难控制。因此,高层建筑耐火钢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目前,中国的高层建筑钢结构的耐火设计是比较落后的,很多设计不考虑高温、钢的变形和应力,同时也没有考虑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整体抗火设计基于组件级别,是在建筑防火设计的基础上确定的要求。
2.3 钢结构设计要重视技术标准和规范
在钢结构的设计,注意做到以先进的技术,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使技术人员应重视学习技术标准和规范,并深入理解和贯彻,形成遵循严格的标准和规范的工作习惯。现在结构钢设计计算和绘图过分依赖电脑,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实践中,应注意切实抓好钢结构所有的设计工作。钢结构设计应注意钢材、连接材料和焊接材料、应用标准,了解相关规定,合理选用材料和质量要求。
[1] 陈富生.高层建筑钢结构设计[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 龚海龙,侯舒兰.钢结构稳定性设计的研究与分析[J].科技传播,2010(13):114-116.
[3] 祝耀林,程碧钱,何邦洲.浅析现代钢结构建筑设计[J].民营科技,2009(08):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