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城市边缘区域新型居住区的发展

2013-08-15徐春建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 2013年16期
关键词:城市边缘市区区域

徐春建,陈 磊

(济南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 济南250101)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增长,城市化水平也随着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和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迅速提高,在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建设发展中,特别是大中城市的新建居住区向城市边缘区域发展的现象愈来愈明显。城市边缘居住区因其毗邻城市中心区的独特地理优势,已成为当今城市建设的宝地。

1 城市边缘区域研究问题的提出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说过:边缘并非事物的结束,而是如同希腊人所认识的是显现事物的开端。城市边缘区域作为市区的一部分,担负着城市的部分功能,同时拥有大量的建设土地,有自己建设发展的中心区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地区。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不断扩大规模,昔日的郊区已变成今日的城区。

2 中国城市住宅布局边缘化的原因

通过对欧美发达国家住宅建设发展历程的调查研究,居住区向城市边缘区域发展是当今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正常现象,主要表现在中等收人家庭纷纷离开喧闹的市中心,从空气污染严重、交通拥堵、居住环境嘈杂的市中心搬迁到充满新鲜阳光、绿地、新鲜空气、居住条件优良的郊区。但在中国,居住区向城市边缘区域发展化除了上述因素外,还有其独特的内因。由于城市人口数量快速增长,而住宅建设规模及城市规模却由于市区土地的限制无法同步增长,导致市区人口密度过大,加之生活配套设施布局和城市功能分区等方面不尽合理,导致市中心的房价居高不下,使得中低收入家庭只能选择房价较低的城市边缘居住区。因此,在中国快速发展的现阶段,导致城市居住区边缘化的第一诱因是价格而非居住环境。

3 中国城市边缘新居住区现有发展模式

3.1 扩张发展无序型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的建设改造步伐不断向边缘区的乡村推进,乡村到城市的急剧转变,使得城市的综合配套规划跟不上区域发展的脚步,导致在一些城乡结合部出现盲目扩张、无序发展的现象。

3.2 企业支点型

一般情况下,大型的工矿企业都建在城市远郊,其厂区、员工住宅和生活配套设施均集中建设,逐步形成了一个设施齐全的小城镇。例如济钢集团在济南的东北郊区就形成了这种集中式的生活工作社区。

3.3 交通依托型

城市边缘居住区的设置多数依托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主要起到辐射和带动的作用。例如北京的很多新建居住区就是发挥了地铁的带动作用,酒仙桥集团(望京)的发展便是典型的案例,短短几年时间,望京就由一个北京郊区的不毛之地蜕变成了今日繁华的都市社区。

3.4 风景名胜依托型

为了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越来越高的要求,一些旅游景点周边的住宅区渐渐成为热点。它依托场地周边的旅游资源,集休闲、旅游、度假、居住为一身。杭州就依靠西湖、钱塘江等优美的自然景观,打造出了“住在杭州”的城市品牌。

3.5 会展辐射型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国家财政收入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因而导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正常步伐无法完全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而承办大型博览会、运动会等对于城市政府来说正是一个调整城市规划布局、调整城市发展重心的好时机。北京亚运村的建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4 大力发展城市边缘区域新型居住区的意义

城市边缘居住区具有很多乡镇及市区不具有的独特优势,应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使之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并解决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存在的发展“瓶颈”问题。

4.1 可降低市区人口密度及分散企业分布

城市边缘居住区能够将城市的人口向外围分散,降低了市区人口密度同时为边缘区提供了增长优势和发展活力。而市区经济产业层次的不断调整,迫使低效益的中小企业逐步向城市边缘区域迁移并寻求发展。

4.2 有利于缓解目前城市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的问题

城市边缘居住区在建设开发过程中,一般都新建多条现代化的市政道路与城区连接,并分期配套设置多条公交系统,从而加强了市区与郊区的交通运输,明显改善了城市不同地域的交通可达性。

5 城市边缘新居住区开发的策略与方法

城市边缘新居住区的开发原则与策略,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结合自身地处城市边缘区且规模大的特点, 确定合理的开发定位与开发模式。在开发过程中要发挥地区强势效应,并且要重点强化边缘区的生态作用,理顺城乡关系。

城市边缘新居住区项目的建设开发对区域内的生态影响很大,因而必须要确定适当的开发规模,保证边缘区的可持续发展。开发过程中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5.1 低强度、分阶段、分区域、保护式开发

禁止在区域内破坏性的高强度开发建设,这样很容易导致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5.2 生态型开发

人居环境的生态化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因而应强化边缘区生态作用,使城市边缘居住区具有特殊的生态特点。例如,在项目开发建设前,应充分利用近自然的优势,做好生态景观规划。要大力提倡原生态、自然景观,建设过程中要最大程度地保留现有的植被配置,以此营造原生态景观。

5.3 集约利用土地、高效利用型开发

集约、高效已是当今城市开发建设的趋势,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集约土地是手段,高效利用是结果。

6 结语

城市边缘区的地理位置特征决定了其城市新居住区不同于城市中心区,自然其开发要求也不同,正确地认识边缘区域内开发项目的要求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区域规划、制定合理的开发策略与实施方法,对减少或避免开发建设对城市边缘区以及城市负面影响的产生,有效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 诺伯格·舒尔兹.场所精神—迈向建筑现象学[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0.

[2] 顾朝林.中国大城市边缘区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3(04).

[3] 崔功豪,武进.中国城市边缘区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发展——以南京市为例[J].地理学报,1990(04).

[4] 田莉.“都市里的乡村”现象评析[J].城市规划汇刊,1996(03).

[5] 马世骏.现代生态学透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04).

猜你喜欢

城市边缘市区区域
本月主题 在市区 Downtown
2016年1-3月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
分区域
城市边缘区“非典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探讨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2013年一季度全国各省市区玩具进出口统计
城市边缘区产业结构的空间特征与演变模式分析——以成都市为例
城市边缘区城乡统筹的一体化土地整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