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的高科技发展观及其当代意义

2013-08-15舒少泽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方针高新技术工业化

舒少泽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2)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新技术革命中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到八十年代中期已经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迅速发展对经济和社会演变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面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澎湃浪潮,邓小平提出了我国的高科技发展观。邓小平的高科技发展观对我国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一、邓小平高科技发展观的提出

1978年3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讲道:“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他认识到这场“伟大的革命”呈现了两个重要的特征:其一,新技术革命产生了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邓小平在继承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历来的观点”基础上,创造性地总结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其二,新兴科学技术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产生了一系列新兴的工业,即高新技术产业。

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突出地位,直接表现在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进入了全球性结构演变的重要时期,其特点是全球经济结构的转化逐步建立在高新技术发展基础上。因此,标志着一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高新技术领域,已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角逐场。对此,邓小平敏锐地指出,“世界上一些国家都在制订高科技发展计划”。如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西欧的“尤里卡计划”和日本的“振兴科学技术纲要”等。如果说高新技术是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竞争的制高点,那么高新技术产业则是争夺的焦点,其结果必然会增强各国的经济战略地位,保持在21世纪中的经济领先地位,夺取军事战略上的优势地位,赢得政治战略上的霸权地位或独立地位。因此,发达国家的这些计划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把发展高新技术作为当前及今后战略主攻方向,把各自的战略利益赋予未来高新技术联动经济的竞争之中,把选择政治、经济上的战略伙伴结合到高新技术的发展之中。世界各发达国家高新技术发展战略已从提高国威向增强综合国力为主,各国以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竞争能力作为发展高新技术的战略重点。

建国以来,我国虽然在某些高新技术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由于经济体制、国内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这些高新技术主要用于军事领域,高新技术几乎没有形成产业。比照发达国家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邓小平对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有着清醒的认识,他指出:“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的科学技术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很大,科学技术力量还很薄弱,远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新兴工业的差距就更大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要转到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成为我国的时代主题之一。而“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邓小平特别强调发展高科技,“要开步走,不然就赶不上”,“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新技术革命既是挑战,更是我国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难得机遇。邓小平指出“下一个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认为发展高科技是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因此中国不能安于落后,必须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机遇,不失时机地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

二、邓小平高科技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邓小平结合我国的实际制定了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二个方针,即“军民结合,以民为主”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方针。

针对我国追综世界高新技术的“863”计划,邓小平提出了“军民结合,以民为主”的方针。这一方针体现了邓小平一切任务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符合我国“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发展战略总体方针。“军民结合,以民为主”的方针对制定和实施我国追踪世界高新技术的“863”计划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对以后较长时期内磷选与研究开发具体的高新技术项目奠定了指导性原则,也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我国积极应对新技术革命挑战的正确指导方针之一。

1991年,邓小平为全国召开的“863”计划工作会议题词:“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这一方针的确立直接地推进了我国1988年8月开始实施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火炬计划”的进程,促进了其后我国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这些计划极大地加速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增长。江泽民对这一方针予以了高度评价,认为邓小平同志关于“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基本方针,对于我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邓小平确立的发展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两个方针,符合当代高新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符合当代中国的国情。两个方针的制定,具有二个重要特征:其一,是在考察新技术革命发展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而制定的。新技术革命中,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是国际竞争的焦点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抓住新技术革命的历史机遇,在注重军事高新技术发展,提高我国军事和国防力量基础上,更主要以发展民用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实力。其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方针、战略目标相互渗透,二者辩证统一。邓小平确立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方针中 包含了战略目标,而战略目标的确立又是以方针为指导的,二者辩证统一。因此,邓小平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方针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型事例。邓小平发展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二个方针,实践证明对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起了正确的指导作用。

与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二个方针相适应,邓小平提出了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系列措施。如重视教育,培养、选拔和使用好高科技人才;注重对科学技术研究的投入;改革科技体制,以制度变革促进高新技术与经济结合,促进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实施“863”计划和“火炬”计划;以高新技术改造和发展传统产业,包括用高新技术发展我国的农业和改造传统工业。

三、邓小平高科技发展观的特点

邓小平的高科技观是在新技术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在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新发展和创新,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愈加成熟。邓小平的高科技观具有四个特点:

(一)时代性:任何理论都是一定时代的产物,都反映了一定时代的需要,因而必定打上该时代的印记。邓小平高科技观的时代性在于它紧紧抓住和把握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把握住新技术革命发展时代潮流,并从中国建设现代化的实际出发,提出的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观。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邓小平认为惟有抓住时机,把握时代的脉搏,在发达国家纷纷抢占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制高点的同时,中国必须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惟其如此,中国在未来的发展中,特别是在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竞争中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二)实践性:邓小平的高科技观是在中国的实践中逐步丰富和发展的。邓小平在把握世界新技术革命发展的特征上,对中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实践进行了概括和总结。“863”计划和火炬计划的实施以及其后一系列发展高新技术的计划制定、科技体制改革等等实践,这些都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

(三)战略性:邓小平以其马克思主义者宽广的眼界和卓越的远见,从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我国的高科技发展观。他以全球视野观察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态势,将中国的发展置于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之中,认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也离不开世界,并全面提出了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发展的方针和措施。邓小平从发展的战略高度,特别强调了发展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是从长远发展的战略利益着眼,从中国的发展大局着眼。特别是他正确预言了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发展的世纪,中华民族要兴旺发达,社会主义要取得比资本主义相比较的更大竞争优势,中国在高科技领域一定要占有一席之地。

(四)创新性:邓小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又结合新技术革命的特征,创造性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他根据我国高新技术及其产业落后的现实,创造性提出了完整的高科技观,其中无不闪烁着创新的智慧,这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技思想,而且更是对马克思主义创造性的发展。

邓小平的高科技观对我国的实践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我国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以及产业化取得了良好的成绩。“863”计划和“火炬”计划的实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培养和凝聚了新一代高新技术人才队伍,成为发展高新技术的中坚力量;探索出了适合国情的高新技术发展道路,为我国高新技术未来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增强了我国自主发展高新技术的自信心;建设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基地;促进了高新技术的国际合作;为科技体制改革创造了有益的经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不仅提高了我国的经济实力,而且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最主要因素,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正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式转变。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提升和优化了我国的经济结构,逐步改变着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党的十八大进一步强调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同步发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使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信息化是工业化的产物,反过来又通过与工业化融合,带动工业化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应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已经和正在成为一种全面和优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塑造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产业竞争新优势,只有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才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迈进新步伐。因此,在当代必须进一步坚持和践行邓小平的高科技观,使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成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路径依赖。

猜你喜欢

方针高新技术工业化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关于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新型工业化》征稿启事
工业化失败的国家缺了什么?(上)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
工业化住宅渐行渐近
继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方针
“诱敌深入”方针的提出与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