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南方“供暖难”,不妨试试多元化
2013-08-15
浙江人大 2013年1期
破解南方“供暖难”,不妨试试多元化
“北方冻皮,南方冻骨”。今冬以来,全国平均气温创近28年来最低,南方地区气温持续走低,多数居民呼吁集中供暖:地虽分南北,人并无不同,为何北方人家有暖气,时时如春,政府还有补贴;南方人就得忍着,或者自己想办法?
网民“冰森林的鱼”:之所以出现供暖的“南北差异”,主要就在于解放初制定的秦岭淮河供暖划界。但是当时制定这条线是基于经济发展水平的考虑,而非实际需要。没有暖气的南方,比北方更冷,甚至连许多北方人都受不了南方的冬天。一旦出现冰雪天气,南方气温降至零度以下就更让人“伤不起”。
网民“乐水”:在供暖这一民生问题上,显然不能只算经济账。如今许多地方的经济实力已经较为雄厚,让老百姓温暖过冬,当是题中应有之义。随着技术的进步,南方集中供暖的起点较高,完全可以采取与北方完全使用煤炭的不同方式。
网民“疯狂赛车”:在不具备条件的地方,大规模投入集中供暖工程,反倒不如在需要供暖的情形之下,将供暖工程的刚性投入省下,直接给居民发放寒冷补贴。现在的居民家庭大多装有冷暖空调,电暖设备,或者已接入天然气,之所以习惯于用身体扛住寒冷,更多的原因是家庭经济能力扛不住而已。一旦享受了政府补贴的阳光,寒冷的日子也将备感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