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党性”与“人性”之辨

2013-08-15严发祥

领导文萃 2013年11期
关键词:共产党党性人性

□严发祥

“党性”与“人性”这两个概念,大家耳熟能详,而其各自所具之意涵,也早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多年来著论丰富。只不过,把两者摆在一起对照评析,探讨其间的互相联系,却不尽如此。事实上,两者既同存于我们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其间的联系确实是客观且紧密的,无法回避。随着我们党当今所处地位和执政理念的深化、拓展,将两者结合起来思考,对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理论创新,必定大有助益。

何谓“党性”?其准确、完整的定义既难以一言概之而又有章可循。说其难以一言概之,是说自马克思主义理论创立及由此指导各国共产党相继组建以来,尽管中外皆有诸多论述,包括各个党的领袖人物们的阐述和理论家们的探讨,但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各国共产党因各自情况有别,对此掌握有所不同,而同一个共产党由于在不同历史时期承负不同的历史使命,又各有侧重和取向。所以,对党性的定义,至今难有一个为各家共产党所公认的统一且权威的论断,所能见到的,多是各有重点、各具特色的阐述。说其有章可循,是说在共产主义理论创始人的《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经典著作以及各国共产党的《党章》中都可以感受到其丰沛、深刻的涵意,大可引经据典、阐微释幽。综观其述,对我们党的党性是不是可以顾名思义地去领会和把握:她就是我们党的性质,主要包括党的理论指导、理想信念、宗旨使命和所持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立场,以及组织纪律、工作作风等要素的价值取向。这些价值取向,不仅是我们党作为整体组织在政治活动中所要一以贯之的,又是每个党员在工作实践中所要严格遵从的。我们日常所说的一个党员党性强不强,主要是以贯彻上述要素价值取向的具体标准来评判、衡量的。

何谓“人性”?其内容意涵就更为纷繁、多元了。既包含人类的普世价值观念,又包含各个国家民族的独特思维;既有人们共同生活于世的社会性规范,又有人类个体与生俱有的人身保障要求;既要体现传承于历史的道德文化传统,又有随着人类进化而延发出来的新精神。此外,她另有个显著特点,即一般只存储在人们的意识观念之中,无形中支配人们的言行举止并作为评判他们所生活的社会中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标准,却鲜见有哪个政治家、思想家、道德家或哪个国家民族能够系统、全面地加以阐发、概述,或者具体地设典立法,也都是各有范围、各怀取向。不过,其也是有迹可寻的。我们是否可以大体概括为:作为现代人类普世价值中的民主、自由、平等、人权、人本、人道等等;还有我们中华民族精神中的尊老爱幼、救危扶弱、与人为善、不伤他人、不损社会、乐善好施、克己制欲等等。总之,这个人类社会存有的许多道德要求都可在这个“人性”的语境中加以概括、吸纳和表述。

话题回到本文所要探究的“党性”与“人性”关系上,两者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关联?是本与木?是源和流?是并生互促?是基础与升华?我们对此暂且还不敢妄加断言。能够体验出的只是两者之间虽有种种差异却又难以完全剥掰、分离。特别是在于:其一,两者之间有着交叠相通的内容。如人性中向往美好未来、追求幸福生活以及自由、平等、民主、人道、人本等普世价值,也都是我们党的党性中的基本要求,并见诸于许多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中,其语言文字表述虽各有差别、各有侧重、各有特色,但客观上无法否认其精神实质是有互通、相鉴之处的。在现实生活中,当官执政与为人处世,在许多方面确实是相通,存有共同标准的。如我们常说的要当好官、要先学做人,人品不好、官品绝对差等等,即是这种意涵的通俗化表述。事实上,失却人性者,很难想象其能有良好的党性,更不可允其留在党内。其二,两者之间有着不同品质。人类是万物之灵,但进化至今仍不脱动物的某些原根性,从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趋势来看,我们时下所认定的人性含义虽属普适却又有局限。而我们共产党的党性特质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引领、代表,其为社会先进者所执所遵,与人性仍属不同层面之物。可以说,人性上乘者,并不必然能当个优秀党员,而党性优良者,必兼俱人性。其间的深意在于,政党既是人所组成的,其党性也不可能超然于世、脱离人性,否则,再优质的党性也难免失却人类的社会基础,并无法让其政党在现实中号召、引领社会和群众。一句话,党性有其植根于人性之壤,又是人性之优化、升华和结晶。其三,两者之间的把握大有讲究。我们党的执政,主要是通过实施自己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来领导并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其党员主要是依靠自己的模范表率行为引导动员群众和其他社会组织的。所以,党的党性所要求遵从的对象,通常情况下应当是适用于各级组织及其成员,而非一般社会组织和普通群众。言及于此,话得分两头说:一头是作为党的组织及其成员之行为,绝不可停留或满足于遵守管理规范一般社会活动的那些国家法律或民族道德,否则难以体现先进性;另一头是应力避以执政党的党性来要求社会的芸芸众生,否则难免会超越现实。我们党始终把自己定位于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组织,又具有深厚的阶级、社会和群众基础,要求党员既不混同于一般老百姓,又不高踞群众之上等,都是这种意境的辩证反映。党员对其中的把握大有奥妙、学问和艺术,其许多行为依照党内明章正典遵行即可,而许多事情又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唯靠党员在把住党性原则的同时,审时度势、因地制宜、掌握分寸,方可从善如流。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更需睿识慧眼、通观达变、辨证统筹、大巧无形,方能掌好权、用好权。

对于“党性”与“人性”,笔者在此说千道万,毕竟属一家之言,聊作抛砖引玉、探骊得珠之探讨。需申明的是,在谈论党性内涵时引入人性因素,并不必然会降低党性的品味、格调或将其庸俗化;而忽视人性内容谈论党性原则,也不见的就显其神圣、崇高。因为我们党毕竟始终立足于当今的社会现实之中运作,每个党员毕竟皆食人间烟火,党性与人性之间的关联无可淡化,无可回避,唯有扶隐发微、广撷博采、兼容推新,方是科学、务实的态度。也由此企望:在我们党面临新形势、肩负新使命之际,通过如实地探讨党性与人性之间客观存在的依存、互渗、升华关系,有益于我们党与时俱进地不断完善自己的党纲,使之更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大势和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激励、动员人民群众前仆后继地去实践;有益于党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更扎实地立足于现实去履行自己的神圣使命,使之贴近民心民意,为民广谋福利;有益于促进各级领导干部转变作风,务实求真,增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并充分展示党的先进性、代表性。

猜你喜欢

共产党党性人性
共产党为人民百年千年万年
共产党是好琴手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党性可“塑”——汉中实施“党性塑造”工程
共产党颂
共产党到底是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