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问答

2013-08-15顾海凇

当代贵州 2013年17期
关键词:效能贵州人才

文Ⅰ本刊记者 顾海凇 尹 辉 图Ⅰ本刊记者 李 枫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是在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关键阶段召开的。会议将“建设人才创业首选地,推动转型发展新跨越,坚决打赢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场硬仗”作为主题,符合贵州发展实际,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凝聚了全省上下的共识。本刊对全会精神进行10个方面的解读,以飨读者。

问:如何看待到2020年实现现阶段贵州中国梦?

答:现阶段贵州中国梦的具体体现,就是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这个梦想面临难得的机遇,面临着外部机遇聚合、内部机遇凸显的“双重机遇”,具有比较优势明显、后发优势突出的“双重优势”,政策红利、改革红利、人口红利集中凸显,蕴藏着强劲的发展动力。

实现这个梦想有了良好的基础,全省以县为单位的同步小康创建活动启动实施,同步小康已经深入人心。

实现这个梦想需要人才的支撑,必须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培养造就一支宏大的人才队伍。

问:如何认识贵州人才现状?

答:工业化、城镇化是贵州发展的两块“短板”,人才和科技则是“短板”中的“短板”。

这个短板,主要短在人才“不够用”,全省人才总量不足,劳动人口中人才占比低,特别是高端人才和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人才严重不足。

短在人才“不适用”,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脱节,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还很突出。

短在人才“没用好”,缺乏人才充分施展才能的合适舞台,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不完善,人才发展环境建设滞后,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领域人才流失严重。

制约贵州发展的原因很多,但人才鸿沟是根本原因。只有正视并重视贵州存在的人才鸿沟问题,才能真正把人才工作上升到战略高度。

问:如何理解建设“中国人才创业首选地”?

答:建设“中国人才创业首选地”,是贵州人才工作的长远目标,就是要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优厚的待遇留人,让每一位到贵州的人才,都能追逐个人梦想,都能找到用武之地,都能实现人生价值。

近期目标是,到2015年,全省人才资源总量较快增长,人才素质明显提高,人才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人才竞争优势逐步增强,人才使用效能显著提高,在完善人才发展政策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上有新突破,形成重视人才、尊重人才、重用人才的良好氛围。

中期目标是,到2020年,贵州人才发展的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创新活力的人才队伍。

问:如何改变人才理念落后的突出问题?

答:要树立无中生有、借船过河的理念,既立足贵州产业发展实际和发展阶段需求,引进主要产业和关键领域的急需人才;又要有超前意识,敢于无中生有,大胆引进具有产业前景、代表发展未来的人才,推动催生新的产业。

要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建立起“留人不拴人”的用人新机制,鼓励采取“季节型”、“假日型”、“候鸟型”、“契约型”等形式引进人才,关系不转、户口不迁、智力流动、来去自由,通过技术合作、技术入股、合作经营等方式,充分利用国内和全球人才资源。

要树立赢在学习、胜在改变的理念,大兴学习之风,使每个人都更加注重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地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自觉地根据新的形势与时俱进、大胆创新,敢于打破常规、改变旧有的思维和方法,依靠学习和实践成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有用之才。

问:当前贵州人才建设的抓手是什么?

答:实施“百千万人才引进计划”,力争三年内,引进100名高层次领军人才、1000名创新创业人才、l0000名专业技术人才,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贵州人才建设的重要抓手。

问:什么是人才引进工作的“三个结合”?

答:人才与项目相结合。以用人单位为主体、以项目为依托,通过“人才+项目”捆绑引进机制,以项目带入人才,以人才引领产业。

人才与资本相结合。引进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除了财政投入以外,还要注重资本支撑,大力发展科技金融,设立一批风险投资公司和科技银行,采取“阶段参股,跟进投资”等方法,为他们在贵州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

引进与使用相结合。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来培养人才、引进人才,坚持用人所长、用人所愿、专才专用,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问:如何加强对本地人才和已有人才的培养?

答:从今年开始,每年选派50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国外培训一年,长期坚持下去,逐步形成一批具有宽阔眼光和全球视野的骨干人才。

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重点对接上海、深圳等8个对口帮扶贵州的经济发达城市,加大互派干部挂职力度。

适应转型发展、创新驱动的需要,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重点建设100所职业技术学校,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较高的技能人才队伍。

建设一批省级重点产业发展急需的学科专业,建成一批省级特色重点学科和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发挥高校的人才培训基地作用。

每年从贵州基层教育、卫生、农林、水利、建设和文化宣传等系统选拔1000名业绩突出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送往省内外高校、职业学院、医疗机构等进修。

问:要树立怎样的人才投入理念?

答:贵州财力有限,在人才投入问题上,要树立三个理念:一是舍得投入。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入,逐步调整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投入结构,确保人才教育、科技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使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投入每年都有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

二是多元投入。突出用人单位人才开发投入主体地位,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基金,建立完善多渠道筹资、多主体投入的人才投入新机制。创新人才投资模式,鼓励和吸引社会各界、企业财团共同投资开发人才资源,实现人才投资主体多元化。

三是有效投入。设计一套管理系统,建立人才识别、绩效评估、激励约束、协调服务、监控跟踪等机制,做到“好钢用在刀刃上”,使有限的投入取得最佳效果、形成良好导向。

问:如何准确地评价人才?

答:建设紧扣用人单位需求,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能力业绩为导向,充分体现人才价值,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严格标准,真正引进和培养一批能够代表一流水平、具有领军才能和团队组织能力的高层次人才,特别是要重视有重大创新前景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人才。

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人才评价,要体现行业特点、层次和类型的不同要求。

推荐人才广辟途径,坚持人才主管部门、社会团体、专家推荐及个人自荐相结合,重点依靠企业和用人单位发现人才。

问:“效能革命”如何开展?

答:向简政放权要效能。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痛下决心,对行政审批事项,特别是对涉及人才、科技工作的审批事项进行彻底清理,改取消的取消,改特办的特办,同时坚决纠正违法违规行为。

向改革创新要效能。创新工作思路,围绕各项工作中落实的难点、执行的重点、群众关心的热点,围绕人才科技工作中存在的体制机制性问题,建立从根本上兴利除弊、提高效能的机制。

向依法行政要效能。坚持政务公开,用“显规则”驱除“潜规则”;要坚持制度保障,明确各项工作的目标、时限、责任、质量等标准和要求,保障各项制度、程序、标准的全面落实。

向责任追究要效能。坚持党委与政府同责,强化行政监察问责行政过错问责、党政班子问责。对人才和科技工作不重视、不落实、不作为的,没有完成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的,也要追究领导班子的责任。

向队伍建设要效能。切实加强班子建设、大力提升干部素质、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建设发展型班子、重用发展型干部,做到看德才选人、凭实绩用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效能贵州人才
人才云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贵州,有多美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