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历史是什么
2013-08-15责任编辑张天明
(责任编辑/张天明)
若说中国与哪一个国家的关系最难说清的话,恐怕就是日本。
从历史上看,没有哪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给日本以如此巨大的影响。从汉字到围棋,从《论语》到《法华经》,日本人几乎一成不变地从中国学去了这些文化精髓。近代以来这种影响又反了过来。明治维新之后,西方先进的思想通过日本源源不断流向中国。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相互间的影响使双方都受益匪浅。一衣带水必然联系方便,影响方便;一衣带水也还有另一面:掠夺方便,侵略方便。但这种掠夺和侵略就再也不是双向的了。
中国从古至今,没有侵占或掠夺过日本。而历史上却没有哪一个国家像日本这样,给中国造成如此巨大的伤害。自甲午战争始,哪一次针对中国的战争,都少不了日本;哪一个帝国主义杀人,都不像日本人那样在南京屠城。
这些因素的混合,如同清水石灰黏土细砂的搅拌一样,浇铸成坚硬无比的三合土。不管双方愿意不愿意,承认不承认,正视不正视,中日两国20世纪的恩恩怨怨,21世纪的关系发展走向,不得不踏在这个基础之上。
我们今天已经不用再去一个一个地细算,有几个日本首相参拜过那间幽暗的靖国神社了。我们今天也不用再去细算,日本的历史教科书正在第几次或第十几次被修改。在多个亚洲国家的一片抗议声浪中,日本真像其所想表现的那样安之若泰吗?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历史是什么?有人说历史是教师,有人说历史是婢女。前者可得教益,后者可任蹂躏。一部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侵略扩张史,对相当一部分日本政要来说,就既是教师,又是婢女;既可将其恭敬于庙堂之上,又可将其玩弄于股掌之间,全看当时的需要而定。
第三个问题:美国为什么不反对日本参拜靖国神社?美国为什么不反对日本修改教科书?美国与多数亚洲国家一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共同战胜了日本侵略者。日本修改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对美国就毫无影响吗?尤其是亚洲多数国家虽然被称为二战的胜利者,却都在战争中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并且都没有对日本造成相近程度的伤害。胜利者与失败者之间在生命损失和社会物质财富损失方面的极度不平衡,在世界战争史上也属罕见。
战胜国中,唯有美国对日本造成了比美国受损更大的伤害。广岛一颗原子弹,8万余人死亡,长崎一颗原子弹,6万余人死亡。在投原子弹之前的1945年1月东京大轰炸,造成8万余人死亡、10万人重伤……
就是在这个基础上,美国实现了战后对日本的占领。
今天日本的民意调查显示:民众最仰慕的国家就是美国。美国不屑于什么靖国神社、不屑于什么教科书,因为日本几乎按照美国的要求做了每一件事情。在日本,那些修改教科书的人和参拜靖国神社的人,在历史问题上对亚洲所表现出的顽固与傲慢,与对美国所表现出的谦恭与顺从反差如此巨大,真令亚洲所有人大惑不解。我们的地理位置如此之近,我们的心理距离为何如此之远?如果一个民族除了仰视、就是俯视,又该如何与其他民族平等相处?
日本多届政府都宣称追求使日本成为一个“正常国家”,目标无可非议。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人比中国人更希望日本成为正常国家。可是当我们看到在横须贺成为太平洋美军第七舰队司令部后,日本政府又将东京附近的横田作为太平洋美军空军司令部、将神奈川的座间市作为太平洋美军陆军司令部,使自己国土遍布外军基地和指挥机构,世界上哪有这样的“正常国家”?
中日今天的矛盾,决不仅仅是一个对历史的态度问题。不参拜靖国神社、不修改教科书就万事大吉了?事情绝非如此简单。更加根本的是如何看待邻国的发展。
我从来不怀疑日本国内的友好力量。中日两国世世代代交往下去、友好下去,不仅是中立国领导者历来的态度,也是中国普通百姓的心愿。中国所有对日本过去战争罪行的谴责是出自历史事实,出自希望对方真正汲取教训、不再使悲剧重演的真诚愿望。
中国的蓝图是发展经济,建成小康,21世纪中叶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愿意和周围所有国家建立友好、友善、相互合作的睦邻关系。中国希望在实现自己蓝图的过程中得到世界的帮助。日本也有自己的蓝图。希望日本的蓝图是按照自己、而不是按照别人意愿画出来的。希望日本的蓝图建立在亚洲共赢基础上、而不仅仅是日美共赢基础上。
真正决定能否成为“正常国家”的不是别人,正是日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