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境界
2013-08-15张秀章
■张秀章
近期有几则关于读书的传闻。一则是某县组织部到乡镇招收大学生村官,当问到最近在读什么书时,有的大学生坦然回答:“没读什么书,因没时间读书”。另一则是某县委宣传部去地方调查优秀读物的学习情况,随机问机关干部:“十八大重要报告,你们买了、读了吗?”一位回答说:“我们单位好像没买。”另一位说:“买了,只是没有时间读”。
从这些事例中,我们听到了一个共同的不读书的理由——没时间读书。
我不知道,他们的时间究竟“跑”到哪里去了?后来,我在近代文化名人林语堂的一篇文章《读书的艺术》中找到了答案。文章说:“那些没有养成读书习惯的人,以时间和空间而言,是受到他那眼前世界所禁锢的。他们生活是机械的,刻板的。他只是跟几个朋友和相识在接触和谈话,他只看见他周遭所发生的事情。他在这个‘监狱’里是逃不出去的。”原来如此!读书不是没时间,而是没有兴趣,没形成习惯。
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去发现那些未曾被眼睛看到的大美,去寻找那些未曾让心灵抵达的大善。如今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舒坦,文章却越来越单薄;环境越来越优越,表达却越来越苍白。究其原因,常常与我们不阅读、少阅读有直接关系,也与我们没有养成好的读书习惯有关联。
以没有时间为由拒绝读书的人,不妨看看古人潜心读书的四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孤舟衰笠翁,独钓寒江雪”——读书要静得下心来,耐得住寂寞,心无旁骛,潜心铸剑,“板凳甘坐十年冷,文间不写半句空”。
第二种境界:“乘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读书不仅要坐得下来,还要读得进去,读进去了就会觉醒其中,废寝忘食,乐而忘忧,“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第三种境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书籍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当书读到一定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古今多少事,一切尽在灵心观照之中。
第四种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人生有限,学海无边,读书永无止境。读书读到最后,就会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读书需形成习惯,尤其在当前深入学习宣传落实“十八大”精神中,每个人都要做一颗“读书的种子”,催生自己的事业发芽、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