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服务型政党 夯实执政基础
2013-08-15中纪委杨德超
■中纪委 杨德超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这是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建立服务型政党,并把“服务”上升到一种理念高度。建设服务型政党,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精神追求,是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客观需要。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建设服务型政党的精神实质,找准建设服务型政党的切入点,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才能使我们党适应新的形势,更有生机、更富活力。
建立服务型政党既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精神追求,更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
1944年9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发表了一篇题为“为人民服务”的文章,从此,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地把“为人民服务”写在自己的光辉旗帜上。1945年,党的七大明确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定为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并进一步提出了“领导就是服务”。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明确指出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建设服务型政党是题中应有之义。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将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发展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要求“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提醒全党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党。习近平同志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责任重于泰山,事业任重道远。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始终将服务群众放在最高位置,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通过90多年的接续奋斗,逐步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国内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胡锦涛同志强调,全党同志必须牢记,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只有牢牢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党建设,才能使我们党的事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从国际看,当今全球局势风云变幻,世界全面进入信息化、网络化时代。西方敌对势力千方百计地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行攻击、渗透和破坏,妄图迟滞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西亚、北非等地区一些国家政权兴衰更替的事实警示我们,只有牢固树立服务型政党的理念,建成真正的服务型政党,才能夯实我们的执政基础。
建设服务型政党要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民对权利追求的提高,迫切需要我们转变服务观念,由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作风和道德的具体要求转变为执政理念的内在诉求,凸显出“把人民举过头顶”的执政观。在建设服务型政党的过程中,只有明确指导思想、强化制度保障、明确检验标准,才能确保建设服务型政党沿着正确的方向取得预期的效果。
第一,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服务型政党建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建设服务型政党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在建设服务型政党的过程中贯彻以人为本,就是要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本,按照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党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强化“权为民所赋、利为民所谋”的观念,构建服务群众的体制机制制度,优化政党组织结构,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创新政党服务方式。
第二,要以制度建设保障服务型政党建设。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服务型政党建设是我们党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立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作出的涉及执政党执政理念、治理模式等多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如果没有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作为保障,服务型政党建设很容易成为一句口号或者“运动式”的形象工程,进而影响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只有通过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服务型政党建设的动力机制、考评机制、问责机制等,才能真正将服务型政党建设落到实处。
第三,要以作风建设为重点推动服务型政党建设。作风建设的优劣与服务型政党建设息息相关。当前,党的作风建设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直接影响人民群众对服务型政党建设效果的评价。比如漠视群众疾苦、方法简单、作风粗暴、与民争利现象时有发生;政绩观不正确,大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有所滋长,讲排场、比阔气、挥霍浪费现象屡见不鲜;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讲感情不讲党性、讲关系不讲原则、讲和气不讲正气等问题。只有下大力气克服这些作风方面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推动服务型政党建设。
第四,要以人民满意作为检验服务型政党建设成效的标准。为人民群众服务是建设服务型政党的目标,人民群众是检验服务型政党成效的最权威的评判者。党执政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党代表人民行使权力,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建设服务型政党绝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要有实实在在的成效,让人民群众得到真真正正的实惠。
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党建设
作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政党,“服务”是本质属性,也是最重要的执政方式。为了更好地适应当今世界各国政党改革的必然趋势,回应执政党建设的时代强音,呼应人民群众的强烈呼声,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党建设。
一是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你把群众捧在手上,群众才会把你记在心里。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中央总结以往成功经验,根据形势任务变化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要以“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主线,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始终保持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清正廉洁。要牢牢把握“为民务实清廉”这个主题,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多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实事。要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保障和增强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确保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二是加大作风建设整顿力度,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推进服务型政党建设。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要求,认真开展作风建设专项整顿,着力整治慵懒散奢等不良风气,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以治奢树威信。要着重加强对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作风整顿力度,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要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引导他们增强党性观念、群众观念和法制观念,着力解决办事不公、作风粗暴等问题。要把督促整改和严格执行纪律结合起来,严厉处理因作风不正等引发恶劣影响的问题。
三是要建立健全建设服务型政党的制度体系。要健全完善民意调查摸排、民意快速反应、民意定期研判机制,及时准确地把握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要完善党员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办法,确保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定期到基层调研和定期组织干部下访等措施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对照党章要求和群众意见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切实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的突出问题。要建立健全“务实科学,客观准确,组织认可,群众满意”的服务型政党建设考核评价机制,增加考核指标设计中的服务型政党建设的比重,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评价领导班子及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要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增强制度刚性,提高制度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