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 科学运用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
2013-08-15中共交城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刘小栋
■ 中共交城县委常委、纪委书记 刘小栋
新媒体是指在新技术支持下出现的媒体形态,新媒体因其快捷、自由、互动、开放的特点,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如“天价香烟”、“日记局长”、“表哥”等网络事件发生后,纪检监察机关迅速介入,很快查明了“舆论焦点人”的腐败问题。然而,新媒体是把“双刃剑”,在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网络反腐尚缺乏系统的法律支撑,“人肉搜索”容易侵犯他人隐私,其真实性也得不到保证。新媒体的这些缺陷极有可能被某些居心叵测的不法分子加以利用而对他人进行恶意造谣、诽谤。一旦反映与事实不符,不仅浪费相关部门人员的精力及财力,也会干扰到被检举人的生活,损害他们的名誉。所以,积极探索和构建以网络为主要对象的反腐舆情监控体系,既是当前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制度+科技”指导思想的客观要求。
一是树立科学的意识和理念,正面肯定网络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网络作为新兴媒体,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产物,是信息化社会不可逆转的趋势和潮流。面对反腐倡廉网络监督,要重视而不能忽视,要接受而不能排斥,要引导而不能压制。作为纪检监察干部,除了读书、看报、看电视之外,要高度重视网络的发展和应用,要养成利用网络主动收集和研判网络舆情的习惯,充分利用网络媒体这一新兴的舆论监督资源,发挥其在反腐倡廉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是探索新的宣传教育模式,打造网络反腐宣教新阵地。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下,谁掌握信息发布的主动权,谁就把握了舆论导向的主动权。因此在反腐倡廉重大事件中,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第一时间发布明晰的信息,及时回应网络舆论热点问题,加强正面引导,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要强化开放、互动的教育方式,借力于QQ、博客、手机短信、手机视频、电子显示屏等现代传播手段,制作和播放一批能够吸引人、教育人的廉政影视片、宣传片,建立网上教育系统和廉政阅览室,开发适合手机传播的微型廉政课堂和宣教载体。要以纪检监察廉政网、阳光农廉网为门户网站,建立模式统一的反腐倡廉网站,提高网站的质量和水平,把反腐倡廉网站打造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廉政文化宣传平台。
三是建立网络反腐舆情信息收集、研判与快速反应体系。要建设一支包含纪检监察、公安、宣传等相关部门的精英的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队伍,对网络信息具有敏锐捕捉能力、理性判断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与网民之间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能在监督舆情和突发事件出现时,第一时间抢占信息发布的制高点,让主流声音压倒偏见,最大程度避免或减少因公众猜测或媒体不准确报道而引发的各种负面影响。要由纪检监察机关牵头,建立网络反腐舆情信息相互通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多层次监督信息共享及部门间反腐协同工作机制,理顺网络反腐舆情信息的传递渠道与沟通机制,充分利用网络应用减少中间环节,形成“网络主导,快捷通畅,条块结合,密切协作”的立体式、全方位的反腐舆情收集、研判、快速反应体系。
四是推进党务、政务专网运行,有效发挥新媒体在预防腐败中的作用。推进网络问政和各项公开,强化网络问政这种新的执政理念,抓好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确保尽快实现网络公共服务、网络政务公开等功能,重点推进网上电子审批建设,依托网络技术为公众提供高效、便捷、廉洁的行政审批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行为发生。抓好电子采购网络建设,以网络平台为载体,逐步实现网上办理电子采购和招标等相关工作,切实减少或杜绝各种人为因素带来的采购和招标腐败风险。抓好电子监察网络建设,以实时监察、即时督办、即时整改、定期评比、考核通报为主要办法,切实促进党员干部依法、廉洁、高效行政。
科学发挥网络等新型媒体的反腐倡廉功能,是一个不断尝试、总结、实践和完善的过程,是纪检监察机关面对的新课题、新挑战。网络反腐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发挥其积极作用,抑制其破坏性,创新理念思路、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网络反腐倡廉工作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