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深化“党建惠民”中提升民生幸福指数

2013-08-15中共孝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支部建设 2013年31期
关键词:干部党员基层

■中共孝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乔 云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孝义市在严格遵照省委关于开展访知解集中走访活动的安排部署搞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引深开展访田间地头、访党员干部、访弱势群体,知基层实情、知政策落实、知民生疾苦和解发展瓶颈、解重点问题、解现实困难的“三访、三知、三解”活动,引导干部在联系服务基层中推动发展、改进作风、惠及群众,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活动取得了预期效果。

一、基本情况

(一)“访”田间地头,“知”基层实情,“解”发展瓶颈。为了重心下移,立足转型跨越最前沿,我们确定“田间地头”为“首访”目标,县处级领导干部带头确定基层联系对象,即每人至少联系1名基层社会管理工作者、1名“8+2”农业振兴龙头项目负责人、1名乡土实用技术人才、1名农机农技推广员;确定“基层实情”为“首知”目标,重点了解包括农村集体收入、支柱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配套、群众收入渠道、合作社发展规模、招商引资、劳动力输出、农业科技推广、中心镇村建设、城乡清洁卫生等在内的10个方面的实际情况;确定“发展瓶颈”为“首解”目标,采取指导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产业振兴计划、年度工作打算和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特色农业、推介发展项目、实施劳务中介服务、增强实用技能人才培养、构建区域一体化发展模式等10项主要措施予以解决。

(二)“访”党员干部,“知”政策落实,“解”重点问题。扑下身子,围绕党员发挥作用第一线,每名县处级领导干部至少联系2名基层党组织负责人、2名基层站所负责人、2名骨干党员、2名农村退职“两委”主干、2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2名大学生村官;了解掌握党的十八大精神宣讲、中心工作推进、党建目标责任制进展、干部队伍结构、后备干部培养、干部享受待遇、党员作用发挥、“走读”现象、创业富民项目推进、作风改进等10个方面的实际情况;采取深化“乡村课堂”、完善考评体系、实施“联述联评联考”、规范干部选任交流、拓宽基层干部成长渠道、设立党内关怀救助公益金、深化设岗定责、完善人性化管理办法、包联党员创业富民项目、严肃党内纪律等10项主要措施,集中解决党员干部反映的重点问题。

(三)“访”弱势群体,“知”民生疾苦,“解”现实困难。心系民生,围绕社会弱势群体,每名县处级干部至少联系50户“零就业”(或人均收入低于本地平均水平)家庭、50户列入地质灾害治理搬迁计划的家庭、50户“村改居”家庭、50户“空巢老人”(或“留守儿童”)家庭;了解掌握弱势群体在学有所教、病有所医、劳有所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等5个方面的实际情况;采取政府部门主导、市场要素配置、社会公益扶持、增强“造血”能力等4项主要措施帮助解决其现实困难。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以基层一线为主要阵地,增进基层联系。我们坚持“一切为了基层、深深植根基层、充分依靠基层”的工作理念,建立健全三项制度,推进干部“真访”、“会访”、“实访”。一是建立走访责任区制度。按照任职经历、岗位分工、工作习惯等,由市委统一作出部署,36名县处级领导干部结对联系18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以包联乡镇确定走访责任区,并贯穿于走访活动始终。构建“包联领导干部+乡镇包片包村干部+农村‘两委’干部+党员中心户”的工作模式,方便领导干部尽快融入走访活动。二是建立走访民意联络制度。设立市乡村三级党情民意联络中心(站、室),安排县处级领导干部兼任联络中心(站)顾问,选聘退职“两委”主干、骨干党员、大学生村官为联络室联络员。配套随机走访办法,由联络中心(站、室)负责为每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安排不少于60天、200户的走访日程,并配合做好走访日志的相关工作。三是建立走访网络体系制度。延伸集中走访活动主体,从县处级领导干部扩大到市直单位党政正职、乡镇(街道、办事处)党政班子成员、农村“第一书记”和近年来新提拔的年轻科级干部。市委要求,农村“第一书记”在任职村做到走访“全覆盖”;除“第一书记”以外的其他干部走访天数不少于20天,至少联系100户。与此同时,统一制作“干部访知解民情联系卡”,“一户一卡”,要求干部入户走访时现场填写,包括姓名、单位、职务、联系方式等基础信息,由走访对象保存,作为检验走访成果的重要依据。

(二)坚持以基层诉求为服务导向,倾听基层声音。我们坚持“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把“真知”、“会知”、“实知”群众诉求作为干部的“必修课”和“基本功”。一是改进会风听诉求。坚持“工作在一线动员、在一线部署、在一线落实”,将与基层发展息息相关、与基层利益紧密相连、群众寄予热情关注的部分会议召开在基层,广泛邀请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各领域党员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群众代表参加;积极推广基层听证会制度,在处理认识误区较深、公共影响较大、利益诉求较复杂的涉访涉诉案件时,采取“公证方+干部+诉求方”“面对面”交流的办法,帮助案件解决。二是改进作风听诉求。在政府机关继续引申创先争优活动,按照窗口单位的建设标准,及时回应群众关注;市委组织部连续2年开展“开放日”活动,邀请服务对象走进组织部机关,谈感受、提建议、作交流、促友谊,收到了良好效果;发挥居住在社区的机关干部、社区网格化管理员的作用,利用社区信息密集、人流聚集的特点,征求各方面意见。三是改进文风听诉求。市委要求县处级领导干部结合走访活动至少撰写1篇3000字以上的高质量调研文章,本着揭摆问题的目的,着重反映认识、掌握到的基层诉求;注重诉求渠道的多元化,实现从纸质平台向电视、网络、手机短信、报刊的延伸,在电视党校、孝义政务网、孝义党建网、孝义组工报增设走访活动专栏,收集各方面的建议、意见。

(三)坚持以基层满意为基本准绳,维护基层利益。我们坚持以基层满意为基本准绳,以群众口碑为主要参照,把“真”解、“会”解、“实”解作为检验县处级领导干部开展走访活动成果的重要依据。一是统一设台账引导解。将“解”的责任建立在“访”、“知”的基础上,制作县处级领导干部集中走访活动台账,包括走访时间、走访对象、了解内容、征集诉求、解决措施、处理结果等6项内容。与此同时,设立集中走访热线,方便群众掌握诉求处理过程与结果。二是分类作承诺督促解。县处级领导干部作走访承诺;帮助基层党组织书记作出任期履职承诺与年度工作承诺,至少帮助群众解决3~5件实际问题;帮助基层党员作出服务承诺,至少联系群众化解1~2件诉求。其中,要求党组织书记承诺在电视台公示公开,党员承诺在村内公示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三是设立公益金深化解。设立党员关怀救助公益金,成立由市委领导兼任组长、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兼任成员的工作机构,面向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及有创业意向党员实施帮扶;启动惠民市政工程,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办法,筹集10亿元集中办理基础设施完善等20项共性诉求,在群众中引起深刻反响。四是市乡村结对联动解。设立党员服务中心,选聘有群众工作经验的骨干党员兼任服务员,受理反馈群众诉求;强化基层党员服务力量建设,选派基层党组织书记、骨干党员、大学生村官赴市信访大厅跟班学习,与县处级干部“接访日”制度相结合,形成传帮带的新途径。五是工作创新推动解。加快基层党建联盟组建步伐,采取跨地域、跨行业的组建办法,引导206个机关党组织与412个农村(社区)党组织形成结对帮扶对子,深化信息共享、干部交流等各方面联系。把做好群众工作、增强干部群众工作本领作为党建创新的重要内容,在全市范围内“孵化”党建创新项目30余个,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三、活动成效

(一)集中走访实现有效覆盖。在走访过程中,县处级领导干部入户访谈、结对约谈党员1.06万人次,占党员总数的56.70%;一线调研、集中座谈群众11.7万人次,占人口总数的24.63%;设立党情民意联络中心(站、室)433个,选聘党情民意联络员1426名,征集、掌握基层共性诉求23项,个性化诉求17983项;采取销账办理、会商解决相结合的办法,处理群众诉求17496项,占诉求总量的97.30%,采取当场回复的办法处理群众诉求479项,占诉求总量的2.66%,采取政策解释的办法回应不合理诉求8项,占诉求总量的0.04%。

(二)服务惠民实现有形覆盖。围绕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养老、医保参保率达到95%以上,基础养老金提高到85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10%,城乡低保每人每月分别提高30元、24元;启动“乡镇敬老院全覆盖”工程和孝义中心医院建设,推行五保户集中供养,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310套,新建城乡幼儿园41所,民生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关怀基层党员干部待遇成长,落实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党费补贴27.98万元,为35名连续5年以上获得五星级党组织荣誉的“领头雁”落实了事业工资待遇,其中3人落实了终身工资待遇,为每个社区落实年办公经费5万元,增加社工月工资885元,让基层党员干部感受到党的温暖与组织关怀。

(三)干部作风实现有效转变。县处级领导干部平均走访天数达到66.8天,超出规定动作的6.8天;其他干部平均走访天数达到23.5天,超出规定动作的3.5天。走访过程中,县处级领导干部坚决执行“不带秘书,不搞层层陪同,不接受基层宴请”的“三不”纪律规定,市委抽调组织、纪委、监察等职能部门力量对各类干部走访活动进行了跟踪督查,没有发生一起违反“三不”和其他党内法规的事件。活动结束后,市委部署力量采取电话函询、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干部开展集中走访活动的实绩和作风进行反向测评,在随机参与的500人次中,表示“满意”的406人次,表示“比较满意”的83人次,两者占测评人数的97.8%。

(四)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实现有效提升。培育了51个综合性党建示范村和100个“一村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村,集中整顿了13个后进党组织,选树了100个“百强支部”、100名“百佳书记”和100名“百优党员”;推进“乡村课堂”向一线延伸,培训党员干部1.12万人次;增加主导产业实用技术人才主体培训班次,培训各领域人才1.97万人次,培育主导产业领军人才36名;选派136人次赴市直综合部门、市信访大厅、乡镇(街道、办事处)挂岗锻炼,市委组织部选派组工干部12人次在信访大厅跟班管理,增强锻炼效果,凝聚了推动基层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让广大党员干部更好地统一思想、接受教育、发挥作用。

四、思考与建议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在开展集中走访活动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实际问题,主要体现在:信息化环境下,部分干部的群众工作能力较弱,没有形成与基层群众的常态化联系,受理群众诉求的方式方法单一,解决群众诉求的效率较低;部分党组织软弱涣散,在政策落实上不作为或慢作为,发展规划不明确,工作措施乏力,制度性规范缺失,凝聚力、影响力不够强。有鉴于此,我浅谈三点建议:

(一)健全联系制度。注重发挥示范作用,市委委员牵头,形成包括各级党代表、党员干部、困难群众在内的联系帮扶链条,配套形成联系服务、评议创优工作机制;注重搭建联系平台,制度化推进党情民意联络中心(站、室)和党员服务中心(站、室)建设,选优配强联络员、服务员队伍,发展由入党积极分子、老党员、村民代表及社会公益力量构成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加快推进中心(站、室)的制度化管理,增强服务效能;注重丰富联系实践,结合特色城镇化进程,探索居住在社区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发挥作用的实践载体,推广“党员钟点工”、楼宇党小组等典型做法,密切干群联系。

(二)健全代理制度。发展代理人队伍,鼓励党员干部参与群众工作责任区建设,兼职担任责任区内的群众诉求代理人。配套建立代理人培训常态机制,采取岗位交流、挂岗锻炼、专题培训等办法,提升其工作能力;规范代理行为,鼓励代理人帮助解决群众诉求,形成“问询—承办—咨询—解决—反馈”一条龙式工作机制。严肃代理纪律,严禁代理人以代理为名义增加基层群众负担;配套会商制度,形成由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会商制度,集中力量解决一些较为复杂、影响较大的群众诉求。

(三)健全问责制度。加强引导,将做好群众工作列为“书记工程”,明确基层党组织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副书记为直接责任人,配套群众工作“联述联评联考”办法,将群众工作实绩纳入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增加制度性约束;发扬民主,以召开民主生活会的方式,引导干部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改进作风。推广部门“开放日”、反向测评等做法,听取基层群众对干部满意度的建议、意见,及时反馈给单位与个人,督促整改;严肃纪律,对于慢作为的干部进行教育引导,对于不作为或乱作为导致较大恶劣后果的干部进行组织处理。加大对干部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等纪律约束的监督力度,将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作为改进干部作风、纯洁干部队伍的主要载体,以党风带民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地方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

猜你喜欢

干部党员基层
我是党员向我看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党员之家
当干部切忌“打官腔”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党员标准是什么?
走基层
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