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健全干部队伍建设配套体系的思考
2013-08-15中共汾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李立武
■中共汾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李立武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全面准确地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拓宽优秀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渠道,建立健全干部队伍建设配套体系。这是新时期对我们科学、合理配备干部、有效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提出的总要求。
一、有计划地储备干部
按照职位需要储备干部。大力推行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等竞争性选拔机制。在选拔干部的过程中,对公选差额下来的干部,根据职位的不同,分类储备干部。按照干部专业和特点,坚持从源头上储备干部,按照正科、副科和乡镇、机关各自的需要,建立后备干部人才库。
按照梯队结构储备干部。按照“优进劣汰,滚动管理”的原则,统揽中青年干部、80后干部、新招录公务员的信息储备,定期进行分析梳理,结合年度考核和日常考察,对年轻干部进行成熟度排序,并综合个人学历、特长、性格、气质等特点,针对性地拟出培养规划。
按照德才兼备多渠道储备干部。拓宽吸纳优秀人才进入干部队伍的渠道,每年从优秀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大学生村官、考试录用的各类人员、农村优秀干部、企业家中择优遴选部分后备干部,建立优秀人才库,形成一支“准干部”队伍。
按照重点工作储备干部。结合重点工作的需要,建立干部举荐、群众推荐、干部自荐相结合的多层面举贤荐能制度。要注重在特殊岗位、特殊行业识别、储备、培养党政机关的优秀人才,特别是要把着力点放到经济部门和基层第一线去发现和选拔人才。
建立后备干部分级管理、动态调整的工作机制。把后备干部分为短期成熟拟提拔和中长期培养两部分。短期成熟拟提拔的后备干部数量控制在50人左右,中长期培养的后备干部数量控制在200人左右。将表现突出、符合后备干部条件的优秀干部,及时补充进后备干部库;对表现不好的,及时调整退出。
二、创新培养干部模式
实行“理论培训、跟班学习、挂职锻炼、交流轮岗、结对帮带”多管齐下,促进年轻干部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理论培训。运用国内著名学府、高等培训机构和国家级教育培训基地资源,加强党政正职和正职后备干部高端培训力度。跟班学习。每年选派部分年轻干部到上级机关业务对口及综合部门跟班学习;突出对年轻干部综合协调和处理复杂问题能力的培养,在信访局、拆迁办、发改统计等部门建立了固定的锻炼基地,强化年轻干部实践锻炼。挂职锻炼。启动年轻干部“五个一批”挂职工程:选派一批单位正职到沿海发达地区挂职学习;选派一批正职后备干部到基层一线挂职学习;选派一批年轻基层干部到党政正职的助理岗位挂职锻炼;选派一批业务精英到对口单位,在重点工作中挂职磨练;选派一批年轻后备干部到关键岗位挂职锤炼,使年轻干部在实践中丰富阅历,增长才干。轮岗交流。采取竞争性交流轮岗方式,推进乡镇、街道与市级机关单位年轻干部“双向交流”。同时,每年选派50名年轻后备干部到综合部门、重点工程项目、急难险重岗位实践锻炼。结对帮扶。每位县处级领导结对联系3~5名年轻干部,进行“传、帮、带”,帮助他们提高领导能力。
三、合理选拔任用
公示职位。根据职位空缺情况,结合工作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公开职位的具体职责和职位所需的资格、资历条件等,并提前进行公示。
多渠道提名。进一步规范初始推荐提名,广开举贤荐能之路,解决“少数人选人和在少数人中选人”问题。一是鼓励自荐。选拔任用干部要用其所长、用其所愿,在充分发挥干部特点,做到资源合理配置的同时,也要考虑干部个人的意愿。在个别领导职位的推荐上,积极鼓励干部毛遂自荐,把初始提名权交给干部自己。二是实行海推。为进一步提高干部推荐工作的参与度和准确性,在部分职位人选的推荐上采用分步走的方式,即在定向推荐之前,先进行非定向民主推荐,推荐得票靠前者再进入下一轮推荐。三是开展竞职演讲。为增强民主推荐工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在干部推荐过程中引入了竞职演讲环节,通过演讲充分展示被推荐者的知识面、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科学选拔。一是分类选拔。构建选任制、委任制、考任制相结合,选举制与选拔制相衔接的干部分类选拔格局。按照“选主官、配副官、考事官”的思路,精心挑选正职干部,在较大范围内由民主选举产生,实行选任制,以更好地贯彻党的执政宗旨;配备副职干部,应征求单位主要领导的意见,实行委任制,进一步促进领导班子优化;业务型领导干部可实行考任制。紧缺领导人才“统筹公选”。对于本区域无适合人选的或紧缺的领导人才,面向区域外或体制外进行公开选拔。部门正职“公推公选”。打破竞争性选拔干部一般只局限在副职岗位的传统做法,有计划地拿出一些领导班子正职岗位进行公推公选,由多数人选人,在多数人中选人。部门副职“定向公选”。对优化领导班子年龄、知识、专业等结构所需要的干部,合理设定资格条件,有针对性地定向进行公开选拔。机关中层“竞争上岗”。各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层职位出现空缺并需要提拔干部的,原则上要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通过“竞争上岗”有效地激发机关中层干部队伍活力,树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鲜明用人导向。二是创新方式。在选拔过程中,坚持“干什么,考什么”原则,改进笔试和面试方式,真正考出干部的基本素质和实际能力。在竞争中比较,在竞争中鉴别,在竞争中取舍,保证选任干部优中选强,真正提高竞争性选拔干部的质量。
理论考学。重点测试意向人选对省情、市情、时事政治及专业知识等的掌握情况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能力的测试,尽量避免“高分低能”的现象。对于理论考试不及格者,取消其资格。竞职考岗。主要采取竞岗述职的方式,考核意向人选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重点考核个人能力与岗位的匹配度。
竞岗述职。包括述职演讲和结构化面试两个环节。意向人选围绕自身具备的优势、入选后的任职目标和工作思路等进行述职演讲,演讲之后,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评委根据述职演讲、答题内容、语言表达、仪表举止等方面情况,从每一职位的三名意向人选中推荐两名人选。竞职过程邀请市直部门负责人、“两代表一委员”、随机抽选党员群众代表现场观摩监督,实行当场亮分、现场排名,阳光操作。
综合考察。根据民主推荐结果,可实行差额考察。将每个职位推荐提名票较集中的同志按照1∶3的比例,确定为差额考察对象。在考察工作中,除了对考察对象德、能、勤、绩、廉等方面逐项测评外,坚持把干部应对突发事件、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表现作为考察的重要内容,注重能力考察和综合考察相结合,做到“三谈四看”:领导班子成员必谈,主管领导必谈,考察对象本人必谈;看考察对象一贯表现,看工作态度及完成任务情况,看关键时刻、重要工作中的表现,看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个别谈话、查阅资料、综合分析等途径,对每个考察对象进行综合评价,排出名次,由市委组织部提交常委会票决建议人选,然后进行差额酝酿和会议票决。
阳光公示。每次在干部选任过程中,都要设立公示栏、举报电话,对提名、拟任人选的基本情况、推荐得票情况、笔面试成绩、个人述职情况、考察情况等每个环节都进行公开公示。通过阳光公示,让广大干部群众都有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达到群众满意、本人满意、组织满意。
四、从严加强干部管理
坚持优进劣退、长进绌退的原则动态管理干部,对干部实行跟踪管理。
加强日常管理。坚持经常接触干部,及时掌握干部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定岗定责,密切关注干部在平时工作中的表现。重点是在重大工程建设、处置重大自然灾害、重大安全事故、重大群体事件中的思想工作态度和随机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加强岗位交流。对领导干部实行定期不定期交流,相近岗位硬性交流,打消干部一劳永逸的思想。
建立科学评价体系。注重对干部进行综合评价、专项考核、跟踪考察“三位一体”的评价。加强与“两代表一委员”和各民主党派人士的联系,结合考察考核邀请代表、委员对领导干部开展民意调查、民主评议、民主投票,通过明查暗访等方式,了解群众的真实反映。
跟踪管理,奖优罚劣。加强对领导干部表现情况的跟踪了解和效果评估。坚持每年一次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情况分析会制度,根据各方面的实绩分析评价和考察考核结果奖优罚劣。对表现优秀的,提高待遇、给予荣誉;对不合格者采取降职、改任、免职等手段,有效地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