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牡丹江市志》评议稿的几点感受和建议

2013-08-15宋洪军

黑龙江史志 2013年16期
关键词:牡丹江市志书资料

宋洪军

(哈尔滨市地方志办公室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再次有幸参加《牡丹江市志》的评议会,多年前也是遵省志办之嘱,曾参加过《牡丹江市志》部分志稿的评议。每一次参加兄弟城市志稿的评议,都是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作的雪中送炭。我们的市志和区县志稿尽管处于审定出版阶段,但仍有很多难题没有彻底解决,我们没有放弃,正在千方百计的寻求出路,争取印刷前能再有所突破,尽我们所能尽可能的提高志稿质量。拜读牡丹江市志稿,有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有助于我们自我完善。所以,感谢牡丹江市志办的朋友们给我们提供了非常难得的学习样本。

随着接触兄弟城市志稿的不断增多,更使我们坚信,由于城市之间客观情况不同,工作实践和理论研究探索的结论不同,必然在志书的总体设计、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方面有所差异,而且实际工作中,有关志书编纂要求相对原则,很多方面多是大家各自根据自己的实践感悟来处理。所以我这里所谈对志稿的认识和建议,是基于我们工作中的实际做法和感受得出的结论,不当之处,还请与会的领导和朋友们特别是牡丹江市同行指正和谅解。为了尽可能给后续的修改提供帮助,就不对志稿做更多的评论和归纳,直接谈一点个人感受供参考。分两个方面来谈。

一、我们认为志稿处理比较好的方面:

对志稿的总体印象,感觉《牡丹江市志》评议稿是一部有较好修改基础的志稿,全志无论形式设计还是内容归类、资料运用和文字表述等方面,都不乏亮点:

一是全志的框架设计,在高层次编和低层次节的设计都时有新意显现。虽然我们新方志的编纂工作已经走过了二十多年的路程,但事实上我们在理论建设和工作组织等诸多方面都尚未成熟,其中志书的框架设计就是比较典型的,无论省、市志还是县志,各自为战的情况还是比较普遍的。只能在比较中看出哪些设计更科学一些。《牡丹江市志》三十二编,在兼顾社会分工和科学分类上有较为适宜的探索,跳出部门的职能,脱离了劳动内容的束缚;“工商联”部分设置到“社会团体”编中,是很大胆又很科学的突破;十编中“特种旅游资源”节,集中和客观突出了地域性的资源特点,是很有见地的探索。二十九编第六章“园区、示范区、试点市建设”,把具有示范和试点性质的内容集中设专节记述,客观显示出时代特征。这些设计相应的解决了当前志书内容分类方面一些无解的难题。城市志书总体设计的难点之一是内容的分类和归属,主要是受到对一些事物性质的认定和相关部门职能上交叉的局限。有一些通行的设计确实是不科学和不符合记述对象的性质和客观实际的。我们自身也意识到了这种不合理、不科学,但还是没有勇气去解决。因为会有很大的不同方面的压力,也就导致志书在这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并且一直没能很好地解决。《牡丹江市志》这些方面的设计解决了当下志书中内容方面的一些不足:如三十二编还原了事物固有性质,事物自身的时代客观性自然而然的展现出来;“工商联”的团体性质是其本质属性;统战性质是特定时代和政治氛围的产物,现实生活中也在不断的弱化;“特种旅游资源”节客观的突出了自身独有的资源;“园区”章界定了一些事物的性质,科学归纳了只有这个时代才有的特征性事物,改变了多数志书要由编纂者主观去说这是记述对象时代特征的毛病。

二是从志稿的总体看,文字表述比较清晰,文风和行文都让人感受到了比较规范的志书特征。强调志书文风端正是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一直不懈努力的,但应该说收效甚微。包括我们自己已出版的志书,还大量残留着其他文体的风格和编纂者原有的文字习惯,远不能说是比较合格的志书语言。虽然我们迄今还没有看到相对科学的关于志书文风的定义,但大家都在多年的实践中能体会到什么是志书的语言。我们市从二轮志书开始,在审稿中把研究志书的文字表述作为重点课题,每次审稿中都会有意识的从文字表述方面提出问题和建议,甚至选一段志稿专门解剖文字表述的风格差别。从语言学和语法学的角度重点解决时态助词、结构助词等词类及语言色彩的运用。有一定的收获,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看了牡丹江市志稿,那种穿靴戴帽、评价议论、想法和结果不分的文字表述相对少很多,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也证明了合格的志书表述不是不可企及的。

三是资料方面,整部志稿在主要内容方面比如经济部类,全口径记述的解决方法比较独特,基本能反映全市具体领域的全貌。当前全国各种志书在资料方面的主要问题是资料不是全口径的,也就是说最终志书聚集的资料不是完整的,反映的地情也就不是完整的,这是志书的硬伤。我们的市志也是如此,工业门类的记述很少有全口径的。而且这种硬伤在当今的志稿或志书中司空见惯。就能见到的志书看,还没有能解决好这个问题的。看了牡丹江市志稿后,比较突出的感受是经济部类的记述相对全面、系统,特别是工业,记宏观时,门类记述的相对较全,记了近三十个行业的情况,全市的工业结构和生产共时态、历时态的情况都很清楚;记微观时,企业、产值、产品、利税等方面总的数据比较完整。在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城市中,工业记述的质量决定了一部志书经济部类的质量,牡丹江市志在这方面的处理对我们有很重要的启示。

四是志稿中个别述类文字,包括概述、个别编和章的序言记述角度把握的比较好,发挥了揭示宏观、与节下记述互补的作用,这在现在能看到的志稿或志书中亦不多见。全国修志工作者通过多年的实践,共同得出了述类文字确有必要的结论。但是真正能写好这方面内容的志书真的很少。我们市本身也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前些天省志办组织专家对我们市志部分志稿进行评议,专家的意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对序言所提的。当前志稿中序的主要问题是序言角度把握的不好,起不到概括作用,过多的记述事物的细节,与正文争资料。而且所记内容的指向也不规范,有的记机构情况,有的成了后面正文的沿革。不仅没有起到序的作用,还加大了志稿的体量。牡丹江市志稿中有一些序的处理相对要好一些,有自己特定的角度,很少接触微观的资料,和正文的记述形成了很好的互补。

五是重点突出了对一些地方特色的记述,在记述方法上很有创意。这方面表现比较突出的除前面已经提到的“特种旅游资源”外,还有客运中的“旅游客运”内容的记述。初看起来,并没有感觉到这些设计和记述有什么与众不同,但如果联系具体记述对象做一些比较性的分析,就会感悟到这些处理的独到之处。一个地方不同于他地的资源重点是那些独有的。当然别人有的我们也可以开发利用,比如湖泊、森林、边境等等,但真正吸引人的是自身独有的或者别人也有但没有自己好的资源,当地思考和开发利用各类资源一定是要围绕这些来做功课。反映这些情况的资料就有了很好的适用性。“旅游客运”的记述在我看到的志稿中是唯一的,他等于在记述中新建了一个统计分析对象,通过这方面的记述和数据,有助于更科学的回答本地的旅游客运设施和手段能不能和如何去满足旅游量的需要。这样的记述才是有质量的资政,可以为现实国计民生服务。

无论从精神产品的生产规律来认识,还是二十多年的全国修志实践证明,任何一部志稿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达到质量要求。必然体现为不同阶段的质量状态,必然需要反复的补充修改。用最终成稿的标准检验牡丹江市志送审稿,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是非常正常的,这也又一次证明了文字工作的规律和志书编纂的难度。针对志稿中我们认为还可以完善的地方,提出几点建设性建议供牡丹江市同行参考。为了能把建议说清楚,适当举些稿中的实例。

二、有关志稿下步修改的几点建议

(一)关于总体设计方面的建议

志书的总体设计最重要的应该为志书的编写打好两个基础:一个是能够科学的对要记述的内容归类,另一个是这种分类和设计有助于记述本地的地情。在这方面有这样一些建议:

一是感觉有些章节的设计还可以再做些斟酌,如二编中是否应该增设“动物”章,既可以完善自然要素的记述,又可以使“动物”内容做到完整。现在在“自然资源”章中设节不太合适。因为资源是指可利用的,不是对记述对象的全面记述。再如三十一编,合到中共市委编中可能更符合实际。现在的设置不是太科学,内容也过简。

二是建议各级标引词再做些推敲,使之更科学、更准确。如“邮政”中的“中间业务”,现在的节下内容是包件、汇兑等等,这些应该是邮政的基本业务,其他的如保险、电信等相关业务属于代办。再如十四编现在标引词是“中国共产党”、还是用“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更符合地方组织法的规定。

三是个别内容的归类还可以再做些调整,使之更合理。如十九编六章二、三、四节的内容同二十五编三、四章的内容是相同的,只是用了一些不同分类的概念,在篇目上直观看不出来,但记述中是无法避开的,而且宜产生歧义。

(二)关于规范方面的建议

志稿存在的问题中,有很多是因规范性要求不统一造成的,所以解决好规范问题应是下步修改的重要方面,这方面的建议有这样几点:

一是还应该再规范形式要素的统一。志稿中此类问题较突出的是编、章下序的设置和记述方法不太统一。有的编下有而章下没有,有的编下没有而章下有,有的这一章有那一章又没有。从内容上又看不出这些编或章设不设序的区别,会给人驳杂的感觉。梁启超先生曾经讲过这样一段话:方志的长处在于资料的广博,方志的弊病又在于资料的芜杂。我个人认为这句话切中了以往方志不足的要害,对我们今天的地方志工作仍有重要的导引意义。我们当前应从框架设计就注意为资料的合理归类提供条件,避免古代方志的弊病。

二是科学规范对一些内容性质的认定和标引词的使用。这方面主要是应尽可能消除文题不符的情况。如“妇联”的“基层组织建设”中记“培养选拔女干部”,实际培养女干部不只是或者主要不是基层的工作,而且这里实际记了很多市委关于女干部培养工作。

三是技术性要求的使用规范。这方面主要是称谓还不够统一,如大事记的第一页就有多处不统一;记述时段的不统一,全稿比较共性问题是上、下限的把握参差不齐,有很多不属于一定要溯及以往的内容但都突破了上限,或者是既超上限又没有应该有的上限。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想还是应该严格的执行规定。再如三十篇二章中的“岁时风俗”节和“方言”节,实际其他节也有类似情况,所记内容均为历史资料,我想这方面的内容怎么记、如何记还是再做些必要的研究为好。

(三)关于资料方面的建议

志书最重要的还是资料,有了资料,其他方面弱一点也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志书的质量。如果没有资料,其他方面的好也会成为无根之水,无所依附。资料方面有几点建议:

一是应该调整不应该有的重复。现在的志稿中有一些同一内容多处记述的情况,从实际记述情况看是应该做必要调整的。如十编二章“雪城”节和“中国雪乡风景区”节之间,内容上有很多重复,这主要和两节的设置有关,在一章中这种情况是应该避免的。

二是还需要完善资料的完整和系统。现在志稿中有一些记述不是很清楚,主要原因还是资料问题,如“安全生产”章的记述时段基本在2002年之后,脉络不是很完整和清晰,这样比较重要的内容还是应该能看出上下限之间的变化。

三是还应该再做些必要的资料核对工作,个别资料可能还有不准确的情况。如方言读音和用字可能有问题。

(四)关于竖写方面的建议

关于志书的竖写更是当前理论和实践都更纠结的问题,更具有实践性,这些问题对于我们来说也是老问题了,也是一直在研究解决而至今还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

一是建议在修改中注意一下记述对象构成要素的完整和记述对象变化的因果关系。记述事物构成要素相对完整是这部稿子的一个长处,特别是工业和卫生等内容记得很有特点。但也还有一些内容在这方面尚显欠缺,应该尽可能做到同类事物记述要素统一,具有系统性和可比性,有历史的纵深感,像新闻中的五个W一样。

二是请再注意一下竖写中体现志书的特征。志书特征在文风方面表现最明显,也是志书编纂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建议下步修改中更注意一下语言的色彩和文风的平实。尽可能消除形容、比喻等修辞形式和色彩浓艳的语词,还是用资料来陈述,让使用者从中得出结论。如个别地方从文中资料怎么也看不出景色秀丽,会给人名实不符的感觉。再如稿中有一些表和文字完全或者绝大部分重复,这就会相应的带来以下问题:增大志稿的体量,资料之间可能出现矛盾、技术上的原因造成的讹误,如有的表数据与文字重复,表中文字应记入正文中。我们想解决的办法最好是处理好文字和表的分工,表的重点放在系统的收录有统计意义的数据资料上。因为数据资料只有系统化才能体现统计意义和反映出事物变化的规律。但这些数据变化是有原因的,这在表中是无法看出来的,所以,文字的记述重点应放在揭示这些数据资料变化的原因方面。

三是竖写中注意规范执行技术性要求。进一步完善记述重点的把握和体现,对于资料的重要性和志书中资料的存现形态应该是什么样的,各地的同行们已经有了共识。竖写对于保证志书中资料的信息含量的多少至关重要。只有把每一个形式要素的主题记清楚,才能真正有了资料的基础。否则可能文字量上去了,但资料的信息含量却很低。如十六编“施政纪略”章,这也是当前各地的共性难点。记重点还是应该着眼于决策或工作全局性的布署,不接触具体和细节资料,这样才既符合政府工作的实际情况,也避免了不同部分之间的简单重复。

猜你喜欢

牡丹江市志书资料
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特色志书编纂专题会议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试论地方志书质量与市场的关系
情系志书藏古今
浅谈提高第二轮志书的可读性
我战胜了自我
资料哪去了/等
牡丹江市建团周年纪念请苏联青年团代表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