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2013-08-15
反腐败需要达成的几个基本共识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研究员燕继荣撰文指出,反腐败是当今中国政治的核心议题。但是,反腐败也需要在执政党内甚至整个社会达成基本共识。客观地说,在以往时期,对于腐败问题的性质、原因、结果以及治理途径的认识,存在不同程度的分歧和差异,尚未形成共识。有几种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干扰着反腐败工作。比方说,在对腐败定性的问题上,有一种观点认为,既然“发展是硬道理”,改善民生又是第一要务,而腐败在某些情况下又是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因此,把反腐败的弦绷得太紧会影响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在腐败成因的问题上,有一种观点认为,腐败是改革开放后腐朽思想侵袭和个人主义价值观念泛滥的结果,因此,腐败治理的重点在于“党性教育”和“文化建设”;在腐败治理的问题上,有人认为,腐败是“无法根治”的,关键要控制到民众允许的程度,反腐败还需要依靠“发展”,而且,任何国家都会有腐败,中国的腐败是发展当中的必然现象,它与现行的制度无关,只要保持反腐压力,保证“苍蝇”、“老虎”一起打,“有一个查一个”,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也许正是受上述这些观念的影响,反腐败通常被看成权宜之计,或者被当作一种“运动”,在民众反映强烈的时候就紧上一阵,当舆论焦点转移的时候就松上一阵,因此,反腐败要取得共识。就目前的情况看,这种共识应当包括:第一,腐败事关重大,不仅关涉执政党地位,而且关乎社会公平正义,决不能以经济发展“润滑剂”或影响稳定为借口而敷衍了事;第二,制度漏洞是腐败滋生和蔓延的原因和条件,因此,腐败治理最终应该归结到制度建设;第三,腐败治理不应该仅仅以查处大案要案、惩治贪官污吏为目标,而应该以废除特权、建立现代官民关系制度为目的;第四,治理腐败不应该仅仅局限为执政党的组织建设,而应该上升为国家政权建设;第五,腐败治理的出路主要不在于各地党政部门的“廉政创新”,而在于立足执政党长期执政和中国“民族复兴”大业之需要所进行的“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