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织“树形网” 建设“大森林”——万荣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和探索

2013-08-15中共万荣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卫增辉

支部建设 2013年28期
关键词:树形龙头企业编织

■ 中共万荣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卫增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用人才是关键,农民群众是主体。按照这一思路,万荣县委充分整合农村实用人才资源,有效统筹龙头企业、专家协会、产业项目、农民群众等多种要素,编织了三张上下互动、左右联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村实用人才“树形网”,形成了建设农村实用人才集聚“大森林”的良好态势,收到了较好效果。

一、编织农村实用人才“树形网”的理性思考

编织农村实用人才“树形网”,是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实现农村实用人才的有效管理,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合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编织农村实用人才“树形网”,是有效管理人才队伍、加快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有效载体。管理人才队伍,找准载体是关键。编织农村实用人才“树形网”,就是要通过这一网状载体,将农村实用人才全部纳入网格中,通过以点连网、以网铺面的模式,实现对农村人才的有效管理,培育出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为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撑。

2.编织农村实用人才“树形网”,是发展农村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现实需要。建设新农村,主导产业是基础,农业转型是方向。特别是要发展现代有机农牧业,集中化种养、规模化管理是必经之路。这就必须依靠一大批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作用。万荣县编织的“树形网”,就是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产业项目的带动和辐射,来培育农村实用人才,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3.编织农村实用人才“树形网”,是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发挥农村新社会组织和新经济组织作用的全新探索。万荣是农业大县,全县281个行政村,共有各类专业合作社321个,涉农中小企业15个,这些组织既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先锋队,更是编织农村实用人才“树形网”的天然资源。所以,从整合这些组织资源、发挥这些组织作用、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发展农村经济的初衷出发,万荣县把农村实用人才“树形网”作为一个全新的模式进行探索。

二、编织农村实用人才“树形网”的主要做法

农村实用人才“树形网”,主要是以龙头企业、专业协会和产业项目为树根,以实用人才为树枝,以农民群众为树叶,形成相互促进、循环发展的树形人才网。

1.帮扶领军人物壮“树根”

根深才能枝繁,枝繁才能叶茂。建立树形网的基础,首先是育好“三棵树根”,即企业管好、协会办好、产业建好,这样,农村实用人才才会有根所依、有树可培。对此,县委人才办协调各涉农部门,多方帮扶领军人物壮“树根”。

一是帮扶领军人物建龙头企业。结合全县的产业结构特点,引导和扶持拔尖人才、专业技术人员领办农业龙头企业。2008年,协调县财政局和畜牧局整合畜牧资金,扶持贾村乡拔尖人才吴学文,创建了集饲料加工、繁殖培育、疫病防治、畜禽服务为一体的兴农畜禽养殖有限公司。近年来,先后扶持引进了烟叶深加工企业、双季槐深加工企业、荣博科技有限公司和三益源农牧开发有限公司等规模较大的农业龙头企业15家。

二是帮扶领军人物建产业协会。依托全县30余个特色种养殖小区,先后扶持拔尖人才卫振和、王少斌、程兆会、朱尊斌等同志成立了苹果、药材、三白瓜、大葱、樱桃、旱地西红柿、黄牛养殖等300余家专业合作社。

三是帮扶领军人物攻产业项目。县委统筹各职能部门的扶持项目,对项目资金整合规划、集中使用,按照“一个项目配一个领军人物、一批拔尖人才”的模式,实行“资金+项目+人才”的捆绑式发展战略。近年来,先后确立了有机农业发展项目(由现任农委副主任、高级农艺师王芳玉领办)、有机养殖发展项目等一批富有前景的农业生产项目。

2.借助产业平台养“树枝”

要让农村实用人才围绕“树根”发展,发挥“树枝”作用,必须让他们有事可干、有业可创、有钱可挣。这就必须以树根为基,用活市场理念,搞活经营模式。为此,县委人才办积极引导“三棵树根”,采取三种方式养“树枝”。

一是“承包返聘养”。即依托龙头企业,运用土地流转的办法,将土地从农民手中承包回来,返聘实用人才统一经营。2008年,县委通过招商引资在汉薛镇成立“万荣县清峰烟叶种植有限公司”,实行“公司+农户+职业烟农”的经营模式,一次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2000亩,同时在当地返聘30名懂技术、会管理的职业烟农种植烟叶,仅此一项,年创收600万元,平均每名职业烟农的年收入也在5万元左右,比以前各自种植的效益增长了20%。

二是“合作入股养”。依托产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采取股份制的形式,农民以土地为股本入股,获得的利润年终进行分红。贾村乡红艳果蔬专业合作社选择果树管理精、优质果率高的农户,以果树入股,集中打造“金陵十二钗”、“八仙过海”、“十二属相”、“笑话果”、“婚宴果”等苹果品牌,目前入股社员已达111户。2012年苹果生产收入达700万元,户均6万余元,取得了技术推广和果农增收的双丰收。

三是“自主联营养”。按照“产业集聚、资源共享”的原则,各乡镇、各村根据各自的产业特点,联合产业致富能手和农户,进行集团化经营、抱团式发展,在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实用人才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共同提升。目前,全县依托苹果、万红宝桃、药材、香菇、油桃、三白瓜、葡萄、樱桃、大葱、旱地西红柿等特色产业带,已形成30余个产业联合体。

3.发挥带动作用育“树叶”

通过“树形网”,实现对农村实用人才的有效管理,最终是要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的作用,辐射带动育“树叶”。基于这一理念,县委人才办组织“三棵树根”、“树枝”经常性开展“三个一”行动,从而形成以树养枝、以枝育叶的人才管、育、用自我循环的良性模式。

一是“一团”,即组建专家服务团。组织农业、林业、畜牧、果业、水利、农机等方面的拔尖人才组成农业技术专家服务团,深入农村,开展农业技术咨询服务活动。近年来,服务团先后深入全县281个行政村进行了巡回宣讲和技术咨询服务活动,受益群众达10万余人次。

二是“一课”,即村村开设农业技术课。在专家服务团开展活动的同时,依托培训基地和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定期组织聘请农业领域的专家根据农时讲课,使农民群众的农业技术理论学习和实践得到了高度结合。

三是“一结对”,即开展结对帮育活动。开展了“一帮一”、“一带十”结对帮扶活动,“一帮一”就是每位拔尖人才每年联系一个村(学校、卫生院或企业),定期开展信息帮扶和技术帮扶活动;“一带十”就是拔尖人才每年帮带十名技术骨干(农户、乡村教师或医生、特困企业),教技术、指路子,将他们培养成实用人才。近年来,有1200余名拔尖人才参与了结对帮育活动,培训群众达5万余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三、编织农村实用人才“树形网”的初步成效

1.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应用。在“树形网”运作过程中,由于人才作用的有效发挥,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不断创新,并加速了科技成果的应用。如在苹果优质化生产过程中,树形改造上优先采用了高光效开心型技术,果品提升上使用了苹果双套带技术和反光膜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全县优质果的生产率。

2.促进了产业群的形成。通过龙头企业辐射、专业协会牵动、产业项目带动,以及实用人才作用的发挥,在结合“产业整合”和“区域整合”的基础上,全县初步形成了有机苹果、生态养殖、大棚蔬菜、辣椒深加工等产业群,乃至南张三白瓜、西村药材、万泉大葱和西红柿、高村香菇、汉薛辣椒、通化樱桃等一乡一业的发展新格局。

3.促进了人才集聚效应的发挥。编织农村实用人才“树形网”,培养和造就了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形成了人才集聚“大森林”,带动了农村群众增收致富。先后依托兴农畜禽养殖有限公司、三益元农牧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以及红艳果蔬专业合作社、三丰源香菇合作社联合社等引进农业专业领军人才150余名,并通过示范帮带、实践锻炼等方式培育了1000余名本土专业人才,在龙头企业壮大、专业协会发展、产业项目建设及培育实用人才中发挥了突出作用。

猜你喜欢

树形龙头企业编织
花光卉影
体验编织的乐趣
苹果高光效树形改造综合配套技术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竹自清高,编织美好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猕猴桃树形培养和修剪技术
休眠季榆叶梅自然开心树形的整形修剪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