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改革中提高社会信任度
2013-08-15尹传刚
共产党员(辽宁) 2013年3期
(文/尹传刚)
中国社科院1月7日发布的《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2013》(《社会心态蓝皮书》)显示,中国社会总体信任指标进一步下降,低于60分的“及格线”。人际间的不信任进一步扩大,只有不到一半调查者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而群体间的不信任也在加深和固化,表现为警民、医患、民商间等许多主要社会关系间的不信任。社会总体信任指标为何会降至如斯此之低?如何提高公民信任度?《深圳特区报》记者采访了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副研究员匡贤明,他说,要重建社会信任,提高社会信任度,关键在于制度变迁要适应社会需求与社会预期。这就要求改革不能有倒退,不能让社会感觉到要退回到传统体制中,改革要有大的进展,要在一些关键的制度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第一,推进以公开透明为重点的政府转型。要建立起社会与政府之间的互信,基本条件是政府要公开透明,包括财政预决算要公开透明,纳税人交的钱怎么用、用的效果如何,都需要有一个清晰的说明。连人大代表都没办法看懂的财政预决算,长此以往,不可能真正获得社会的信任。第二,在关键领域改革上要有大的突破。尤其是反垄断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两项。这既涉及可持续增长的问题,更涉及社会公平公正的构建。一个公平公正没有得到制度保障的社会,很难有真正的信任。社会领域的改革也要加快推进,包括利益表达与利益诉求的体制机制构建。第三,推进社会启蒙。这是一项长期的重大任务。社会启蒙的核心是打造有权利意识和责任意识的现代公民,通过启蒙运动,扩大社会公约数,形成社会信任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