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改革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途径①
2013-08-15李清建
李清建
(重庆三峡学院体育系 重庆 404000)
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整节课堂的所有教学活动都是体育教师安排的,学生的活动就是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也就是说,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较好地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但是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当今教学改革的理念。为了实现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必须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比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等等。体育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与身体健康水平。要想更好的实现以上目标,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成为课堂的主人,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使课堂即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又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 新课标关于学生主体地位内涵的界定
人不仅具有自然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主动性是社会属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的发展对我们各方面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主体性以及创造性。新课程理念下,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较为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保证课程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并掌握相应的基本方法与技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课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上培养目标的提出实际上是与社会发展对人们素质的要求相适应的。所谓,为了真正的发挥学生在体育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需要做到以下两点:(1)体育教师应依据课程计划与课程标准,合理的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对学生的需求有一定的了解,通过自己的想象力,设计新颖而又简单的课堂活动。(2)在教学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尊重学生,公平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学生在心情愉悦的课堂中进行体育活动,学生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积累一定的体育技能,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能动的理解其中的内涵,并积极主动的参与体育活动。
2 体育教学中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途径
2.1 创新体育教学管理理念
在传统的体育课堂中,学生参与的所有体育活动都是在体育教师的精心安排下进行的,这种模式强调了教师的主导性,但是忽略了学生的感受,由于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内心体验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所以,某些体育活动可能会让学生产生厌恶甚至是抵触心理,从而导致了事倍功半的结果,虽然教师付出了不少,但是学生缺少兴趣,没有主动参与的愿望,也就无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无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综上所述,说明在体育课堂中,只有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在体育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体性是指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这三个方面的综合,它体现了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其中,学生的自主性是指自尊、自爱与自信等各方面的积极的自我体验与调控能力;主动性是指学生对外界的竞争意识、成功动机以及主动参与的适应性;创造性是三者中的最高层次,它是自主性与主动性发展到一定程度时的产物,主要包括自我创造的意识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在体育课堂中,只有这三个方面做到较好的结合,才能较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2.2 强化体育学练指导效果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的意识,体育教师必须重视正确的教学方法。只有加强学法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促使学生参与到体育教学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1)重视课前的预习指导,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只是带着教材面对学生,也就是说,体育教师对学生缺少必要的了解,从而造成教学效果较差;为了克服以上缺点,学生应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必要的指导,也可以课前与教师进行沟通,使学生同样带着教材走入体育课堂,通过课前的预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好的教师并不是让学生接受真理,而是去发现真理。要想真正的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体育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传授式课堂改为点拨式课堂,教学过程的关键是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
在体育课堂中,教师的任务不是教会学生某一个具体的动作或技术,而是要从教思路与总结规律以及方法出发,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使学生不仅能够较好的掌握某一个动作,而且能够学习到这一类项目的锻炼方法及技术要点,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感悟,对其他的技术进行模仿。点拨的方法是体育教师抓住合适的时机,提出问题,组织学生积极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原来学过的知识,对问题进行探讨,从而找出正确的解决方法,主动的建构与掌握新的知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3 提高体育教学评价的科学性
为了维护学生的主体意识,需要做好对学生的科学评价工作。口头评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体育课堂中,如果学生出现某方面的错误或问题,教师应及时地指出并进行纠正,如果学生表现较好,教师也应适时地加以评价,鼓励他们再接再励。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教师的评价是多方面的,不能仅仅限制在技能的范围内,准确恰当的评价有助于教师较好的驾驭体育课堂。
根据新课程理念,一节合格的体育课不仅需要教师课前的精心准备,课后还必须进行适当的反思,也就是对之前的体育课堂进行总结,找出其中的优点与不足,并对不足进行修正,对优点继续发扬,教师经过长时间的反思,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水平。此外,体育教学还应该与课外的体育活动相结合,比如坚持学生课间操等基本的训练活动,严抓此类活动的质量;此外,在提高每位学生健康水平的基础上,建立篮球队、足球队等各类体育项目的运动队,对有这些特长的学生进行专业训练,但是,其中的队员必须学习成绩较好,保证体育训练不会影响到其它科目的学习;同时,学校还可以组成一些大型的体育比赛,比如运动会等等,通过体育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通过对体育课堂以及课外活动的双重评价,即可以巩固学校体育教学的效果,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加强他们的主体意识。
2.4 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设置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客观存在,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时候,所表现出的体育能力产生差异。因此,体育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存在的这种客观差异,通过对学生身体状况、体育兴趣特点、学校现有场地的情况等的调查,做好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针对体育能力强的同学,目标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发学生努力的动力。针对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要注意对其体育兴趣和自尊心的保护,重视体育体验的基础上,激发这一群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体育课的目标之一。教学目标偶的层次性设置,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客观差异的体现。
3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提高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做好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加强对学校体育课程标准的研读,成为提升学校体育教学有效性的途径。新的课程标准重视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往往将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通过多方面的评价因素,可以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调动他们参与体育活动的激情,提高他们对体育课堂的兴趣,培养他们相互协作的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学校和体育教师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就是以实现学生的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目标,开展和实施体育教学。
[1] 张环宇.浅析体育教学中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
[2] 项贤府,方金飞.浅析师生关系对教学活动的影响[J].知识经济,2010(2).
[3] 周俊.浅谈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新西部(下半月),2009(2).
[4] 潘文朝,胡继兰.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探析[J].职业时空,20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