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体育教学与心理教育之关系刍议①

2013-08-15段青

当代体育科技 2013年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段青

(贵州大学体育教学部 贵州贵阳 550025)

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功能和任务方面有某些交叉重叠之处,例如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意志、性格等,就是两者共同的功能和任务之所在。(2)心理健康教育是体育的基础。因为身体与精神是互为依存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起着促进作用。

1 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看发展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这就是说,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只有身体与心理都健康,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健康。然而,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非常令人担忧。

从不同角度来考察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性别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也有所不同。男生心理障碍主要类型为强迫、偏执和人际敏感三方面;女生则为人际敏感、偏执和强迫。可见不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心理问题的解决都同等重要。这些心理问题,可以具体表现在对于新环境和学习上的不适应,容易产生自卑感和自负的心理;同时,他们正处于从幼稚向成熟的转变过程中,由于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还处在不稳定和形成之中,因此他们做事急躁、易激动、缺乏耐心、不冷静,容易被情绪左右,不善于调节心理状态,不能很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表现为矛盾摩擦、嫉妒、误解、歧视、对抗等。对学习和生活中的矛盾挫折不能正确对待,往往为此自卑自责、抑郁、迟疑退缩、恐惧、焦虑等以致在探索中造成心理创伤。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塑造一个身心健康的大学生的前提之一,同时锻炼出健康身体又是体现身心健康的载体。二者互为基础,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因此,研究在校大学生压力的现状和特点及压力、心理健康与体育锻炼的关系,及时消除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不利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缓解大学生的压力,以保证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体育锻炼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欧美发达国家,针对心理健康与体育活动关系的研究已有很多成果。20世纪80年代开始Kobasa等人就指出,身体练习具有减轻应急反应,可以降低紧张情绪的作用。普遍的共识是:体育运动为安全阀,能促进身心健康,为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麦金尼(mckinney.f)在1949年出版的《psychology of personal adjustment》一文中就对体育运动中心理健康问题的价值进行了探讨:(1)能增强社会的安定感和自发性;(2)能提高独立性;(3)能解除紧张;(4)有助于形成友谊、声望和领导地位。后来者斯拉夫逊(slavson.s.r)还加深了自己的理解:即能提高对自己的价值观(chid psychotherepy.1946年)。近年来,德国政府甚至将体育运动的“安全阀”和“出气孔”功能运用到现实,采取措施引导青少年,将过盛的精力用于体育运动,以减少社会犯罪。从80年代开始,许多学者就身体练习对生理、心理的积极影响进行了研究。kobasa等人指出,身体练习具有减轻应急反应,以及可以降低紧张情绪的作用。可见,进行体育锻炼是缓解学生认知压力、生理压力和情绪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高校应鼓励学生们经常参加体育锻炼来缓解他们的压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综合来讲,体育教学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促进作用,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身体活动和运动锻炼是发现和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重要手段。体育教学过程中包括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愉悦的体验。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身体活动过程中的表情、行为、意志等外在表现,是其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教师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通过一些运动锻炼可以减缓和治疗某些心理疾病、障碍,使紧张、焦虑、忧愁、压抑、沮丧等不良情绪得以宣泄,使人轻松愉快,心情舒畅。其次,体育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体育竞赛挑战极限、超越自我,使学生体验生命存在的价值、生命延续的价值和超越生命的价值。体育竞赛永远伴随着成功与失败,可以使学生承受挫折与失败的能力得到增强,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与开拓进取的精神。再次,体育群体活动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方法。我国著名的医学心理学家丁肇教授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而来。”体育教学以班集体形式进行,人际交往呈群体多向性。这种师生、学生之间群体多向的人际交往与互动,培养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3 拓展高校体育教学形式,有效提高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1)大学生坚持适度体育锻炼,有助于将注意力集中到运动上,起到调节大脑活动的作用,把烦恼抛到脑后。(2)利用运动项目本身的特点,促进心理健康。例如:经常进行篮、排、足球等集体项目锻炼,会让人团结互助。(3)以运动员身份或者是观众身份积极参加到各项体育竞赛活动中来舒缓心理压力。比赛过程的跌宕,使他们压抑着的评判欲和表现欲得以释放,平衡心态,同时促进人际交流。(4)编写一套系统的《体育与心理健康》教学指导丛书和教学参考书,显得尤为重要,体育师资培养和教师备课都需要它。心理测量和心理调查与体育教学改革和科研相结合也是发展需求之一。应考虑到如在体育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时引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5)在家长配合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走向大自然,以野营、效游、徒步旅行、野外登山等方式,培养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磨练意志,锻炼情操。(6)须要建立师生一体化的单项体育活动俱乐部,打破以往的班组制,教师各体育俱乐部,由具有该项体育特长的学生负责,由具有体育特长的文化课老师担任体育俱乐部教练。同时,定期举办体育俱乐部比赛。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很密切的。体育教学工作可以兼顾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但不能自发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只有建立适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教学,才能促进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

4 结语

总之,在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创新思维的今天,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工作者,体育教师们应该学会善待每一位学生,特别对一些有自卑、急躁、悲观、失望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给予足够的理解,并适当予以帮助,使他们走出心理阴影,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教师们要学点心理学知识,不断完善自我,健康快乐地开展好学校体育工作。

[1] 耿培新.体育与健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任喜杰.论大学生心理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J].焦作大学学报,2004(1):96-97.

[3] 王纳新.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模式探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107-109,113.

[4] 白晋湘,黎雪梨,彭昌友.心理障碍是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育教学的特殊构成[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1):148-151.

[5] 王晓.高校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效益互动模式的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7.

[6] 林晓桂.强化理论对大学生体育厌学心理教育的应用研究[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75-77.

[7] 章施武.心理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1):71-72.

[8] 夏君玫.休闲体育与当代大学生体育教学[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54-155.

[9] 潘美德.关于中学体育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探讨[J].知识经济,2011(19):172.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